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农药残留分析是复杂混合物中痕量组份的分析技术,农残分析既需要精细的微量操作手段,又需要高灵敏度的痕量检测技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在样品前处理和仪器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项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CL-BⅢ农残速测仪的灵敏度进行了分析.实验采用两种生产批号的CL-BⅢ农残速测仪对果蔬样品和缓冲盐溶液中添加的四种标准农药品毒死蜱、甲胺磷、丙溴磷、三唑磷的最低检出浓度进行了比对.该仪器对上述四种农药均有较高的灵敏度.该型号农残速测仪操作简单、快捷,对有机磷农药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作为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筛查的重要手段应用于广大基层的农残检测.  相似文献   

3.
文章就彭州韭菜基地韭菜农残检测的前处理条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表明,采用丙酮∶正己烷=1∶1作为溶剂,加入硫酸镁∶氯化钠=2∶1的混合试剂作为沉淀剂的前处理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农残检测的回收率和精密度。实验测定韭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残检测回收率为98.47%,说明实验方法准确度高;RSD≤4.27%,表明试验方法精密度高,可以满足韭菜中残留农药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文章详述农药残留速测技术,对比探究农残检测中的酶抑制的分光光度法的优点及缺点,实际操作中检验员应重点观察被检测样品、残留农药成分、检测试剂以及检测仪器对其存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韩良进 《科技风》2013,(23):68-68
随着人们对环境及食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检测技术不断发展,农药作为环境和食品的主要污染源,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关注。因此,大力发展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分析技术已经刻不容缓。本文将首先论述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分析技术应用,并对农残分析技术的发展进行探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对目前我国中药受农药污染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中药中农残具有普遍性、相对含量较高、蓄积性的特点,以及造成中药中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残留农药的主要种类,分析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简要评述我国农药残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绿色规范化使用农药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如何获得海量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数据并将其直观、实时地展现在地图上,是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农药残留分析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经过10多年的深入研究,在建立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MS)485种和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MS)525种农药精确质谱库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非靶向、高通量GC-Q-TOF/MS和LC-Q-TOF/MS联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可适用于1 200种残留农药检测。这使得农药残留检测效率得到了飞跃性的提高,为获得准确可靠的海量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奠定了基础。文章将海量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数据与互联网和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研究建立了农药残留可视化系统,该系统由两部分构成:(1)在线制图系统。与Web-GIS技术相结合,并应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创新性地以专题地图的形式,综合使用形象直观的地图、统计图表、报表等表达方式,多形式、多视角、多层次地呈现我国农药残留现状;(2)纸质地图。采用系统的思想集成表达了农药残留的空间分布、农药种类、农产品类型、残留量、毒性、超标情况等多种维度的信息。目前,农药残留可视化系统已经应用于2012—2015年采集于全国31省会/直辖市284县区638个采样点的22 278批水果和蔬菜样品的高分辨质谱农药残留筛查结果中。结果表明,基于三元融合技术构建的农药残留可视化系统,可以直观、实时展现海量农药残留数据,实现了农药残留结果的地图可视化,并将成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控的强有力的工具。这项研究将为"十三五"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实现"农药零增长"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技术和科学数据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采用食品安全指数和风险系数模型,初步建立了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和预警风险评估体系。开发"风险值自动计算—信息多维采集与分析"定制软件,基于2012—2015年我国市售果蔬农残检测大数据,从农药种类、限量标准、果蔬种类、地域等多个维度,分别对果蔬中残留农药之于人体的膳食暴露风险、预警风险进行了评估和解析。结果显示,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MS)和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MS)技术侦测的9 823例和12 551例市售果蔬,绝大多数膳食风险为可接受,但仍有0.56%和0.54%为风险不可接受。禁用农药膳食暴露风险不可接受比例是非禁用农药的20倍(GC-Q-TOF/MS组)和55倍(LC-Q-TOF/MS组);禁用农药高度预警风险比例是非禁用农药的17倍(GC-Q-TOF/MS组)和23倍(LC-Q-TOF/MS组),可见农药残留风险亟需控制,尤其应严格监管"禁药禁用"。文章据以上评估给出了高风险排名前10的农药和果蔬。另外,还发现欧盟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s)明显严于我国,我国相关标准建立亟待加快。研究结果可作为果蔬等食品风险水平实时诊断和风险农药精准监管的重要依据,以减少食源性农药残留风险,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7,(26)
目的:探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果蔬中常用农药残留的效果。方法:建立果蔬中10种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农残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结果:平均回收率为79.78%~118.34%。结论:该方法可有效检测果蔬中的常用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10.
综述目前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样本前处理技术,研究分析了一些常用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和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法、生物传感等新的检测方法,对其中一些检测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简单介绍了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对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主要通过气相色谱法方式定进行测定,这种测定方法相对其他方法较为简单,结果也更加精准。气相色谱法(gaschromatography,GC)是色谱法的一个分支,主要有流动与固定相,如若在实验中采用液体作为流动相,称作液相色谱;反之把气体当做流动相,可以成为气相色谱。本文主要阐述气相色谱法检测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具体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2.
研究建立了基于高分辨质谱-互联网-数据科学三元融合技术(简称"三元融合技术")的农药残留侦测技术平台,包括网络联盟实验室、侦测结果数据库和5个基础数据库、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网络联盟实验室在其客户端将农药残留的检测原始数量按统一模板通过网络上报至采集系统;采集系统对数据获取、信息补充、衍生物合并、毒性分析,然后参照多国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进行污染等级判定形成结果记录,存入检测结果数据库;数据智能分析系统根据用户的条件设定,读取数据,并根据统计分析模型进行各项统计分析,生成图表,得出综合结论,然后将分析结果返回网络联盟实验室的客户端。从而实现了20—30分钟自动生成图文并茂的农药残留侦测报告,并可实现"一键下载",其工作效能是传统方法不可能实现的。农药残留侦测数据平台实现了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实时检测和数据的及时采集、管理和智能分析,并在短时间内自动生成相关农药残留检测报告,从而为农药残留追根溯源、风险安全评估、农药的科学管理与使用,提供实时在线服务。这是实现农药的科学施用,农产品农药残留安全监管,落实民众"舌尖上安全"的一个有效快捷的好工具。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索了基于涡旋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VDLLME)的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结合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FPD)分析,建立同时检测蔬菜中24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方法。方法简单实用,仅需一步提取,无需净化、蒸发等步骤。实验考察了影响VDLLME因素,在最佳实验条件下,VDLLME对有机磷的富集倍数最高达900多倍;方法在0.5~20μg/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0);24种有机磷检测限(LOD)在0.001~0.002μg/L范围内,定量限(LOQ)在0.005~0.05μg/L之间,样品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1.5%~95.6%,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9.89%。VDLLME法能够有效地消除基质干扰,减少假阳性的检出率,提高分析的选择性和检测灵敏度,适用于日常的农药残留痕量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4.
《大众科技》2008,(11):7-7
据近期《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为了有效检测食品蔬菜中如甲胺磷等农药残留成分,日本大阪大学民谷荣一教授的研究小组,近日开发了一种农药检测专用试纸,在二十分钟之内,便可对蔬菜及食品中残留农药情况做出反应。该试纸对有机磷、乙草胺等世界上约70%至80%的农药有效。  相似文献   

15.
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卫生,维护公众健康,增强人民体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与推广应用快速、有效的农药、兽药及相关污染物质的残留分析测试技术已成为非常迫切需要的技术手段。本文首先阐述了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途径。其次,针对我国食品中农药超标问题,阐述了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危害。同时,就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江洋 《中国科技纵横》2011,(10):102-103
随着我国对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日益重视,在食品质量安全的指标中,动植物源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检测成为一类重要指标。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分析方法的检出限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复杂基体的食品样品中有害残留的分析需要更为有效的前处理方法和灵敏的检测技术,因此本吏提出了几种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农药多残留分析的主要技术特点、类型及发展态势,着重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并对以后的发展谈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植物油中农药残留分析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油中农药的残留严重威胁到人体的健康,所以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尤为重要。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常用的农药残留提取和测定方法,包括: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等提取技术及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检测技术。文章评述了这些方法的优点与缺陷,并提出了食用植物油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由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当前农业生产中农药残留涉及的主要农药种类、造成农药残留问题的主要原因、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及相关的专利申请和专利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信息》2014,(7):14-14
正2014年3月7日,国际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 INTERNATIONAL)将2014年度哈维·W·威利奖(Harvey W.Wiley Award)授予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庞国芳,以表彰他"对各种农产品中1000多种农药和兽药残留微量元素,研发色谱和质谱检测方法的卓越贡献"。庞国芳院士将在第128届AOAC国际年会暨博览会开幕式上接受该奖项——AOAC的最高科学荣誉奖,并将在2014年9月7-10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市举办的哈维·W·威利奖研讨会上发表获奖感言。庞国芳院士作为质检系统自身培养的科研楷模,在国际农药兽药残留分析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他已是AOAC20多年的资深会员和AOAC方法研究的资深专家,先后担任AOAC副仲裁专家、项目研究导师,三次领导组织了有17个国家63个实验室参加的国际协同研究,建立了农产品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残留气相色谱检测方法(AOACOfficialMethod998.01)和家禽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