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青年记者》2012,(27):8
今年国内先后发生了多起灾害事件,如甘肃岷县冰雹暴雨、四川宁南泥石流、北京暴雨、四川煤矿瓦斯爆炸、云南彝良地震等。面对这些造成严重创伤的自然灾害或人为事故,媒体作为社会的瞭望者,在督促各方尽  相似文献   

2.
2007年7月以来,重庆市出现大范围持续降雨天气,在这次百年不遇的大暴雨洪灾中,重庆市媒体由自发到自觉,将"责任传媒"的理念渗透到抗洪抢险报道中。自觉快速反应:从数量到质量重庆媒体对突然来袭的特大暴雨作出了快速反应:所有报纸均在暴雨来袭(7月17日)第2天头版头条刊登了这一突发事件,除《重庆日报》外,都在第2天的报道中开设了专版,用大量版面对暴雨袭城进行了全面报道,平均开设8个专版。  相似文献   

3.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六十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面对这一新闻,国内有影响力的媒体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以及各地方媒体如陕西的《华商报》、山东的《齐鲁晚报》等均做了及时跟进的深度报道。北京"7·21"特大暴雨期间,笔者正在英国剑桥游学,通过网络,笔者对50多家媒体关于这次特大暴雨的报道进行了统  相似文献   

4.
天气变化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出行、健康、安全……近年来,各种极端天气不停出现,如去年发生的南方各省市50年一遇的雨雪冰冻天气、湖北省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四川汶川大地震等。湖北省去年还特地评选了全省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天气的同时,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也纷纷加大对气象新闻的报道力度,在准确预报天气变化、  相似文献   

5.
雷宇 《四川档案》2020,(5):63-64
洪涝灾害是由于连续暴雨导致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水流入境而造成的灾害。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发生了数十次洪涝灾害,具有鲜明的季节性、连续性、周期性、区域性等特点,频率高,毁灭性强,并较易引发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四川的洪涝明显受盆地地形、沉积岩地质和江河水系结构的影响,而暴雨频繁、全球环境变异、森林过度砍伐等自然生态环境恶化也是四川洪涝频繁的重要原因。洪水过境,毁坏城镇、淹没良田、阻断交通,损毁公共设施和水利工程,甚至危及生命,还易引发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给国家、集体和个人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2012年"7·21"暴雨给北京市带来了惨重的损失,灾害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以"北京暴雨"为主题词,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截至7月26日可以得到315万条有关信息。灾难事件考验和提高了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也考验和提高了政府和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一、传统媒体的报道框架对舆论引导有重大作用传播信息是舆论引导的基础。在各个媒体的报道中增加信息含量是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视觉传播的长处得到发挥,精心选择的新闻图片对于信息的传播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22日的北京日报用了9个版的空间以"抗击强降雨,大爱涌京城"为主题集中进行报道"7·21"暴雨,使用的新闻图片达到25幅。各  相似文献   

7.
梁益畅 《传媒》2007,(9):75-76
党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方针后,四川省政府积极响应,提出建设"创新型四川"的奋斗目标.《四川日报》没有单纯照搬文件、死扣政策,而是以四川经济建设为报道中心,以四川省委、省政府工作重点为方向,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与四川发展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不断创新报道形式,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8.
2013年8月16日,抚顺市遭受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此次暴雨属不可预测、难以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灾情触目惊心。暴雨发生后,抚顺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节目中心快速反应,全力以赴展开抗洪抢险宣传报道。在整个抗洪期间,全面、公开、及时、准确地对抚顺市抗洪抢险救灾工作进行了全景式、立体化报道,规模空前,成果显著,彰显出主流广播媒体的作用与价值,为夺取全市抗洪抢险救灾的胜利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博已成为突发性公共事件新闻报道的重要平台。本文以2021年"7·20"河南暴雨灾害为例,选取传统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市场化媒体"澎湃新闻"以及气象领域的自媒体"中国气象爱好者"三种不同类型的媒体在"7·20"河南特大暴雨期间的微博报道为样本,结合框架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报道信息来源、报道方式以及新闻议题框架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微博在气象灾害新闻报道中的特征及其报道框架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不同媒体对于突发气象灾害的微博报道框架呈现显著性差异,形成了联动互补的传播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新闻前哨》2009,(5):7-7
据华西都市报:日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第16家媒体——成都报道社正式挂牌。成都报道社整合了目前颇受读者欢迎的《成都房产报道》与《淘周刊》,主刊《成都报道》将在之后与读者见面。成都报道社的挂牌,是四川日报报业集团针对当前媒体市场新形势又迈出的创新一步,此举将进一步发挥集团媒体的整体优势,增强集团在房地产领域的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2005年7月至8月.我国应对了一场公共卫生危机——四川“怪病”(人感染猪链球菌病)。而在这之前.我国分别应对了2003年的SARS和2004年的禽流感。围绕这三场公共卫生危机.我国的媒体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报道,而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卫生危机报道也正始于2003年的SARS。通过对2005年四川“怪病”的危机报道.我们可以清晰看出中国媒体在公共卫生危机报道方面的前行轨迹。一、2005年的四川“怪病”与相关的危机报道 2005年6月24日,四川资阳市出现了第一例后来被称为四川“怪病”的病例。7月22日四川省卫生厅紧急发布消息称,6月24日至7月21日,资阳市收治20例不明原因疾病病人,目前有9人死亡。如此高的病死率.而病因却不明确.使得这场公共卫生危机迅速成为舆论和公众的关注焦点.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新闻媒体随即展开了相关的危机报道。媒体在报道中借用疫区民众的称谓将其称之为四  相似文献   

12.
<正>2023年7月29日,河北省气象台连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7月30日,河北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应急响应升至Ⅰ级!河北洪水防御应急响应升至Ⅰ级!邯郸暴雨!邢台大暴雨!保定特大暴雨!自7月29日到8月1日,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席卷河北中南部的太行山沿线!根据河北省气象台发布的雨情预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河北总站闻“汛”而动,全员备战。河北总站派出十几名记者前往预计会出现强降雨的保定、沧州、石家庄、衡水、邢台地区,报道雨势影响、抢险及当地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梁泽方 《新闻世界》2013,(12):145-146
四川卫视的雅安芦山地震特别报道形式多样,内容全面。本文通过对四川卫视"4·20雅安芦山地震"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与评价,探讨其在自然灾害报道上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14.
2016年7月,江西九江地区遭受多轮暴雨袭击,多地出现洪灾险情,九江当地的主流新闻媒体全力投入防汛抗洪抢险报道,处处彰显了传统主流媒体的担当。和十八年前的1998年抗洪报道相比,这次的报道有许多的不同,有更多的创新,但不变的依旧是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公共新闻学的角度出发,基于一个新闻事件的文本分析:就国内部分报刊对2012年"7·21"北京暴雨的报道,对公共突发事件及媒体应负责任进行考察,认为,在此次暴雨报道中,媒体积极促进信息发布、普及公共知识、展现人文关怀,并提供公共表达空间引发舆论关注,但在谋求与政府沟通、促进公众政治参与、增进民主意识方面尚显不足,其功能角色既积极又保守。  相似文献   

16.
端木夏 《新闻界》2002,(3):63-64
说起新闻要有深度,有人动辄便采用“深度报道”的体裁;一写“深度报道”就得长篇巨著,动辄数千言。非“深度报道”的“消息”能不能写出深度?《沙尘敲响四川大门》作了肯定的回答。新闻要写出深度是否就得长篇大论?《沙尘敲响四川大门》作了否定的回答。《沙尘敲响四川大门》不过800多字,是短新闻写出了深度之一例。这篇新闻的深度表现在哪里?在于既反映了事实的现象又揭示了事  相似文献   

17.
朱洁  崔敏 《新闻实践》2012,(3):62-62
从2008年春节开始至今,媒体对“摩托车大军返乡”进行了连续5年的报道。摩托车返乡大军主要是指春节期间,由广东地区骑摩托车返回广西、湖南、四川、重庆、贵州等原籍地的务工者。虽然年年有新闻,但媒体“仪式性”报道背后并没有形式的开拓和角度的深挖。2012年1月12日到2月3日农民工返乡高峰期间,四川日报、重庆晚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对此都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8.
《为了69个矿工的生命》报道了一起对受困矿工的援救事件。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是河南省陕县支建煤矿,因为突降的暴雨造成了淹井,69个矿工被困井下。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河南省各级党委政  相似文献   

19.
童颖骏 《新闻实践》2012,(11):26-28
今年8月1日至18日,浙江日报共推出29个版面用于迎战强台风“海葵”的报道。从各地紧急防台到抓紧恢复生产.不仅对浙江军民齐心应对4年来首次正面登陆浙江的台风作了全景式报道。还创新报道形式,增加服务信息,加强报网互动。提升人文情怀,得到省委领导和基层读者的一致好评。新媒体竞争,无疑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挑战。但透过此次台风报道,或可对党报如何在突发事件报道方面迎战媒体竞争,带来些许启示。全景报道,增强信息服务早在台风“海葵”登陆之前.浙江日报编辑部就对防台报道开始认真策划。8月1日3版“今日关注”刊登《暴雨侵袭全球城市——城市防涝,我们准备好了吗》的整版报道,就对读者如何防台抗台做了前瞻式的提醒。当天不仅编发《城镇内涝9重点》。告诉读者立交桥下、地下空间、新建社区等地点,在台风裹挟而来的暴雨中容易发生内涝,同时发回各地记者现场察访浙江城镇防涝的报道《长大的城市。淤积的隐患》,言辞恳切,信息实用。  相似文献   

20.
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中央电视媒体尊重事实,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及时报道,报道内容平衡、全面,实现了有效的舆论引导,从而使社会效益与新闻效益、政府利益与人民利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