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宁 《新闻世界》2011,(2):68-69
"维基解密"事件被《时代周刊》评为2010年十大国际新闻,其影响力可见一斑。笔者通过对"维基解密"事件基本情况的介绍,透过事件本身,思考其背后所体现的如网络信息传播、公民知情权、隐私权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维基解密"网站泄密事件,反思档案管理过程中如何完善档案风险防范机制;同时借鉴维基解密的作业模式——报网结合的方式,思考档案开放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2010年底,美国《时代》杂志公布年度风云人物的网络票选结果,维基解密创办人阿桑奇以逾38万得票高居榜首。毫无疑问,从2010年下半年起,维基解密(WikiLeaks)网站在全球新闻界翻江倒海,令各国情报部门谈之色变,令传统新闻媒体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4.
托克维尔的传播思想对网络舆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东南传播》2010,(4):77-78
被誉为"美国民主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托克维尔不仅发现了美国的民主,还对之作了深入的分析和反思,论述了"公共舆论"与"民主"之间的关系,并警告:民主虽好却存在"多数暴政"等问题。两个半世纪之后,网络和网络舆论让人们对"网络民主"寄予厚望,却又引发诸如"多数暴政"、"媒介审判"等问题,应验了托氏的警告,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5.
王倩  黎军 《新闻爱好者》2011,(13):18-19
2010年11月28日,"维基解密"披露25万份美国机密外交电文,这是继7月份公布9万份美国军方关于阿富汗战争的秘密文件后,"维基解密"再次用"重磅炸弹"轰动全球。外媒称这次事件为"美国外交史上的  相似文献   

6.
八面来风     
《档案天地》2013,(5):64
最新维基解密文件显示美不认同钓鱼岛属日本维基解密网站2013年4月8日公布了170多万份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和情报文件。有文件显示美国不认同钓鱼岛主权属于日本。这批文件出自1973年至1976年,那时美国已经与日本签订《归还冲绳协定》,但仍可以从一些文件中看出当年美国政府对钓鱼岛问题的态度——美国政府并不认同钓鱼岛的主权就是日本的,而是认为钓  相似文献   

7.
林凌 《编辑学刊》2011,(2):39-43
维基解密对互联网时代大众传媒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分析了维基解密内在的合理逻辑性,从公众表达权、大众传媒的公益本质等方面阐述了维基解密运作模式带给新媒体发展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维基解密成立于2006年12月,目的为揭露美国政府及企业的腐败行为,追求信息透明化。维基解密的创始人坚信,政府活动的透明度是减少腐败的关键。各国政府皆可从本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监督中受益。监督需要公开的信息,因此,维基解密在《纽约时报》、《卫报》和《镜报》配合下.至今已经公布了有关阿富汗战争的7.6万份秘密文件、有关伊拉克战争的39.2万份文件,以及美国外交部的25万份秘密文件,他的下一个目标是银行。  相似文献   

9.
八面来风     
美国秘档披露阿战致大量平民伤亡维基解密网近日公布了约9.2万份美国国防部关于阿富汗战争的秘密报告,这些报告详尽揭示了2004年至2010年间美国和北约军队在阿富汗战场的进展以及阿富汗平民在这场战争中的伤亡情况。  相似文献   

10.
从维基解密网站泄密事件,反思档案管理过程中如何完善档案风险防范机制;同时借鉴维基解密的作业模式——报网结合的方式,思考档案开放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微博网民对"药家鑫事件"的评论为研究切入点,实证分析了"仇官"社会心态对我国网民的网络表达的影响。研究发现:"仇官"社会心态容易引爆网民负面情感倾向的网络表达,并通过不断重复的网络表达方式得以强化;但由于网络信息海量,网络话题更换频繁,这种重复表达的比例和规模被稀释从而显得相对有限;但此种现象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却是发人深思的。  相似文献   

12.
自从创办以来,"维基解密"网站就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网络激进媒体,在2010年该网站更是成为全球瞩目的网络媒体,有关"维基解密"的争议和报道变成了一个"全球媒介事件".本文从西方激进媒介理论角度入手,探讨了"维基解密"这类激进网络媒体在西方媒体生态中存在的意义,并指出了该网站对于新闻记者、新闻教育、信息透明及国家安全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媒体干预",其实质为主观驱动式媒体监督。美国两次社会转型期中的"揭丑运动"是媒体干预的典范:19世纪末20世纪初报纸的揭丑性报道和杂志掀起的"黑幕揭发运动",护佑美国完成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水门事件"为代表的调查性新闻事业,为内外交困的美国社会注入一股强劲的力量。处于转型期中的美国媒体干预历史启示我们:我国媒体监督模式亟待转型,即由客观培育式向主观驱动式———"媒体干预"转型,以更主动的姿态捍卫媒体监督权,特别是对行政权力和垄断化的商业权力滥用的监督,这将关系到公众的长远利益和整个社会转型期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4.
维基解密成立于2006年12月,目的为揭露美国政府及企业的腐败行为,追求信息透明化。维基解密的创始人坚信,政府活动的透明度是减少腐败的关键。各国政府皆可从本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监督中受益。监督需要公开的信息,因此,维基解密在《纽约时报》、《卫报》和《镜报》配合下,至今已经公布了有关阿富汗战争的7.6万份  相似文献   

15.
近来,维基解密可谓引爆了史上最大的泄密事件。这起事件应该引起档案学者和档案工作者的注意,在日后更加重视电子文件的风险管理。笔者试图通过维基解密事件探讨电子文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如何降低这种风险。  相似文献   

16.
名刊要览     
65岁的昂山素季结束了多年的软禁生活。摆在她面前的最迫切任务之一,便是要改组她所在的缅甸全国民主联盟。该党一直无休止地争论晦涩的政治理论,连美国外交官们都在被维基解密曝光的外交密电中对该党表达了失望。昂山素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关飞 《新闻天地》2011,(2):36-37
2010年12月7日,“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在英国伦敦自首后被捕,这距离国际刑警对他发出全球红色通缉令仅有7天之隔,通缉令上的罪名是“强奸和性犯罪”。大名鼎鼎的国际刑警组织竟然出动去抓一个强奸犯,这几乎是本世纪最大的国际笑话。怪不得有香港网友看过这则新闻后在论坛中问:“阿桑奇到底是强奸了英国女王还是美国总统奥巴马,要搞到国际刑警来抓他?”有人回答说,国际刑警通缉阿桑奇并不是因为他强奸了某个女人,而是因为他“强奸了美国作为正义国家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国际媒介     
路透社在审稿、发稿等方面有什么规定?路透社对于其报道中所犯的错误有什么样的更正处理流程?杨晓白编译的《路透社新闻手册之编辑职责》,对此做了详细的介绍。近来,维基解密事件成为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媒体的喧嚣中,不少学者对维基解密  相似文献   

19.
骆慧敏 《新闻世界》2010,(6):177-178
本文对网络传播中议程设置的效果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在时间跨度较短的网络议程中,也发现了议题对现实的作用,这种现实作用可以导致人们某些行为的改变;"行为主体"既有网民和事件当事人,也有传统媒体和政府部门;网络中的"行为"可以分为不同层面,它们构成了网络议程设置的共同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维基解密事件为背景,研究维基解密事件给档案部门的风险管理中人为因素所带来风险的警示,并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