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摄影艺术最明显的特点,是它的科学手段所规定的纪实性。有人把摄影艺术称为科学艺术,也有人把它称为纪实艺术,不无道理。可以说,没有纪实性,摄影就不成其为摄影,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与价值。具体可视形象的纪实,是摄影艺术能够自立于艺术之林的  相似文献   

2.
摄影的最基本特点是纪实,这也是人类发明摄影的初衷。然而一种技术一旦被用于精神产品的创造中,其内涵就会变得十分复杂。纪实摄影概念的提出,正是摄影技术进入人类种种活动之后提出的,是为了区别于其他类别的摄影活动而提出的。如果我们把探讨的范围缩小在摄影文化这个范围里,就会看到纪实摄影是一个特指概念。它既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新闻照片(它包涵了新闻照片),也不同于创造意义上的摄影艺术照片。尽管在摄影实践中,三者之间常常出现交叉现象,出现一些边缘性作品。  相似文献   

3.
摄影艺术是广阔艺术领域中的一名新成员,在审美特征上摄影与绘画等其他艺术手段有很多相似之处.说到摄影艺术的审美特征,首先要来探究摄影的含义.“摄影”一词,在中国最初被翻译成“照相”.因为这门技术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大多作品都是拍人像为主,而后随着拍摄题材的多样化,又翻译成了现在的“摄影”.对美的追求,几乎是所有艺术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纪实性人像摄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刊中,成为报刊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什么是纪实摄影 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1.纪实摄影是摄影者对现实世界中具有社会意义的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作相对全面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来使观众对描写对象关注与正确认识的摄影艺术形式。该定义强调纪实摄影题材的社会意义和传播的社会效果。2.纪实摄影是摄影师通过摄影手段真实地介绍客观世界的事物现象,来表达他的观点和评论,使读者得到一种评价性影像的摄影方式。它多以一系列详尽的纪实影像记录下某种生活状态,传达与受众,进…  相似文献   

5.
科学手段所规定的纪实性、纪实美摄影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兴艺术样式.可以说,它的诞生,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时代的新型艺术(电影、电视等)与科学技术缓慢发展时代的传统艺术的分界线。科学技术对摄影艺术有什么特殊的影响和贡献呢?或者说,科学技术与摄影艺术有什么特殊的密切关系呢?科学技术对摄影艺术的主要影响和贡献在于,使摄影艺术具有了纪实性。  相似文献   

6.
纪实摄影在当代人类信息传媒上担当的角色,主要是揭露社会黑暗、战争暴力和各种非正义的人类现象以及人和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关系等问题的一面镜子。它是一种声音,是一种批判力量,是平衡人类生活机制中不能缺少的一种手段。而新闻摄影主要应用在新闻行业中,二者各有千秋。接下来,本文主要结合纪实摄影和新闻摄影的概念和特点,探讨纪实摄影与新闻摄影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魏明清 《新闻窗》2012,(3):112-112
在摄影创作中,精确地再现现实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酝酿到作品的艺术处理以及后期制作,无不体现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感受,没有构思的艺术创作是不存在的。实践证明,一幅平庸的纪实照片和优秀的摄影艺术作品的区别,恰恰在于是否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认识熔铸进去,并通过特定的艺术构思体现出来。正由于摄影往往是在极为短暂的瞬间完成,因此深入探讨摄影艺术构思的特点和规律,就更加必要。  相似文献   

8.
美国纪实摄影家尤金·史密斯以其对照相机纪实功效的深刻理解,创立了“专题摄影”,把纪实摄影推向另一个高峰。自从比欧乌1842年拍摄了汉堡大火之后,纪实摄影在后来的几十年中一直以客观再现为追求目标,要求艺术具有科学的精确性,并能对客观现实进行忠实的再现。一幅作品必须能立即反映出周围环境的客观内容。20世纪初期,纪实摄影家终于走出对一般公共事务作简单纪录的圈子,而去描写受战争、贫困和灾  相似文献   

9.
摄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对当代社会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纪实摄影是摄影艺术的一条重要分支,它的社会价值、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是不能忽视的。优秀的摄影作品不仅有审美趣味,并且对社会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优秀的摄影作品背后往往会有一名具有鲜明艺术风格的摄影师。这种独立的风格作为一种审美标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读照片背后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史,强调“内在”、“含蓄”、“诗言志”或“绕梁三日”。人们从骨子里认为,高明的作品必须符合这些基本准则。中文“纪实摄影”这一要领体现出对这些基本准则的理解,“客观记录”与“理性升华”所体现出来的那种难以描述的潜在含义被人们认可和接受。以后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摄影人正是沿着这样一条思路去进行纪实摄影探索的。  相似文献   

11.
8月23日至27日,“阎成波大墙纪实摄影作品展”在乌市举行。阎成波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监狱管理干部,三级警督,原《兵团新生报》记者。1978年开始学习摄影,1991年在中国新闻学院进修新闻专业,曾荣获新华社首届国际夏庇若新闻奖学金二等奖。 阎成波植根于鲜为人知的“大墙”之内,运用手中的相机勤奋耕耘,成功地拍摄了大量反映监狱生活的纪实作品。他的摄影艺术作品以画意见长,形象感强,结构严谨,小中见大,有较浓郁的生活气息。10年来,他在区内外报刊发表摄影作品近千幅,其中有11篇作品获奖。本刊选登“大墙”影展中的几幅优秀作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感性”是人对大自然最本能的直觉,它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反映对象,具有形象性;而“理性”则通过抽象思维,从现象中揭示本质,从偶然中揭示必然,它以抽象的方式反映对象,具有抽象性;二者同时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这些看似枯燥的哲学概念像是一面镜子,对应到卫星频道覆盖工作上就显得生动起来。“全面覆盖”是一种“感性”,“重点覆盖”是一种理性;“整体覆盖”是“感性”,“科学覆盖”则是一种理性。在具体工作中,要把“全面覆盖”与“重要覆盖”相结合,“整体覆盖”与“科学覆盖”相结合,从而实现卫星频道覆盖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人类生存之镜──论纪录片的本体理论与美学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的发展程度取决于实践的需要程度。“纪实不是真实”命题的提出,实际上已经构成对真实是纪录片本质属性的挑战。纪录片不同于新闻,后者强调真实的基础是一个大众共享的价值标准,而纪录片的真实必须经过创作者的主观意识和镜头对生活的介入所造成的“破坏”这双重改变;并且它关心的并不是事件,而是事件中人和人性的展开。它又不同于虚构的文学,后者提供一种自居和肾冷的白日梦;而纪录片的真人真事则破坏了这种幻觉,它要求理性的参与,实际上它提供的是人类自我生存的镜子,是介于新闻与文学之间的富有历史意义和人文意义的文体形式。对纪录片的研究,应该从客观现实、编导、摄影镜头、观众这几个互相联系和制约的方面进行立体的建构,其中任何一个因素上打破传统的惯性,都会带来美学观念上的革命。在此基础之上,纪录片将实现“诗”意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当前改革开放大潮的到来,摄影艺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崛起,嬗变.它像滚滚洪流,进入千家万户,成为美化生活,活跃生活的一门科学;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高层次的艺术追求和享受.为此探讨摄影的瞬间艺术,不仅仅是形势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时代的需要,是丰富艺术宝库的需要.如何把握好摄影的瞬间艺术,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论文缩微     
《新闻前哨》2004,(8):79-79
用新闻的眼光 看新闻摄影 赵力军在《中华新闻报》上撰文说,承认新闻摄影是运用摄影手段作现场纪实的新闻报道形式,却又把它归类到造型艺术的一种摄影艺术,这种观点在新闻摄影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人在进行新闻摄影采访时,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艺术创作的手段,把新闻采访当作了艺术创作。用艺术的眼光看新闻摄影,就能将普通的生活形象转化成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这似乎是新闻摄影记  相似文献   

16.
在刚刚结束的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国际民俗摄影协会联合举办的“人类贡献奖”大型活动中,平顶山市卫东区委宣传部高鸿勋的一组系列摄影《祝寿》12幅,荣获人生礼仪类专题一等奖。高鸿勋还被授予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荣誉称号。这对一个刚刚三十岁的青年摄影者来说意味着事业追求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然而,在荣耀的背后,又包含了高鸿勋数年来对摄影的执著追求,就是凭着这样一种精神,高鸿勋先后在《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家》、香港《摄影画报》、《大众摄影》、《人民摄影报》、《中国摄影报》等多家专业报刊上发表摄影艺术作…  相似文献   

17.
一、新时期纪实摄影艺术的发展 本文所指的“新时期”是指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起端的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改革开放为标志的经济建设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社会政治环境、人间关系、生活条件和经济体制都有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促进了社会科技水平的发展,也诱导人们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的更新,从而对纪实摄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新时期的纪实摄影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耀眼的艺术光芒。 1978年在中国文联和摄影家协会的支持下,名为“四五运动摄影展览”在北京举办。展览会的作品全是在四害横行的年代,一批富有正义感的摄影爱好者冒着坐牢甚至生命危险,投身于天安门广场,真实地纪录群众悼念周恩来总理,批判、抨击四人帮的悲壮场景。这些摄影作品,生动有力地反映出人民的心声和震撼人心的气势,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是我国纪实摄影走向繁荣的一个新阶段,这是时代的呼唤和摄影工作者理性回应的必然。 在日趋活跃的纪实摄影新潮中,出现了一批优秀纪实摄影作品,解海龙推出的“希望工程”系列纪实摄影力作,无论是在创作的广度上,还是作品的思想内涵及参与社会变革的深度上,都堪称出色的代表,成功的范例。可以说,这是近年来我国纪实摄影勃兴中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新闻摄影从它的任务和作用来看,它是新闻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它的造型特点来看,它又是摄影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是新闻摄影所具有的“二重性”的特点。由于这种“二重性”,使新闻摄影与摄影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在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上存在  相似文献   

20.
在摄影圈里,近几年“炒”起了纪实摄影,使得一些摄影记者沉不住气、晕头转向。似乎欲成大器,欲跨进“大腕”之列,只能一门心思去弄纪实摄影。 何谓纪实摄影?从逻辑上分析,纪实性是新闻摄影的基本特征;绝大多数人认为它是摄影的基本特性。既然摄影的本质是纪实,纪实摄影又该作何解释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