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传媒》2011,(2):74
<正>1月18日,中央电视台对外宣布,将开启面向全球的新闻视频发稿业务,这是中央电视台在日常新闻节目播出之外,开辟的又一国际化新闻传播渠道。中央电视台建立"国际视频发稿平台",向全球推送中央电视台采集的中国和国际新闻素材,扩大央视的新闻传播能力和媒体影响力,帮助国际社会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增进  相似文献   

2.
一、声势强劲 保持力度 《“三个代表”在基层》系列报道自2002年5月19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中播出,截至6月底,共播出62集。 中央电视台从新闻中心的新闻采访部和社会新闻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央电视台和大约一半的省级卫视都开办了早间新闻栏目。《电视研究》公布的2003年6月22日-7月19日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排行榜中,《新闻早8点》的收视率为1.45%,《晚间新闻》是1.93%,可见早间新闻也拥有相当多的观众。对于省级卫视来说,覆盖面不及中央电视台,新闻的贴近性不如城市台,在这种条件下,省级台怎样才能办好自己的早间新闻栏目呢?笔者认为栏目定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2017年2月19日,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移动融媒体新闻平台——央视新闻移动网正式发布上线.此举正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是中央电视台推进媒体融合的战略举措和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5.
董岩 《今传媒》2009,(10):4-7
赵立凡,1943年出生,江苏宿迁人.历任中央电视台高级记者、新闻采访部副主任、新闻编辑部主任、新闻中心副主任、国家播电影电视部总编室副主任、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书画院院长、<中国电视报>总编辑、央视网总顾问,国家广播电视协会常务理事、专家组副组长.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央电视台的统计,截止去年,广东电视台被中央电视台采用的新闻,连续八年位居全国各省级台榜首.今年以来,这项纪录保持高位攀升.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2002年度全国电视新闻协作会年会和全国电视新闻通联工作会议上,中央电视台领导对广东台的新闻传送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新闻的领军部门,中央电视台的的新闻直播一直是业界学习的典范。该书用第一手的鲜活素材、直率幽默的语言,清晰地勾画了中央电视台十年来所创造的新闻直播史绩,为研究中国电视新闻的改革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高梦鸾  庞钊 《新闻世界》2013,(3):126-127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创办于2003年7月1日,在坚持新闻本位的基础上采取动态综合新闻加专题新闻、现场直播加滚动播出即时更新的方式,全天候播出新闻。从创办至今经过数次改版调整,基本形成大时段大板块、直播常态化、新闻专业化的传播格局。本文以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传播格局,其在频道专业化环境下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及其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9.
眼下的新闻栏目可谓多矣,全国光上星的卫视就有49个,一个卫视最少有两档新闻栏目,而仅仅中央电视台一家,纯消息类新闻栏目就有40个。在这么多的新闻栏目中,如何突出特色,成为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西部新闻”能否站稳脚跟、赢得观众的关键。 特色定位 西部频道是一个以地域概念来命名的综合频道,其新闻栏目自然定位  相似文献   

10.
国际新闻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深受全国亿万观众的喜爱,它开播7年来,已成为广大群众观察世界、开阔视野、获知信息的重要窗口。中央电视台的国际新闻素材主要来自美国、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性也视新闻机构,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各异,所以,中央电视台在选材上,就要有所考虑,它不能照译原文,也不能盲目照用录像素材。在时间上,中央电视台的许多重大国际新闻比国内各大报要早一天,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电视新闻报道在选题、取材、翻译方面的难度。同时,电视新闻还有一个形象编辑的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我国电视媒体中悄然兴起的新闻连线节目,从它一产生就以其形式新颖、信息量大、报道深度广、现场感强等优势受到观众欢迎。从20世纪末湖南卫视等南方电视台首先出现的股评连线节目,到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中的“时空连线”,新闻连线节目已具雏形;从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韩日世界杯连线报道,到最近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国际频道对伊拉克战争的连线报道,新闻连线节目很快从稚嫩走向成熟,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中一种新生的、充满活力的节目形式,受到业界的普遍青睐。一、新闻连线节目产生的背景新闻连线节目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的视音…  相似文献   

12.
于丹丹 《今传媒》2016,(8):134-135
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电视品牌的象征,2011年“走转改”启动实施以来,中央电视台的电视新闻节目的改版也是极具代表性的。本文选取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的三档新闻栏目《新闻联播》《每周质量报告》《焦点访谈》为主要研究对象,剖析了央视新闻节目改版后在新闻图像应用上的新特点:新闻图示的应用让“大数据”新闻简单易懂,使人眼前一亮,新闻所要传达的信息能够一目了然;借力新闻记录电影的形式,跟踪记录,真人真事,真实还原,现场冲击力强,让观众有了最真切的“使用体验”;为了化解严肃呆板的形式,营造轻松、活泼、亲民、和谐的新闻播报形式,引入 FLASH 动画和新闻漫画等多种形式,以专家视角、平民化呈现,幽默诙谐的方式让受众的亲切感倍增。  相似文献   

13.
中央电视台10月8日向社会各界发布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声明。全文如下: 中央电视台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媒体,一贯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倡导敬业奉献、清正廉洁的行业作风,维护新闻工作信誉,树立新闻队伍到良好形象。近日发现社会上有些公司或个人以中央电视台  相似文献   

14.
自从2011年8月,中央五部门提出在全国新闻行业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丈风”的活动以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变化为地方台时政新闻指明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7月28日中央电视台在晚7点的“新闻联播”节目中报道了一条新闻,内容介绍的是河南省新乡县动员城里下岗工人到乡镇企业再就业,让原来在乡镇企业务工的农民回家“重操旧业”。笔者认为这条新闻所倡导的做法值得商榷,其导向似乎有失偏颇。不难看出,中央电视台播出这条新闻旨在向城市  相似文献   

16.
从80年代初开始,随着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上海电视台《新闻透视》、浙江电视台《新闻纪事》、山西电视台《记者新观察》等一系列追踪社会热点、展开新闻背景、阐释事件因果的深度报道专栏的相继开设,电视评论这一全新的节目样式在国内电视界雏型初成,中国的电视新闻开始了干预生活、引导舆论的崭新之旅。从1993年到1996年,中央电视台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先后推出了三档新闻评论性节目:《焦点时刻》、《焦点访谈》和优新闻调查》,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称之为“加强新闻评论的三大步”。这无疑是中国电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三大…  相似文献   

17.
国际新闻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深受全国亿万观众的喜爱,它开播7年来,已成为广大群众观察世界、开阔视野、获知信息的重要窗口。中央电视台的国际新闻素材主要来自美国、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性电视新闻机构,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各异,所以,中央电视台在选材上,就要有所考虑,它不能照译原  相似文献   

18.
许敏 《青年记者》2006,(22):32-33
今年6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档150分钟的早间综合性资讯节目《朝闻天下》,该节目中有一个板块叫做《今天早知道》,所播出的新闻皆为尚未发生、当天即将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预告性新闻。对于预告性新闻的争议一直存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制作一个板块专门播报预告性  相似文献   

19.
《新闻30分》栏目,是中央电视台在1995年4月在原来的《午间新闻》基础上改版推出的一个新的消息类栏目。这个栏目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声誉鹊起,创办当年就被评为中央电视台十大名牌栏目之一。 据中央电视调查咨询中心收视率调查统计,《新闻30分》收视率稳步上升,在南方一些地方,其收视状况超过港台地区电视台节目,成为我国白天最受群众欢迎的节目之一。 《新闻30分》作为中央电视台新闻改革的又一块试验田,给我们以许多有益的启示。如果说,中央电视台1993年推出的《东方时空》、1994年推出的《焦点访谈》是在电视新闻专题与电视新闻评论上做出了成功的探索;那么,《新闻30分》则是主攻消息,在这方面闯出了一条新路。 一、抢时效,发挥消息灵活快捷的特性 《新闻30分》实际上是中央台滚动新闻的一次,每天中午12点播出,它的内容是以反映前日午后到今日午前发生的新闻为主。目前我国电视新闻采访队伍在这一时段抢发新闻的意识十分薄弱,尤其,前天夜里发生的消息,常常不能最快地  相似文献   

20.
在中央电视台台庆四十周年大会上,原台长杨伟光指出:“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需要的首要条件不是技术和设备,而是需要勇气去创新。”他把中央电视台新闻改革成功的经验归结于“创新”,过去的四十年围绕“创新”,中央电视台作了三方面的改革。 一是内容上的改革。1992年《东方时空》晨曲奏响了中国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