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教育就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启迪学生智慧,所以,教育最根本的使命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生命的成长,只有这样,才是有"灵魂"的教育。多年来,新郑市苑陵中学秉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围绕"高质量、有特色、可持续"的办学目标。贯彻"人为本、德为基、勤为根、实为魂"的办学思想,提出"只要有进步就是好学生,只要有特长就是好学生,只要能实现阶段自定目标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的"三好"口号,努力促进全体学生成长进步,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2.
唐剑 《文教资料》2020,(1):139-141
随着国家进步、经济发展,当前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湖南警察学院"通途"志愿者协会为例,探讨构建"专业+公益"型高校思政模式,将思政教育与学生专业特色相结合,完善思政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相似文献   

3.
当今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能推进社会进步的人才。因此,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要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功能观,树立以开发、发展学生潜能为中心的教育功能观。要改变"教师为主体"的教育主体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更新教育观念,创设促使学生创新的课堂氛围,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尽可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要改变以分数和升学率为唯一标准的质量观,树立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终生负责的质量观念。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王尚德创办了赤水职业学校。从此,他以学校为基地,以教育学生"为社会进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奋斗到底"为理念,大胆创新,以灵活有效的方法和方式,对学生和民众进行有侧重点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从而,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促进了党团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为秦东地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转移重点,转变角色.  相似文献   

6.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是民族聚集区高校办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办学使命,但是传统意义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团结进步教育的方式方法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式下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需要。近年来,民族聚集区高校逐渐开展了以"书院式学生管理体制"(简称书院制)为主要形式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围绕民族聚集区高校如何在这一崭新的模式下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展开。  相似文献   

7.
凌朝阳 《教育》2014,(1):62-63
正随着新课程实验的全面铺开,建立一种多元化、多角度的激励性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创建红领巾超市就是以学生赏识为立足点,以"尊重人格、尊重差异"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成为成功者。实现"激励"功能的转变现代教育要变"学生适应教育"为"教育适应学生",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育的殿堂里,不应该有被人遗忘的角落。红领巾超市帮助学生,尤其是那些才能未得到认可和重视的孩子,寻找成功之路,着意关注潜能生,规定凡在原有的基础上的进步都可获得奖励,努力实现评价从"选拔和甄别"功能到"激励"功能的转变。案例一:"今天,你得到超市券了吗"  相似文献   

8.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是民族聚集区高校办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办学使命,但是传统意义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团结进步教育的方式方法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式下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需要。近年来,民族聚集区高校逐渐开展了以"书院式学生管理体制"(简称书院制)为主要形式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围绕民族聚集区高校如何在这一崭新的模式下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展开。  相似文献   

9.
《考试》2008,(6)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就证明未来社会是以创新为标志的社会,而未来教育也越来越成为创新教育。中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怀疑、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漠不关心"变为"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0.
<正>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本着"关爱生命,学会分享,赏识进步,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一对一"咨询和团队辅导为重要载体,以德育活动和学科教育为渗透途径,以校园文化传媒为宣传工具,以家校联合为互动模式,形成了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2015年被评为"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定期辅导,建立档案。学校积极开展针对学生的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咨询教师定期为来访的学生提供学习、交友、生活等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扰,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认真、耐心、  相似文献   

11.
"以学生为中心"作为人生观教育的一种方式可以被看成一个事实,它基于这样的人性假设:人性是积极、建设性的,是可信赖和有限可塑的。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人生观教育中,教师应当从批评者和主导者转变为促进者,和学生建立"主体-主体"的新型关系,人生观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人生成长和人生观形成的过程。学校是学生人生成长和人生观形成的社会环境,也是改造社会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并以此提升学生人生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罗杰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提出了意义学习的学习观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对高职教育有借鉴之处.通过简要介绍人本主义学习现的主要观点,从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建立师生平等关系;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四个方面分析了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观对高职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靠创造来推动的,创新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数学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创造素质。今天,我们的素质教育极力主张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幸福。"乌申斯基的话语道出了教育的真谛。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获得幸福,幸福的语文课堂该如何打造?幸福的语文课堂要以情境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以阅读来促进学生感悟文本,以生活来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以评价来促使学生进步。  相似文献   

15.
依据新课改的精神,以"643高效课堂"的构建为中心,以教学科研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核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通过夯实教学环节,体现人文关怀,努力张扬学生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在"静悄悄"的德育渗透中实现政治知识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6.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需要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源于创新教育。因此,在劳动与技术课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高职院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地方,构建校企"双核"文化,打造高职办学特色需要高职院校以特色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依托,在融入企业文化的前提下开展学生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是激发生命潜能的过程,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思考和动手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近年来,银川十中认真遵循"以生为本、以学为本、以素质为本"的办学理念及"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的教育理念。学校各项工作目标均指向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始终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初步规划其未来的生涯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和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以"知识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及其实践,逐步暴露了它的不适应性和局限性,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它导致我们的基础教育逐渐演变为一种"应试教育".而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研究活动为主线,能力培养为核心,素质提高为宗旨的新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也有所变化。"小班化教育"学额的减少,无疑为现有的教学空间及教学人际关系改革提供了机遇,创造了条件。笔者以教师的体态语为切入点,从"用微笑走近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用眼神尊重学生,建立师生互信通道""用拥抱关爱学生,编织爱的长围巾"三个角度阐述小班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