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遵循经济规律是实现财经新闻的社会价值的要求  新闻价值是新闻报道价值的简要表述 ,主要体现为新闻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从严格含义上看 ,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与受众、社会之间的需求关系 ,表现为对受众和社会需要的满足。这一定义 ,揭示了新闻价值的真正含义 ,也揭示了新闻报道与传播的动力。显然 ,新闻价值不可能只由新闻报道者的意志体现出来 ,脱离接受者的权衡 ,单由记者判断 ,就无法真正认识新闻价值。既然新闻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 ,那么 ,研究新闻价值就得从剖析新闻与受众及社会关系入手 ,从新闻事实满足受众和社会需要的程度去考察。…  相似文献   

2.
唐宋 《新闻与写作》2004,(7):10-11,17
遵循经济规律是实现财经新闻社会价值的要求新闻价值是新闻报道价值的简要表述,主要体现为新闻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从严格含义上看,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与受众、社会之间的需求关系,表现为对受众和社会需要的满足……”显然,研究新闻价值就得从剖析新闻与受众及社会关系入手,从新闻事实满足受众和社会需要的程度去考察。当新闻通过媒介传播出去,满足了受众和社会的共同需要时便产生圆满的价值效益,或者说实现了新闻报道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典型报道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新闻报道样式,在中国深入民心,成为一种主流的新闻报道样式。有学者指出典型报道是中西方新闻差异的重要分水岭,反映着中西方不同的新闻理念和价值标准。这种差异,除却政治体制、新闻制度方面的原因之外,社会心理、文化传统方面的影响也值得考察。  相似文献   

4.
马径  马凓 《东南传播》2016,(6):72-73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改革是舆论宣传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从皮尔斯三元符号传播谈起,认为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改革需要从意向解释项、效力解释项、共同解释项三个层面着手,重视受众核心地位,认真研读电视受众心态新变化,实现传者与受者"两个心灵间的相互沟通"。同时,文章结合厦门广电集团《厦视新闻》"平安和谐在厦门"的四篇系列新闻报道,从选题、立意、表现、互动四个视角提出创新电视时政新闻贴近受众的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5.
结合新闻小标题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和作用,从结构感、逻辑感、视觉感等角度,对新闻小标题的制作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进一步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是为着让受众接受而采写、而传播的。新闻报道的受关注度,是指它在面世后受到受众关心、重视的程度。有些新闻报道刊播后无人关注,这很难说收到了传播效果和实现了其价值。 新闻报道的受关注度,与受众的心理需求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如果新闻报道的内容符合受众的需要,那末,他们就会主动关注新闻事实和新闻信息,新闻报道的受关注度就比较高。相反,受众就不可能表现出对新闻报道关注的热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以记者亲身经历所撰写的新闻报道颇为盛行,其真实可感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表述大受读者和观众的欢迎,亲历式报道也由此成为媒体成功吸引受众“眼球”的重要武器。 亲历式报道因将新闻事实以一种原生态的形式呈现给受众,而使受众对这种新闻报道样式倍感亲切和自然。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报道中,为了实现传播的新闻价值,新闻体裁各异,传播效果也不一样。现场短新闻是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新闻报道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有强烈特色的体裁。现场短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新闻改革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新闻报道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从文本的生成、传播,还是受众对新闻文本的解读,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立足于舟曲泥石流灾难事件的报道,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切入新闻报道,探讨新闻报道之得失。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从文本的生成、传播,还是受众对新闻文本的解读,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立足于舟曲泥石流灾难事件的报道,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切入新闻报道,探讨新闻报道之得失。  相似文献   

11.
在今天这个多媒体的信息时代,文化新闻报道与其它新闻报道一样,不能局限于追随已发生的新闻,仅仅只做旁观记录,而应当将自身置于信息源和信息传播之间的枢纽地带,向受众及时提供最前沿的资讯。于是,深度介入各种文化新闻活动,改变被动式的工作方法,创造性地发挥传媒优势,成为探索新闻改革的一条路子。近年来,华西都市报在文化新闻的拓展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我们在探索中认识到,主办文化活动有利于文化新闻报道面的拓展,有利于沟通各方的信息,有利于提升新闻的价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让文化新闻报道和文化活动产生较大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王波 《记者摇篮》2014,(10):22-23
长期以来,热点、难点、焦点类的报道不仅在新闻媒体占据一席之地,引起新闻人的极大兴趣,作为品牌经营打造,成为媒体一把利剑,而且得到社会广大受众的普遍欢迎和认可,进入新世纪,面临社会转型、市场化改革、全球化趋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越来越明显,精神文化需求多样化的趋势也因此越来越明显。如何正视和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报道有价值的新闻是摆在新闻人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当一则新闻从采写过程中产生,我们把它看作是围绕什么人(who)、什么事(what)、什么地方(where)、什么原因(why)、什么时候(when)这五个W的基本要求所构成的新闻文本。这一在作者经过价值判断、记述事件之后产生的新闻文本,内涵着作者对于新闻事件中客观存在的新闻价值的认同。当该新闻文本进入到媒介播发过程时,我们将其称作一则新闻报道。从受众决定新闻价值的观点理解,该新闻报道所产生的社会效应由受众在完成对此报道的解读后实现。所以说,抵达受众一端的新闻报道与原先的新闻文本之间必然已经产生距离,而从新闻文本  相似文献   

14.
池蕾 《视听》2022,(2):164-165
时政新闻内容的重要性与其传播效果的"倒挂"是当前时政新闻制播遇到的"悖论".受众对新闻报道的接受和认可是实现新闻价值的前提.推进供需对接是时政新闻报道转型突围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新闻报道中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突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更好地体现出"受众本位"原则、有效塑造媒体品格。实现人文关怀,要考虑到新闻受众需求、加强对新闻报道对象的保护、提高突发事件报道水平等。  相似文献   

16.
杨艳辉 《东南传播》2018,(4):150-151
本文从记者策划、采编《三明医改启示录》系列电视新闻报道心得入手,尝试分析改革类题材新闻报道中如何强化受众意识。强调从新闻消费主体,即受众角度出发,运用新闻心理学相关理论,在策划、叙事策略、电视语言运用等方面着手,拉近此类型新闻与广大受众的距离,使重大题材新闻报道更有"温度",创作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  相似文献   

17.
事实上,参与性新闻报道并不是固定的新闻报道方式,参与性报道方式更倾向于一种表达形式被融入到报纸新闻节目的制作中。报纸新闻的传播理念就是让受众积极参与到新闻报道的编写和制作中,丰富新闻报道的形式,实现新闻报道的多样化。但是,从报纸新闻的参与性报道现状可以看出,参与性报道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新闻媒体必须详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对策。参与性报道方式在报纸新闻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受众的参与度,进而提高报纸新闻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报道中,数字可以从量化的角度准确地报道新闻事实,反映新闻事物的发展状况,揭示新闻事实的价值,更加深刻地表达主题。然而,在新闻实践中,大量数字拥挤在新闻报道中不仅削弱了新闻的清晰度,而且让受众味同嚼蜡,难以卒读。本文从一条新闻说起,结合作者多年新闻实践经验,从数字的来源、选取、处理和使用四个方面对新闻报道中数字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闻摄影构图作为新闻报道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新闻报道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新闻摄影构图中的"图形与背景"的运用,它解决了怎样才能更好地为新闻配图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新闻摄影,正确把握图形与背景的主次关系及主体与空间的比例关系,将有助于表现新闻报道的精彩瞬间,并且有助于把受众带到新闻画面的境界中去,增加受众对新闻报道的认知感。  相似文献   

20.
传播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闻生产及报道样式的革新。面对激烈的移动互联网新闻竞争,新华社重新推出"现场新闻"的理念,通过对新闻生产及报道样式的革新,使得受众与记者同步"直达"第一现场,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官效果,重新构建一个由受众主动参与的"拟态环境",极大地提升了新闻报道的"现场感"。然而囿于技术发展的限制,现阶段"现场新闻"的报道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技术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其未来发展的重要策略在于以用户为核心、兼顾内容生产与平台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