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锡五审判方式是审判与调解相结合的审判模式。从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产生及其在建国后的发展历程开始,引出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优势及弊端,最后提出完善我国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马锡五是我国著名的司法工作者,从抗日战争时期起,他在司法实践中就形成了“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巡回审理,就地办案;判调结合,坚持法律原则,忠于事实真相”的判案方式,被称为“马锡伍审判方式”;宋鱼水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民五庭庭长,她重视调解,在审案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被当事人誉为“辩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好法官。从抗日战争时期马锡五审判方式,到当代宋鱼水重视调解,再到当前最高法在民事纠纷领域的“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以及“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指导方针,我们看到传统调解理念的重新兴起。在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司法领域日益重视程序争议的当下,这种似于国外ADR(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调解的审判方式,是否是对过去的照搬?对于我国当前国情,这一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是一种进步还是倒退?在此对其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3.
马锡五审判方式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锡五审判方式有其固有的特征,产生根源和历史局限性,虽然它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但其追求实质真实,公正司法的精神,无疑是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的极目标。  相似文献   

4.
明确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基本价值目标是使民事审判方式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前提条件。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基本价值目标:包括追求程序公正、诉讼效率、诉讼效益,把握公正、效率、效益三个目标应是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公正与效率”是21世纪人民法院工作的主题。随着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与深入,当庭宣判作为现代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已成为实现公正与效率价值的重要举措。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及微观两个层面论述在民事审判工作中当庭宣判的推行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原审判方式与法官心理入手 ,对新审判方式的改革方向与法官的角色转换和心理适应等问题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7.
刑事普通程序简易化审理方式,是当前刑事审判的改革话题中的热点问题。针对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节约审判资源,提高诉讼效率着眼,以强化庭前准备、庭前证据展示等环节入手,说明了刑事普通程序简易化审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模拟审判是现代法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在法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充分发挥模拟审判在法学实践性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就应该从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物质保障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给予充分的保证和规范。模拟审判教学活动作为法学专业重要的实践性课程,其课程的设置不仅是为了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9.
审判组织具有审理和判决两项重要职能,而审判委员会处理案件的方式是只判不审,从职能来讲,审判委员会不具有审判组织应当具有的职能,从审判方式来讲,这种方式缺乏透明度和民主性,应当废弃。所以,审判委员会不应成为审判组织。  相似文献   

10.
中国辩诉交易第一案,给中国刑事审判界带来巨大的震动;源于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也是其在对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平衡后的无奈选择;辩诉交易的效率价值取向告诉我们迟到的公正就是不公正;辩诉交易制度的瑕疵使我国在引入这种审判方式时一定要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11.
素有“东方经验”之美誉的调解在处理民事纠纷、审理民事案件中 ,取得了消弥纷争 ,防止矛盾激化 ,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瞩目成就。而在刑事诉讼中适用调解 ,办案效率可能高 ,但未见得符合刑事司法的宗旨。本文从调解的前提条件、罪与非罪的界线、法制原则、审判公正、以及对被害人的保护等五个方面 ,就自诉调解的适用所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质疑与反思  相似文献   

12.
杨宏  徐鹏程 《唐山学院学报》2005,18(1):28-30,33
司法体制改革是最近一段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审判方式改革是其核心内容。现代司法理念的提出为审判方式改革指引了方向,提供了动力。文章阐述了审判方式改革与现代司法理念的内在关系,指出了审判方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诉讼案件数量庞大与我国基层法院审判资源匮乏的矛盾异常突出,在现行合议制和独任制审判模式下,一方面是有限的优质资源的大量浪费,另一方面又让大量的不合格者充当裁判者的角色,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与效率的提高。而“二人制”审判模式能科学地配置审判资源,充分发挥不同层次资源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审判效率,确保司法公正。因此,基层法院可以构建“二人制”审判模式。  相似文献   

14.
“管理型司法”:审判管理办公室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判管理的传统模式存在上下级法院沟通不畅、管理部门混同、管理效能低下、挫伤法官积极性等问题。各级人民法院为加强审判管理,提升案件审判质量与效率,进行了审判管理办公室的机构改革。依据"管理型司法"理念,审判管理应以法官为服务主体,强调自主性管理、服务性管理、激励性管理,旨在保证审判的公正、高效与权威。审判管理办公室的基本职能是服务与促进审判权,其核心职能可限缩至审判流程管理、案件质量评查和法官业绩考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在人民法院人部建立法官审判案件负责制,将是解决审不判、审理和判决严重分离的有效制度,它坚持了合法、独立、责任制的基本原则,妥善处理了法院独立审判、院长领导审判工作、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三大基本关系,藉引增强了法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审与判、权与责更好地统一起来,提高了审理案件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诉辩式"审判方式是现行审判方式的代表,在现代司法理念的推动下,"诉辩式"审判方式吸收了传统审判方式中有益的部分,并蕴含着丰富的现代司法理念,承载着现行审判方式进步的成果.但司法独立制度的不健全,就是制约"诉辩式"审判方式发展的症结.  相似文献   

17.
审判委员会是法院内部的审判监督、总结审判经验、指导审判工作的组织,而不是审判组织,审判委员会不应具有判决权.审判委员会决定案件妨碍司法公正、影响审判效率,因此,审判委员会的职权应当改变.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第一个《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提出了法官职业化改革的目标。2003年起,全国18家试点法院正式启动了法官职业化改革,相关配套制度也陆续制定实施。然而,法官职业化的理想虽好,但要真正实现确绝非易事。正如吕忠梅教授所说,”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职业化与行政化的矛盾,专业化与成分复杂、进出机制不畅的矛盾,法官中立与社会认同的矛盾,法官独立与地方化的矛盾……。”[1]本文仅以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这一新型审判组织模式为范本,分析我国法官职业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可行的进路。1问题的提出法官职业化改革前,法院是按照法官———书记员的审判组织模式开展审判工作的。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法官除了审判之外,还必须从事大量审判辅助工作,严重影响了审判效率。另外,这一模式使法官在审判前就了解案情,产生预断,容易使庭审流于形式,影响公正的实现。法官职业化改革打破了这一组织模式,代之以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组织模式,并制定了法官员额制度、法官助理制度、书记员单独序列制度。这些制度都是作为法官职业化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设立的,如果都能有效实施,那对于实现法官的职业化、精英化,实现公正和效率的主题都具有巨...  相似文献   

19.
审判流程化管理机制作为审判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立案权与审判权的分立、程序性权利与实体性权利的分立、当事人与承办法官的分立,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实现司法公正和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审判流程化管理的涵义、意义、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方面并结合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人民法院审判流程化管理运作的实践对审判流程化管理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0.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是当前审判方式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其构建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民事审判的公正与效率。以对两大法系的民事审前程序的规律进行研究总结为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审前程序所具有的制度价值,深入剖析目前我国审前准备存在的缺陷,对合理建构我国的民事审前程序提出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