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身为语文教师,长期的语文教学让我领悟到语文源于生活,生活酝酿着语文。教学融入生活,不单单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手段,而且也是提升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的能力、提升个体语文素养极好的途径。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直接来自于生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语文教学中要好好把握教材所传达出来的感情讯息,好好利用课文,促进语文生活化。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的统治者,而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协调者、引  相似文献   

2.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因此,只有当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观深入到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之后,追求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才能产生出其应有的效果。一.讲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为语文教学灌注"活水"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源于生活。教师只有把教材与生活中相关的素材密切地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价值所在。1、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孕含的"生活"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提倡一种新的教材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十分认同这一观点。教师要"授人以渔",首先要做到以教材为依据,使学生"得法于课内"。作文教学,亦应如此。语文教材可以说是学生信手拈来的写作源泉,因此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要重视语文教材,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在此,结合中学语文教材的相关篇目,谈谈我的些许做法。  相似文献   

4.
文本有其"原生价值",但一旦选入语文教材便被赋予了"教学价值"。教师对文本教学价值的开发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实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是教师教学中价值引领的方向,也是"用教材教"教学理念的具体落  相似文献   

5.
<正>统编本语文教材相对于以往的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动,它集众多专家、学者、教师的智慧,体现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改革语文现状的某些动向。许多优点都是不言而喻的,在这就不细述了,我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从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细微之处,发表一些拙见。一、"随风直到夜郎西"还是"随君直到夜郎西"2018年中考的这一届学生,语文教材仍然用的是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普遍确立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这是语文课程资源观的一次蜕变,对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一个有力的助推。对课外资料进行有目的地增删、整理加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就是一种"用教材"的教学行为。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课外资  相似文献   

7.
<正>叶圣陶先生曾经有一句广大语文教师熟悉的名言:"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句话道出了语文教学中教材的作用。目前,不同地区的语文教材比较复杂,有人教版、苏教版、粤教版等等,但不管哪一种教材,其实在教学中和作用都是一样的。在此,笔者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谈一谈如何使用好教材的问题。一、准确把握教材的体例许多教师在使用教材,往往只关注所教课文的相  相似文献   

8.
生命化教学追求的是一种充满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感悟生命意义、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境界。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活力。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重新认识语文课堂教学。一、充分挖掘教材,渗透生命教育在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处处蕴含着"生命情感的信息",我们语文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极好的生命教育的题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学,解读文本,解读生命,领悟生命的意义。首先我们要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热爱生命。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生命的可贵和美好,感受人们甚至是自然界生物对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点出了语文教材的性质与功能。他提倡教师要以教材为示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应把教材视为一种“抓手”,用比较、鉴别、选择、加工、拓展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能力。一、对文本阅读要有鉴赏性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多元鉴赏,用课文所蕴含的美好情愫,点燃学生的理想火花。如教学《拉萨的天空》一课。我让学生默默读课文,在书上圈圈点点,想想课文哪些词句具体写出了拉萨天空的特点,读出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载体是联结教师和学生的媒介,教师为了应对考试和促进学生素质的协调发展,一些优秀语文教师积对语文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以满足当代社会对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有我之境"的阐释。将这一诗词欣赏的理论运用到高中语文的诗词教学中,笔者发现二者有相通之处。这里的"我",指的是语文教师这一独特个体,一个个性鲜明,有自身生命张力与价值的人;"物"指诗词教学。笔者主张诗词教学应追求语文教师的"有我之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号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课堂的预习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一定要好好把握这一关键环节,有效引导学生将预习的关注点指向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主要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研究基础,以小学语文预习为研究目标,对小学语文预习的主要措施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2月,我任教的学校加入了"语文主题学习"研究的行列。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毫无疑义地成为了实验教师。刚开始接触"语文主题学习"时,我觉得,现在学一本语文教材学生还学不好,如果只用一部分课堂时间学完教材,那岂不是天方夜谭?对其提出的教材的教学时间和学生的阅读量更是持怀疑态度,认为那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历经两年多的实践,我彻底认同了"语文主题学习"提出的理念和方法,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努力践行着。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作为一名语言教师,必须认识到阅读在母语教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两只鸟蛋》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故事。本人很喜欢这首诗,因为现在的独生子女对生命的漠视是我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对于这节课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打算给这些孩子好好上上"政治课"。  相似文献   

15.
一、必须尊重教材,依托文本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和再创造.教材所选之文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教科书,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当充分开发、利用好这些语文教材资源,这是语文有效教学之根,因为教材中任何一个文本都有其内在的完整意蕴,有浑然不可分割而又渗透表里的特定神韵,用好这些教材的前提就是教师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相似文献   

16.
张晓莉 《华章》2007,(9):136-136
语文教学关键在一个"活"字."活"之所以被视为语文教学的"关键"与"生命",其原因就在于它创造了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的和谐境界,这也恰恰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以最大的热忱和毕生心血所上下求索的理想境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师能否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能否把课堂变得气氛活跃,对最后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只有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才能让语文教学有实效。经过多年的一线语文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立足课本,挖掘语文教材资源教材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配套读本、教学挂图、工具书以及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等丰富的内容。可以说,  相似文献   

18.
董晓秋 《考试周刊》2012,(16):35-35
对于初一语文教学,我认真研究教法,虚心请教,获取了一些教学经验。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1.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活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语文,是最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课改实验进程中,出现了一些实际问题,我有几点体会. 一、依标用本,不让目标泛化 现在使用的语文实验教材采用的"主题单元"编排形式,为教师融会贯通地使用教材提供了的创造空间,但"主题单元"没有像以往教材那样明确地提出读写训练重点,这给教师在实践中把握具体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挑战.教学中,不少教师存在着目标泛化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过于宽泛,对不同教材内容的施教缺乏针对性,课标提出的学段目标未能在教学中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20.
<正>"打包"与"解压"本来是计算机文本文件的处理技术,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实施教学行为也有类似的处理方法。将教学行为进行"打包""解压",能够更好地解读教材,科学地实施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法指导,这对提升教学效果有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中的"打包",就是将一些系统信息进行集中整合,形成要点与精华;"解压",是将教学信息进行分解解读。如何将教学信息进行"打包""解压"处理,这需要语文教师好好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