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简言之,新闻时评就是对时事新闻的评述、评论。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传播形式,新闻时评大有方兴未艾之势。那么,其与传统的新闻评论在性质上究竟有何区别?在写作或编辑新闻时评过程中应如何把握其性质与界限?应该说,尽管时评的实践发展很快,但有关上述类似问题的理论储备明显不足,这是导致当前新闻时评写作中出现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来从事新闻时评工作的思考和体会,特写此文,以就教于同仁。主客观相统一是正确认识新闻时评性质的关键性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性状和特征,所谓新闻时评的性质是指新闻时评区别于传统新…  相似文献   

2.
法治时评是从法律角度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评论。作为面向大众的新闻作品,法治时评肩负着传播法治的使命,如何将法治送抵人心?本文以三篇文章为例,对法治时评语言表达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必须在语言表达的形式与思维两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如今,新闻信息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不仅想及时地了解该事实的发生过程,同时也想知道该事实的性质和意义,人们希望新闻在传播过程中除传播事实信息之外还能够传播观点信息。作为传播观点信息的重要文体——新闻时评应运而生。那么,究竟什么是新闻时评?它和杂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一般认为,媒体上的新闻时评始自上个世纪80年代《羊城晚报》推出"新闻漫画"专栏。媒体新闻时评出现的时  相似文献   

4.
时评的历史与规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股“时评风”,遍吹中国各媒体,似有“泛滥”之势。仅从栏目的名称看,《中国青年报》有冰点时评、经济时评、教育时评;就连它的思想理论版,也新设了“思想时评”。《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先后开设了“热点时评”;《人民日报》的“人民网”有“人民时评”;千龙网有“千龙时评”;《文汇报》创办了“文汇时评”;《长江日报》2001年末创办了“今日时评”,而在此之前,《中国政协报》早有“今日时评”在前头,并已于2001年与《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一起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另外,新出版的《经济观察报》还有“一周中国时评”。  相似文献   

5.
"旗舰上的汽笛" 近几年,报纸时评有很大的进步.时评进步的标杆有二:其一,原以社会新闻、娱乐新闻吸引读者的都市报、晚报群体.十有八九开出了时评专版;其二,人民日报推出了<人民时评>专栏.仅以时评而言,"处庙堂之高"的党中央机关报,和"居江湖之远"的都市报、晚报,"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相似文献   

6.
《解码新时评——中国新闻时评的新发展(1996—2006)》(陈栋博士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问世后,传媒名家范以锦、吴廷俊为其作序,给予高度评价,现将序言摘要刊发。我觉得《解码新时评——中国新闻时评的新发展》这本书内涵很丰富,选题很有价值。本书将1996年至2006年新时评发展变化划分为五个阶段:新时评专栏的产生(1996—1998);新时评专版的发展(1999—2001);大众报时评版的兴盛(2002);  相似文献   

7.
新闻观察     
《青年记者》2013,(4):44
当前,时评已经成为舆论监督的急先锋,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不足和风险。请看聊城晚报副总编辑刘磊的《新闻时评成为舆论监督利器的冷思考》。齐鲁晚报·生活日报一直非常重视业务建设,最近编辑出版了《辨字析词》一书,内容实用,值得传媒人细读。请看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编辑郝克远,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干部、全国校对专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吴永亮分别为该书撰写的序与后记。当下,"公民记者"兴起,职业记者如何体现自己的专业优势?请看生活日报记者李培乐的《突围"公民记者"时代》。  相似文献   

8.
陈颖 《新闻知识》2012,(6):14+11
所谓时评,讲究的是及时评论,一般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发声评议。对于纸媒而言,则一般在新闻见报的同时刊发评论,有时还要在新闻的引文后缀上相关报道的版面,以方便读者对应新闻阅读。但时评是不是越快越好呢?也不尽然。以笔者编辑西安晚报《今日时评》版面的经验来看,时评稿件的选择,虽然要追求及时性,但更应避免上假新闻的当,做出乌龙评论;或者在新闻事实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浮光掠影地评议,抓不住问题的实质。这里,首先探讨一个时评的时机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旭鑫 《新闻与写作》2004,(8):10-11,14
新闻评论是媒体阐述立场观点、影响引导舆论的“旗舰”。近年来,报刊时评作为一种新闻样式正大行其道。人民日报、南方日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众多媒体,都以各自的方式开办起了时评类栏目,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为什么?当前的报刊时评写作应如何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0.
自本刊今年第五期推出“如何搞好媒体时评专版(专栏)”专题研讨后,又陆续收到省内外学界、业界的一些来稿。这些来稿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媒体时评如何创新。媒体时评如何贴近读者、走平民化之路等方面问题做了进一步深入、细致的探讨与分析。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朱文慧总结出新时期媒体新闻评论具有小型化、版面化、开放化和新闻化等四方面特点;湖北大学新闻与传播系魏明革提出新闻评论写作必须具有平民化意识,并提出实现新闻评论写作平民化的途径。本刊现刊发这两篇论文。  相似文献   

11.
引言:舒口水的时评理念与实践时间不早了,洗洗睡吧——自2009年元月始,浙江的电视观众通过荧光幕熟悉这句口水话,以及这句话背后的舒中胜和他的时评节目《新闻深呼吸》;经由因特网的广域撒播和专业人士的口耳传布,这档仅只在地面频道(浙江经视)播出的节目在全国范围也获得了有质感的认可:舒中胜获得《新周刊》2010中国电视榜最佳时评节  相似文献   

12.
伊建新 《报刊之友》2012,(12):132-133
时评本地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时评本土化也受到各种局限。本文以中国象山港网站为例,论述县级新闻网站时评本土化应从题材本土化、外地新闻本土化和评论方式多样化等做法入手,着力构建网站架构,顺应新闻时评的发展趋势,满足读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时评是《大连日报》一直高度重视并着力推进的内容。从"今日观点"专栏到设置专门的时评版,从由专门编辑负责征稿、审稿,到召开策划会广泛征集、确认选题,在多途径强力推动下,《大连日报》的时评已经建立起完整成熟的发稿流程,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时评风格和特点。2012年,"今日观点"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新闻栏目。2013年,该报时评员的作品获评中国新闻奖。《大连日报》在地方党报如何做好时评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时评的题材选择时评,有"因时而评"、"合时而著"之意。从大的方面来说,既包括取材于新闻的评论,也就是时事评论;也包括作者就  相似文献   

14.
地市党报国内新闻如何"烹饪"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新闻大餐?《亳州晚报》国内新闻版本着遵循党报性质、晚报风格,正面宣传为主、娱乐新闻相辅助,宜长则长、宜短则短,新闻时评作延伸的原则进行了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15.
余玉 《青年记者》2007,(18):80-80
新闻评论是新闻工作者的十八般武艺之一,新闻评论如何选题?如何使选题独辟蹊径?这是每一位新闻评论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评论选题雷同,人云亦云,缺乏信息含量,那就失去了新闻评论的意义。本文以《湖北日报》最近推出的围绕湖北省第九次党代会的一组新闻评论和"楚天时评"专栏为文本研究对象,探讨该报是如何进行新闻评论选题的。  相似文献   

16.
周怡 《新闻界》2007,(5):71-72
时评呈现出与新闻事件联系的紧密性或共生状态.平面媒体的时评走向品牌化与集合式;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向着超长或超短两个方向发展,超长时评是广播谈话与电视新闻评述,起短时评莫过于广播电视中的手机短讯时评;网络评论最富有创意的一面是受众的参与性以及连接空间的无限性,其中个人媒体的发展前景无限.  相似文献   

17.
范以锦 《新闻前哨》2011,(5):101-101
我觉得《解码新时评——中国新闻时评的新发展》这本书内涵很丰富,选题很有价值。本书将1996年至2006年新时评发展变化划分为五个阶段:新时评专栏的产生(1996—1998);新时评专版的发展(1999—2001);大众报时评版的兴盛(2002);  相似文献   

18.
黄欢 《新闻爱好者》2011,(17):26-27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时评在近几年逐渐走向繁荣,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新闻时评作者。本文通过对新闻评论家盛大林作品的全面分析,从知识积累、评论家的见识以及当今评论的新形式出发,探讨其时评观在作品中的体现及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时评迅速表达对新闻的意见和评价,进一步剖析、挖掘新闻事实背后的原因,或弘扬正气,指出其现实意义;或针砭时弊,对其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和无情的揭露,指出其潜在影响和危害等。它既有新闻评论的理性和思想高度,也有杂文的活泼、辛辣,以时效性、广泛性、思想性、严肃性而受欢迎。目前,不少媒体都开辟有时评专版或栏目,一批选题准确、角度新颖、见解独到、文笔犀利、论证精彩的时评得以脱颖而出。但是,在时评繁荣的同时,有的时评却走入了一些误区。尽管这只是个别现象,但因时评地位的重要性和影响的广泛性,还需要我们对此进行认真思考。观念:…  相似文献   

20.
报纸新闻时评影响力的构成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丹先生谈及时评时.曾以一句话概述其作用:“减去相同的东西.加上新闻的意义。”^①就是说,要减少新闻报道的同质性内容,以时评的手段阐释新闻中的意义,从而做“新”、做“深”,与别的媒体拉开距离。以上世纪末《中国青年报》“冰点时评”与“青年话题”取得巨大成功为肇始,新世纪之初,各种报纸竟相设置时评专栏,许多报纸还设置了时评专版。这标志着媒体经营者们对报纸新闻时评的认识有了重大提高,也使得我国报纸新闻时评进入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