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在我国制造一场政治动乱和反革命暴乱的策划者与组织者曾经提出一个纲领性的口号是:"全盘西化".方励之说:"四十年的社会主义岁月,是令人失望的",中国的改革是"整个的要改弦更张","应当全方位开放,或者叫全盘西化"."全盘西化包括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化、政治、经济、意识形态、道德所有的全部东西";"包括我们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们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中西文化比较的讨论中,有人提出“全盘西化”的主张。他们认为,“我们这三十年干的事情,从社会主义体制来看,是失败的”。因此要“全盘西化”,“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化、政治、意识形态,道德所有全部的东西”,包括“政治体制、所有制”,因为“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是虚假的”,必须把“虚假的东西仍掉”。也就是说,要去掉中国的社会主义,把西方资本  相似文献   

3.
鼓吹宣扬“全盘西化”,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什么是“全盘西化”?就是我们国家的一切都要按欧美资本主义那一套办。“全盘西化”论者说:“全盘西化包括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化、政治、经济、意识形态、道德所有全部的东西,……包括我们的政治体制、所有制。”在思想战线上要绝对的“民主”、“自由”,在政治上要实行两党乃至多党“论流坐桩”制度等等。此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所谓“全盘西化”,原来就是反对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丑化和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你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文化面对的时代性张力主要包括了两个基本的方面:其一,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主要是以历时性的形态逐渐呈现出来的“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在当代中国却是以共时性的方式被挤压在同一个平面上。其二,当中国还没有完全实现现代化,还没有能够充分享受现代化之积极成就的时候,西方则已经走向了“后现代”,并提出了“走出现代性”的主张。这就使得当代中国在面向未来的选择中面临左冲右突的两难困境。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更为清楚地表明:在中国文化的现代开展中,全盘西化此路不通。面向未来的中国文化必须切实挺立民族文化精神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5.
全盘西化是一种不加选择,毫无批判地全盘输入西方文化使中国资本主义化的错误主张。在新文化运动前期,依据中国国情,陈独秀选择和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科学,对西方文化中的糟粕,则予以批判和摒弃。后期,他选择和宣传了科学社会主义。由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是新文化运动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基本特征。陈独秀没有主张过全盘西化,“五四”也没有提出过全盘西化的口号。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系统提出“全盘西化论”的,是三十年代留美归国博士陈序经。今天我们旧事重提,分析当年“全盘西化论”提出的背景、它的内容和历史地位,对于正确认识近几年国内出现的“全盘西化”言论,也许会提供有益的启示。近代的中西文化关系,是在一个特殊的背景下展开的。从鸦片战争开始,外国侵略者用大炮叩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传统文化被动地面对着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这种背景,造  相似文献   

7.
胡适的“全盘西化”是建立在“文化惰性”理论之上的改造中国旧文化的一个手段,是面对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文化建设道路的选择。胡适提出的“全盘西化”具有鲜明的个体特征,即以“极端”全盘西化的手段实现“中国本位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8.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意味着中国必然要与整个世界处于一种大交流、大开放的势态。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这既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同时也提出了挑战。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要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就必须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 ,不仅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对各种类型的国家开放 ,而且是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和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开放。开放就意味着要向世界各国学习一切先进的东西 ,继承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 ,同时要拒绝、反对和抵制一切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因此 ,对外开放必须处理好“开”与“关”…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以来历次重大政治变革中的重要一环 ,更是中国文化面对西方异质文化的冲击而做的艰难调适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如果说政治变革的意义在于谋求国家主权与国富民强的话 ,那么 ,文化变革的意义则在于确保中华五千年文化史的延续与发展。就像西方文化的冲击是从政治体制到经济制度到文化习俗全方位上展开 ,并波及上到统治阶级中到知识阶层下到平民百姓的全体民众一样 ,中华文化的危机也是涉及全方位、波及全体民众的。这也正是李鸿章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真正含义之所在。故而 ,才有学者断言 :“严格地说 ,中国没有真正…  相似文献   

10.
【总体阅读思考】这篇杂文选自1989年10月19日《解放日报》.学习这篇课文,有必要了解一下文章发表时的背景。众所周知89年春夏之交,我国发生了一场政治风波.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是导致这场风波的重要原因.在自由化思潮中,有一种重要表现即: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采取虚无主义态度,全盘否定,对西方文化盲目推崇,提出“全盘西化”。杂文《看月亮》,正是有鉴于此,以形象化的语言,入木三分地描绘了崇洋媚外者的典型心态和主张“全盘西化”者的荒唐行为,表现了作者所主张的对于中外文化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即应继承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也应批判吸收外国文化中的合理成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总体把握文章发表时的背景和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应重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杂文是文艺性论文,即以文学的笔法来议事言理。本篇杂文为了表达中心思想给我们描绘了  相似文献   

11.
论陈序经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序经是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全盘西化“论的代表人物.陈序经把西方文化当作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世界标本,把全盘西化看作现代化的唯一模式,以简单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方法去裁量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这一复杂的文化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偏颇、片面的.  相似文献   

12.
殷明耀 《天中学刊》2007,22(3):36-40
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冲突历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体、用概念被运用到文化冲突之中,中体西用命题提出阶段。这一阶段,体、用关系是散加的,体包括各种精神现象、伦常观念等,用则局限于船坚炮利。二是中体西用观念被突破,全盘西化论形成阶段。这一阶段,西方文化开始获得与中国文化平等并逐渐取得高于后者的地位,中国最终出现了全盘西化的观念。三是中体西用概念在精神实质上的复归阶段。在这一阶段内,体的外延被无限缩小,仅仅成为一种“态度”或精神作用,即“良知”,用的外延得到无限的扩大,成为囊括文化的一切现象的概念。体、用关系也由过去的散加转化为生成,即从体中生长出用来。体用概念的外延及其关系的变化,表明了中国人对文化认识的深入。  相似文献   

13.
“全盘西化”论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全盘西化”并不是时下才兴起的新鲜东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就已经喧闹过一阵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全盘西化”论的出现并不偶然。它是在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状况下产生的,是西方文化传播进来以后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过程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100余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一直存在着“中体西用”和“全盘西化”两种观点。“中体西用”具有保守的特征,但重视民族的特殊性,强调民族现代化的多元化发展;“全盘西化”重视时代性,主张世界发展的趋同论,但否认了民族性和民族文化的精华,实质上是单一模式的西方中心主义。两种观点都有局限性,但也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范式,基本上是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后“全盘西化”文化价值观作用下“西体中用”文化价值观的产物.这一范式在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研究中表现尤为明显.应该用“中体西用”的文化价值观重建中国体系的学术范式,结束“西体中用”一统天下的传统学术范式.  相似文献   

16.
100余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一直存在着“中体西用”和“全盘西化”两种观点。“中体西用”具有保守的特征,但重视民族的特殊性,强调民族现代化的多元化发展;“全盘西化”重视时代性,主张世界发展的趋同论, 但否认了民族性和民族文化的精华,实质上是单一模式的西方中心主义,两种观点都有局限性,但也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儒学与西方文化 ,尤其是民主、科学的关系问题 ,换言之 ,儒学的现代定位问题 ,是现代中国思想家都力图回答的问题。“中体西用”论者把西方文化定位为保卫儒学的技术或工具 ,“全盘西化”论者把西方文化定位为消灭儒学的武器 ,“现代新儒家”认为儒家思想中有生长出民主、科学的种子与土壤。在此三种定位之外 ,现代哲学家张东荪提出了可名为“儒学退缩说”的第四种方案 ,把儒学定位为“中国的瑜伽”、“中国的精神分析学”、“内圣之道”、“修养之方法”、“心理卫生学”等。  相似文献   

18.
西方资产阶级出自“和平演变”的需要,着力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进行破坏,实行文化扩张、侵略和渗透。它们为此炮制了形形色色的“演变理论”,“文化趋同”理论是这些现论迁延生发的圭皋,是整个和平演变战略的理论基础。“全盘西化”的主张违背人类文化相对性原则,是“文化趋同”理论的翻版。  相似文献   

19.
胡适两次提出“全盘西化”都有特殊的背景和原因,他并不主张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他的“全盘西化”实为“全力西化”,是作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手段而非目的。胡适并不是真正的“全盘西化”论者,其文化现代化的思路是通过全力西化的努力,使中西文化充分交融,经过“适者生存”法则的选择,最终建立包含中西文化精华,符合世界现代化潮流的中华民族新文化。  相似文献   

20.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资产阶级西化论的主要代表,“全盘西化”论的始作俑者。早在“五四”前,他就积极参加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提出过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主张。但比较全面和系统地提出西化理论,则在“问题与主义”的论争以后和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因此,我们的评论也从这个时期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