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呼唤新闻良知杜绝虚假新闻——浅谈虚假新闻与道德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保卫 《新闻界》2001,(2):34-36
新年之初,从成都传来消息,在此聚会总结和检讨2000年娱乐新闻报道得失的35名年轻的文化娱乐报道记者联名发出倡议,倡导加强道德自律,反对虚假新闻,净化文化环境,为刚刚步入21世纪的我国新闻界吹来一股清爽的风。近年来虚假新闻大有泛滥成灾之势,特别是文化娱乐新闻更是“泡沫”四溅,虚假多多,引起社会的强烈不满,以致于一些人调侃地将娱乐新闻称之为“愚人星闻”,将文化娱乐记者贬之为“狗仔队”。文化娱乐记者自醒自查,带头打假,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叫好的事。但愿新闻界全体同仁一致行动,共同呼唤新闻良知,将新闻打假活动进行到底。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正是因为新闻真实的重要性,我国新闻学界和理论界从未停止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对新闻真实的追求。特别是在2007年,由于先后出现了影响恶劣的“纸馅包子”、“史上最恶毒的后妈虐童”等虚假新闻,中国记协发出了要求新闻界“坚持正确导向,坚持新闻真实,采取有力措施杜绝虚假新闻”的通告,更是掀起了新闻界的“打假”高潮。  相似文献   

3.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正是因为新闻真实的重要性,我国新闻学界和理论界从未停止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对新闻真实的追求。特别是在2007年,由于先后出现了影响恶劣的“纸馅包子”、“史上最恶毒的后妈虐童”等虚假新闻,中国记协发出了要求新闻界“坚持正确导向,坚持新闻真实,采取有力措施杜绝虚假新闻”的通告,更是掀起了新闻界的“打假”高潮。  相似文献   

4.
正当全国新闻界认真贯彻中宣部等召开的“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精神,大张旗鼓地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的时候,虚假新闻依然不时出现在各种传媒上。可见。对付虚假新闻这个顽症,必须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斩其根,断其源。为此,本刊特辟“制止虚假新闻报道专题讲座”,比较系统地对批判、抵制、防范虚假新闻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阐述分析,以期引起新闻界同仁更多的关注。共同把新闻打假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5.
《新闻前哨》2005,(7):1-1
以真实为生命的新闻报道,现在不时面临假新闻的侵扰:虚假报道、虚假信息通过不同渠道出现在不同媒体上。对于社会和受众,这是严重的伤害;而对于新闻界自身,这是致命的毒瘤。我国新闻界决心采取一系列严厉举措向虚假新闻重拳出击,坚决遏制这种“新闻公害”的继续蔓延。  相似文献   

6.
王全红 《新闻前哨》2005,(11):14-14
虚假新闻是新闻界割之不尽的毒瘤,挥之不去的阴影,难以磨灭的耻辱, 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从1947年《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到当前开展的新闻打假,历经半个多世纪, 仍然禁而不绝,制而不止,足见虚假新闻的顽固性和反复性。  相似文献   

7.
虚假新闻成因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可以说,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在我们新闻事业蓬勃、健康发展的同时,一些虚假新闻、虚假报道、虚假信息通过不同渠道也出现在我们的不同媒体上。这不但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也给国家、社会带来危害。“对于社会和受众,这是严重的伤害;而对于新闻界自身,这是致命的毒瘤。”当前,新闻界正通过“三项学习教育“这股东风,决心采取一系列严厉举措向虚假新  相似文献   

8.
虚假新闻是新闻界割之不尽的毒瘤,挥之不去的阴影,难以磨灭的耻辱,是一个常见病和多发病。从1947年《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到当前开展的新闻打假,历经半个多世纪,仍然禁而不绝,制而不止,足见虚假新闻的顽固性和反复性。  相似文献   

9.
李红 《新闻前哨》2011,(5):28-30
众所周知。虚假报道是新闻事业的“毒瘤”。如何治理这一顽症,一直是困扰中西方新闻界的“老大难”问题。在我们党新闻事业发展的历程中.也一直与虚假新闻进行着毫不留情的斗争。近期,全国新闻战线又掀起了新一轮“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0.
对虚假新闻泛滥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骐  贺福 《新闻传播》2006,(3):20-2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多年来,这一不争的“生命学”命题却在新闻实践中屡遭践踏,各种虚假新闻依然不时出现在各种传媒上。去年中宣部特召开“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打击虚假新闻的专项治理活动。本刊认为,治理虚假新闻这个顽症,必须坚持不懈、锲而不合,斩其根、断其原。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必须确保新闻真实性,以提高媒体公信力。为此,本刊特邀请新闻界专家、业内人士,就虚假新闻的抵制、防范等问题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阐述分析,以期媒体携手把新闻打假工作进行到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李存厚 《军事记者》2011,(2):10-11,14
2010年11月23日,全国新闻战线“三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召开各省区市视频会议,动员部署了“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这是我国新闻战线全面落实新闻报道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原则,确保新闻宣传工作舆论导向正确的重大行动。本期专题特别邀请新闻战线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及一线采编人员,就新闻打假的势在必行与持久不懈、剖析虚假新闻的根源起因与世态百相、思考新闻打假的具体举措与日常规范等问题展开讨论,以期新闻打假警钟长鸣、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打假战役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2.
新闻媒体作为社会舆论监督工具参与物质商品领域的“打假”取得了世人公认的业绩,然而遗憾的是,在目前的新闻实践中,新闻自身的“打假”却难见成效,各种各样的虚假新闻屡屡出现,成为新闻传媒的“四大公害”之首,严重地影响了党的新闻事业,挫伤了媒体的社会公信力,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刘磊 《中国广播》2009,(5):39-42
虚假新闻一直是国内外新闻界的痼疾。2000年以后,虚假新闻在主体、客体和态势上呈现新的特点和变化。突出表现为:制造虚假新闻的主体日趋社会化和权威化,虚假新闻趋向舆论监督话题和国际事件,虚假新闻的态势日趋表现为多米诺式群体造假,这种现象再次表明:整治虚假新闻是一项系统工程,治理虚假新闻很难“毕其功于一役”。为此,新闻从业者有必要从社会环境层面深刻分析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寻找整治虚假新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刘迪 《新闻前哨》2012,(8):96-97
虚假新闻一直是国内外新闻界的顽症。2000年以后,虚假新闻在主体、客体和态势上呈现新的特点和变化。本文通过对虚假新闻三种主要症状的分析和揭示,得出结论:虚假新闻态势日趋社会化,并指出媒体有必要与受众达成良性互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反映舆情和引导舆论的作用,寻找整治虚假新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马薇薇  华东 《青年记者》2009,(17):65-66
近年来,网络虚假新闻呈现“井喷”的局势,如何减少、遏制网络虚假新闻成为新闻界关注的话题,本文拟从传播模式的角度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来,新闻界频发一个又一个“新闻”,引得全社会关注与警觉。这,就是一系列虚假新闻的恶性出台,如北京“纸箱馅的肉包子”、江西“恶毒后妈摧残小女孩”,等等。  相似文献   

17.
李俊 《新闻窗》2007,(6):37-38
北京电视台“纸馅包子”事件成了虚假新闻的代名词,也为新闻界树立了一个警示牌,一些媒体称他是新闻界的一大耻辱,影响深远。对于新闻从业人员来说,“纸馅包子”事件有许多的经验教训可取。笔者从事新闻采访工作有10年,对如何杜绝假新闻,在采访中有—些教训和经验。  相似文献   

18.
《新闻实践》2005,(7):3-4
6月17日,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省记协在杭召开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会上,省委宣传部领导传达了全国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精神,并就我省如何确保新闻真实性、制止虚假新闻提出明确要求并作工作部署。全省11个市的市委宣传部负责人和省市新闻单位负责人在会上作了发言和交流。本刊从本期开始,推出“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专栏,与新闻界同仁一起认识制止假新闻的重要性,剖析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危害,介绍有关新闻媒体在制止假新闻上的好经验、好做法,共同铲除假新闻这一新闻界的“毒瘤”,维护媒体形象,提高媒体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是,被新闻界看作是"毒瘤"的虚假新闻却屡见不鲜,并表现出传播渠道快速化、多样化的特点。虚假新闻既对公众的知情权造成了严重损害,使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受到了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新闻从业人员和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对新闻生产和发展的根基造成了损害,对此,急需大力治理虚假新闻。对此,本文主要对虚假新闻的危害、成因和治理办法展开了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赵金 《青年记者》2010,(11):49-51
前不久,重庆新闻界因为关于中国作协开"豪华会"的虚假报道打响了"新闻打假"战,提出要正本清源确保新闻真实性。近年来,虚假新闻屡屡出现,虽然从媒体到社会都对此深恶痛绝,但却屡禁不止,而且大有花样翻新愈演愈烈的趋势,对媒体公信力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应对这种局面,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从专业的角度讲,则需要我们的采编人员较深层次地理解新闻真实的含义,对新闻失实的主观原因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