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李卓 《今传媒》2024,(2):79-82
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的纪录片创作日益活跃,纪录片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价值及其传播效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新世纪以来在国内外取得较好传播效果的西藏题材纪录片为研究对象,基于纪录片影像与美学视角,梳理了在跨文化传播中纪录片创作叙事表达的成功方法,总结了西藏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发展变化和艺术呈现特点,同时提出创作者应该继续以开放和新益求新的创作心态,更好地利用和发挥纪录片强大的传播优势,旨在为传承西藏民族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蒋东升 《新闻世界》2013,(10):295-296
本文结合了新媒体语境下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案例,分析我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社会民生问题关注单薄、民间纪录片创作人员缺乏制作技术和创新力度、未能产业化发展、批判性负面效应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尝试从挖掘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中国社会现状的题材、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与国外纪录片制作机构合作、推进中国纪录片产业化发展等方面提出我国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3.
岑岚 《新闻世界》2023,(4):82-85
本文从跨文化传播角度探讨中英合拍纪录片《中国的宝藏》的创作策略,主要从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情感过程、认知过程、行为过程三方面分析该片是如何有效进行跨文化传播的。并提出正确看待自身文化,以开放心态面对国外制作团队,从文化差异中寻找情感共性载体等纪录片创作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发展在总体上顺应时代需求,契合社会热点,勾画出反映社会变迁和纪录片自身发展的整体图景.文化导向、技术逻辑与类型拓展构成中国纪录片发展的三个面向:文化导向既是建构文化认同的重要影像力量,也是承载文化记忆和推动跨文化传播的关键文本;VR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促成了新纪录片美学的生成,促进了纪录片产业的升级;动画...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文化与经济、综合国力、国家软实力的日益交融,纪录片跨文化传播在国家形象塑造、文化传播与文明传承、人类发展与人性价值揭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推动我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如何在世界纪录片中打造中国品牌,如何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纪录片生产、播映大国乃至强国,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议题。一、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功能和意义纪录片的功能概括起来主要包括纪录、教育、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人文关怀、抒写情感等,这些功能往往交织重叠在一起,难以区分,所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障碍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旻 《新闻传播》2013,(12):107
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历史传统、话语体系和审美取向等有着巨大的差异,所以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尤为艰难,但是近几年几部纪录片在国外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让我们拓宽了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视野。本文就是作者对当前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传播格局和视觉文化占据主导的时代背景中,纪录片的影像表现力关系到跨文化交流与对话的效果。纪录片创作的影像思维体现为以长镜头为主进行忠实记录,以真人扮演或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情景再现,以及通过视觉造型实现表情达意。  相似文献   

8.
当今国际社会上,西方国家仍然占据着话语主导权,我国还需要提高文化软实力,进行有效的文化输出,提升国际影响力。纪录片正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一种理想的形式,其国际接受度高并且以真实为基础,文化折扣较低,为传播中国丰富的文化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近年来的敦煌热让敦煌和敦煌文化走入了国内大众的视野,敦煌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中耀眼而独特的明珠,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丝绸之路上其他文明相交融的结晶,是具有中华文化特性的跨文化产物,对于敦煌文化的有效输出,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因此如何借助纪录片的形式做好敦煌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是本文所探讨的中心。本文将以最近的敦煌纪录片《敦煌:生而传奇》为案例,对其所作出的跨文化尝试进行分析,为未来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文化以及国家形象的国际化传播变得更为迫切.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传播中国的文化、价值和理念,需要跨越不同文化进行有效交流的文本.纪录片因其纪实性、过程性的影像记录品性,更易于构建一个具有真实感的文本结构,获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受众的理解和认同,在政治传播、跨文化交流,以及在提升国家影响力和改善...  相似文献   

10.
经常和同事们探讨一些纪录片的创作经验,印象中谈的比较多的是表现手法和表现主题方面的内容。宋晶晶在《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因素》中也提到:“过去,我们往往看重对纪录片创作本身的研究,而不从传播效果和受众的角度去研究纪录片的其他因素。”我不能确定这种现象的普遍程度如何,但觉得更有必要从观众的角度来审视20多年来纪录片创作所走过的路。《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因素》还举出这么一个例子:“日本NHK曾经和中方合作拍摄了关于长城的纪录片,双方的前期拍摄几乎没有多大的差别,得到的素材也就很相似,编出的片子在各自的国内也都获得了很…  相似文献   

11.
21世界是一个全球范围的跨文化传播时代,"提高文化软实力"也被随之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起步于1958年的中国纪录片作为影视媒介的重要产品,经历了长期的低谷后重登时代舞台,逐渐显示出了在国际传播中能量巨大的优势。纪录片文化也成为构建国家形象的软实力文化中,最具竞争力和市场前景的传播载体。  相似文献   

12.
韩岳  韩诚 《青年记者》2020,(6):67-68
当今中国纪录片主要的国际传播路径一般包括节展传播、院线传播、电视台传播和网络新媒体传播等,其中,国际纪录片节是最具有包容性和拓展性的传播路径。国际纪录片节基本上涉及了国际化纪录片生产和传播的各个环节,有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纪录片专业人士出席相关活动,搭建了“使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不断超越本民族文化的国界并在人类的评判和取舍中获得文化的认同,不断将本民族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为人类共享、共有的资源”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刘芳男 《新闻世界》2012,(5):202-203
电视纪录片记载着文化的变迁,是用来宣扬、展示、传承各个民族和国家文化的最佳的节目形式。优秀的纪录片可以让我们以客观的视角去看待世界,为我们提供了近距离观察世界的机会,也因此架起了人类沟通与交流的桥梁。笔者结合全球化热点趋势,分析我国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4.
纪录片真实动态的影像符码在传播民族文化、提升民族成员文化身份的自我认同感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它是以真实去引发人们思考的艺术形式.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纪录片创作趋向繁荣,而当代纪录片创作更是走向多元化.将当代纪录片置于整个传播体系中考察,可以发现其通过文化策略、情感策略、市场策略、叙事策略诸方面完成了作为提升民族认同感及国家形象的认知中介和载体的自我定位.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纪录片与新闻宣传、影视剧相比,其真实属性和国际化特征突出,更容易被海外观众认同和接受。以纪录片为代表的影视节目作为国际文化传播的便利载体,已成为外国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但与国际纪录片大国相比,与国家对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目标相比,我国纪录片的海外传播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媒体的传播与发展,媒介环境与社会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与传播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更好的创作与发展之路,需不断优化创作方式。本文从新媒体环境给纪录片带来的积极影响出发,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度中国纪录片理论研究热度不减,学者们从《舌尖上的中国》、《春晚》等热播纪录片的个案研究中探寻纪录片的发展方向;纪录片传承传统文化、实现民族身份认同、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和意义越发引起重视;纪录片创作的技术手段越发先进,但须用之有度;纪录片频道和纪录片栏目作为纪录片传播的平台,优势与不足并存;目前我国纪录片市场的发展尚不充分,学者们探究其困境及产生原因,展望其发展前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林斌 《视听》2018,(11):32-33
在对外传播中,纪录片能起到树立地区形象、弘扬本土文化等作用,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一个有效载体。城市台在外宣纪录片创作与传播方面也可以大有作为。本文以绍兴台的操作实践为主要案例,从"挖掘本土题材打造地域名片""融通中外文化讲好真实故事""凸显审美特征提升传播效果"三个层面切入,对城市台如何从事外宣纪录片的创新与创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朱琳 《传媒》2017,(21)
纪录片是国际传播的有效载体,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相册,它的成功对传播与构建国家形象、有效阐释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之下,涌现了一批以丝绸之路为题材的纪录片,如《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海上新丝路》《瓷路》《神秘的西夏》《河西走廊》等,这些纪录片采用国际化的叙事方式,制作精良,具有较高的传播价值.《瓷路》《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等纪录片更是打开了国际市场.这对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丝路"系列纪录片的成功是中国纪录片积极应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的一次有益的尝试,也标志着中国纪录片国际化传播路径的转向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提升."如何克服文化中心主义的制约,既彰显自己的文化身份,又尽可能协调与他者的关系,尊重差异,和平共处是达到跨文化传播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20.
何静  庞敏 《青年记者》2020,(9):64-65
中外合拍中国题材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政策支持下,具有“国家相册”之称的纪录片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与电视剧、电视新闻并称为对外传播的“三驾马车”.纪录片的国际合作是讲好中国故事、把握国家话语权的重要途径,通过重大项目的国际合拍可以增加国内外行业交流、扩大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强化中国媒体在国际业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