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典型形象——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中心问题之一。文学作品中,塑造多种多样的典型形象是每一个民族文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样,社会主义的维吾尔族文学也出现了一个创作各种各样典型形象的、新的繁荣景象。有些作家作品中塑造的具有独特、丰富、鲜明个性的和深刻社会意义的典型形象,在广大的读者中,产生了强有力的影响。但是,由于部分作家对创作典型人物形象的规律掌握不够,他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千孔一面,缺乏鲜明的个性。理论方面在典型形象问题上,也存  相似文献   

2.
今年元旦前后,电视屏幕上那位穿着破衣衫、戴着旧毡帽、拖着长辫子的"阿Q"又和观众见面了.千万观众除了对阿Q付之一笑之外,恐怕多数人无暇思考关于阿Q形象典型性的争论问题.笔者不妨在这哆嗦几句.鲁迅先生于一九二一年十二月至一九二二年二月以辛亥革命前后江南某农村一-未庄故事为背景,写出了著名小说《阿Q正传》,塑造了阿Q这个典型人物形象.《阿Q正传》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座高高耸立的丰碑",但对小说中的阿Q这一文学  相似文献   

3.
《史记》与先秦历史散文的区别主要袁现在其塑造了一批生动的人物形象。就刘邦形象的塑造而言,司马迁善于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独具匠心地运用了“互见法”,并且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对比、反复等文学手法。总之,《史记》在人物塑造方面十分成功,对后世叙事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特征"是彰显典型人物鲜明个性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民族特性、时代特征和社会必然性的一种显著标志。鲁迅小说典型人物塑造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征"的出色选取与独特生发。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文学中的经典力量,也是改善当下文学环境的一股清流。  相似文献   

5.
明代小说把生活中的下层妇女、娼妓作为主人公或描述对象,反映了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观念的变化。作品综合运用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使女性形象的塑造达到了一定水平。  相似文献   

6.
《镜花缘》是清代著名的才学小说,以其瑰丽丰富的想象和奇幻大胆的描写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典型特征的异国异域形象,吸引了众多读者,在清代小说之林里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些形象的塑造蕴含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与主张,具有寄托理想与质疑现实的意义,折射出当时的社会形态,对于今天的文学研究也具有极大的镜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杜冰冰的小说《她世纪》被著名文学评论家孟繁华誉为"后先锋时代的先锋写作"。这部小说给我们塑造了多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在塑造这些女性形象的时候,作品中使用的艺术手法,传达出的作者观念都流露着新先锋时代的印记。  相似文献   

8.
摄影是一门形象艺术,其画面内容是通过具体可视的形象来表现的,要使形象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内容,传达作的思想感情、思想愿望,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必须注重艺术形象的典型性;着力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强化形象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9.
吴研人的《恨海》以庚子年的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略为背景,描写了在动荡的时局中两对年轻人棣华与伯和、娟娟与仲蔼的情感经历,塑造出了棣华这一典型的近代女性形象。本文试从其女性形象、塑造方法及这一女性形象的成因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阿Q正传》是鲁迅最著名的作品。鲁迅在创造阿Q形象中成功地选择了创作主体,并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鲁迅选择阿Q作为传主,主要是借阿Q的“躯壳”,来塑造他的“国民魂灵的典型”。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教材保留篇目《孔乙己》,主人公孔乙己集各种矛盾于一身,是特殊环境造就的特殊人物,成为文学的典型形象。鲁迅用喜剧化的审美手法,剖析孔乙己思想性格、精神状态,让读者在笑声中认清科举制度的罪恶本质。孔乙己形象塑造手法,体现为三个美点:对立矛盾的统一美;神色变化的动态美;以喜写悲的反衬美。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男性形象,女性形象却为数不多。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作者的态度也多是轻视乃至蔑视。从女性形象的丑化性塑造入手,探究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雁北地区的曹乃谦,受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用原汁原味的方言土语为读者塑造了一个个典型的农民形象。在这群被他用"风刀霜剑"刻画出的形象中,最让人震撼甚至惊悸的是那些博大崇高的女性形象。基于此,对他长篇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温家窑风景》进行分析,不仅从内容这一方面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而且用女性主义的理论分析了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从而使得大众更加重视女性这一长期被忽视的社会群体,并更加深入地理解曹乃谦塑造的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14.
晴雯是《红楼梦》里最引入注目的美妙形象之一。她在大观园的奴婢中,最富有典型的个性色彩和强烈的反抗意识。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对这个敢说、敢笑、敢怒、敢骂的“俏丫头”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个形象的呢?本文就此问题略述管见,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说岳全传》是以宋史为情节基本框架、以明代"说岳"小说和有关戏曲讲唱文学为基础改编而成的英雄传奇小说,其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受民间文化与时代思潮的影响。本文试从正统文化、游民文化、市民文化三个维度探析小说中牛皋形象的塑造内因,并揭示其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二十多篇小说,塑造了各色典型人物形象。但在这些典型人物形象中,称得上“变色龙”式的典型角色却为数不多,屈指算来,《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的贾雨村,《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这四个人物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在复习时,我们不妨将他们集中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以便记识。  相似文献   

17.
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对于教育活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却发现某些人员对教师形象作了不同程度的误读,如此,则会导致教师无法对“如何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等问题加以切实把握。因此,我们需要对教师形象的内涵性特征加以解读,并对其展示性因素以及塑造向度做以相应审视。一、教师形象内涵性特征解读教师形象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在人品、学识、能力和外表等方面的综合性表现,是学生、家长、教师自身以及其他社会工作者对教师的印象和评价。以此界定为依据,当对教师形象概念的内涵加以理解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  相似文献   

18.
谈塑造幼儿园形象黄福珍一、幼儿园形象塑造问题的提出幼儿园形象,是教育形象的子系统。是立足于“三个面向”,站在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战略高度,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逐步建立起来的学前教育形象识别系统。塑造幼儿园形象,有利于深化素质教...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最后的两部实录《明实录》和《清实录》,对各自朝代的皇帝形象通过神化、美化、圣化、德化和仁化的手法进行了正面塑造,把他们粉饰为天命所归的神仙,长相奇伟、举止不凡的美男,天赋异禀、勤勉向学的圣人,德性崇高、孝友兼备的模范,勤政治国、爱民如子的仁君。然而,在《明实录》中,由于统治链条的断裂造成的"今上"对前帝的嫌怨,以及史臣对君主的不满,也使其部分实录在描写皇帝形象时进行了负面塑造,产生了杂音。作为少数民族政权所修的《清实录》也用掌握的手法,塑造其皇帝高大英武的正面形象。与《明实录》不同,《清实录》由于清廷急于在汉人面前树立正面光辉的形象,因此一直保持讴歌的同调;它还在神化皇帝个人形象时,连带将其民族起源一并作了神化;同时对皇帝个人武功和勇力大力宣扬,不避讳皇帝为庶出的出身,并着力描写先帝对储君的默识暗赏。明清两朝实录所产生的上述差别,实原于农耕民族与游猎民族各自特性的差异,而两朝实录对皇帝形象塑造的一致性,则又反映出明清两朝皆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以及清朝在史学上不断加强的汉化倾向。  相似文献   

20.
《东游记》主要讲述了八仙得道成仙的故事,同时在八仙之外作者还塑造了60多个形象,包括太上老君、天仙以及与八仙相关的高道、凡人和精怪等。通过对这些形象的类型、写法、地位的分析,可以探究《东游记》的创作得失及其对明代宗教传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