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段论格规则的性质与作用质文已多次读到关于三段论格的规则的有关论文,最近一篇是《西藏民族学院学报》上高光耀同志文章。这些文章的共同特点是,对三段论各格规则的性质与作用理解不确.三段论有几条总规则,总规则确是三段论形式正确的充分且必要条件.这样说,格的...  相似文献   

2.
一、各格特殊规则有待完善 三段论一般规则是确保三段论推理形式正确的充分必要条件。任何一个推理形式正确的三段论,都必须是严格遵守了三段论每一条一般规则的,与此相反,每一个推理形式错误的三段论,则必然是或多或少地违反了某些一般规则的。因此,一般规则是我们检验一个三段论推理形式是否正确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传统三段论中的四个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 一、认为“在一个三段论中只能有三个不同的词项”不能作为三段论规则。二、把“如果结论是否定的,则必定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应立为三段论的规則之一。三、“从两个特称的前提不能得出结论”以及“如果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的,只能得出特称的结论”两条规则不能与其他规则并列。四、三段论中各格的“特殊规则”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4.
《形式逻辑》中的直言三段论(正确式)之所以能成立,是因为有“中项是同一概念”的桥梁作用。然“中项是同一概念”中的“同一概念”常是人们争论焦点:有“同一种类概念”之说,有“同一词语”之说等。作者认为这“同一概念”应是就“概念间关系”而言的“全同关系”的“同一”或“从属关系”的“同一”。此外,别无其他形式的“同一”。  相似文献   

5.
何向东同志在《演绎推理的新形式》一文中提出:“思维的形式,总是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着、完善着,作为专门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这门科学,应当不断总结人类思维的新成果。“这一倡议是富有价值的。从亚里士多德创建传统逻辑体系至今,已经二千五百年了。基本上没有什么重大的突破,真是“千年喑哑实可哀”。何向东同志身体力行,率先探索,创言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相容选言推理及中项不周延的直言三段论等演绎推理的  相似文献   

6.
三段论是形式逻辑中重要的推理形式之一,三段论的基本规则则是分析和解决三段论相关问题的关键。三段论基本规则在解决多种类型问题中要加以灵活地应用。  相似文献   

7.
三段论是形式逻辑中重要的推理形式之一,三段论的基本规则则是分析和解决三段论相关问题的关键。三段论基本规则在解决多种类型问题中要加以灵活地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逻辑学的考试题中,有一种问答题或者也可以算作分析题的题型。这类试题考察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推理中,尤其是三段论中。这类试题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逻辑推理的有关知识,能热练运用推理规则,能清楚区分和牢固记忆三段论的格与式。可以说,这类题目属于难以解答的题目之一。 解答这类难题,逻辑知识掌握较少的考生,往往不知从何抓起,找不到突破口,容易产生急燥情绪,更加增加了解题的障碍。 遇到这类难题,可以把思考过程分为以下步骤: 首先,如题目中出现“大前提、小前提、中项、结论”的概念,确认这是考察三段论的有关知识。如出现“假官前提、选言前提、前件、后件”等概念,确认这是要考察复合推理的有关知识。这是第一步,初步确定思考范围。 第二,如是考察三段论的有关知识内容,则应该想到这是考察对规则的证明、理解与运用。要把思考的角度放到用三段论总的规则去分析、验证上。如总的规则不能清晰显示问题的症结或不能明确找出结果,则可以试用各格形式及其规则去检验、分析。如仍不能理出头绪,则把三段论的二十四个正确式开列出来,逐一对照分析。这样,解答虽稍嫌复杂,但问题一般可以得到解答。考察三段论的知识内容,是不会越出以上范围的。  相似文献   

9.
<正>一个正确的推理(严格说指演绎推理),应该具备两个必要条件,其一是前提必须真实;其二是推理形式正确、有效。即是说,只有前提真实,推理形式正确、有效,才能必然推出真实的结论。由于形式逻辑,包括现代形式逻辑只研究逻辑形式而不研究内容,目前许多学者认为:“逻辑学本身只能够提供关于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规则,只能解决推理的逻辑问题,它不能具体解决前提的真实与否的问题。前提是否真实只有靠各门具体科学,靠实践来解决。”(见《普遍逻辑》修订本,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39页)而所谓推理的逻辑性也仅指推理形式正确。基于这种认识,目前就国内各种形式逻辑教科书(包括数理逻辑),都只研究前提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而很少或基本没有涉及对理论前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一、形式逻辑中的结构形式三段论是一种重要的推理形式,应用很广泛,它是由两个分别叫做大前提和小前提的前提推出一个结论,由于一共涉及了三个命题,所以叫做三段论,例如推理1所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钱互相平分(大前提)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小前提)所以,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结论)推理2负数没有对数(大前提)-1是负数则\前提)所以,-1没有对数(结论)任何一个三段论推理中都有且只有三个项,如推理2中的“负数”、“对数”和“-1”。这三个项各有名称:作为结论中的主项叫做“小项”,用“S”表示,如推理2中的“一月’;作…  相似文献   

11.
三段论的理论和方法在形式逻辑中占有颇为重要的地位,但规则多,形式繁,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三段论是我们在学习、工作、写作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的推理。我们要培养和提高在实际思维过程中正确运用三段论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全面、系统地掌  相似文献   

12.
先看下面两个判断: 1.没有一个资本家不是唯利是图的。 2.不是每一个唯物主义者都是马克思主义者。判断1,摘自《形式逻辑》(金岳霖同志主编)判断一章后面的习题2.04。这道题的要求是:“指出下列者判断是哪一种性质判断,并指出它们的主谓项。”显然,《形式逻辑》的编者是把这个判断定为性  相似文献   

13.
形式逻辑所研究的演绎推理形式有多种。对于每一种推理形式的特点和推理规则,目前已有极为详细的研究。然而,关于各种不同的推理形式间的互相贯通问题却是极少论及。我们认为,随着自然语言逻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涉及到各种不同推理形式间互相贯通的问题。本文仅就直言三段论与假言三段论间的互通和直接推理与假言推理间的互通以及假言推理中的充分条什假言推理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间的互通问题作些肤浅的探讨,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4.
山温端政同志主编,王树山、巫建英二同志副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俗语大辞典》中收有俗谚“老将知而耄及之”。其释义曰:“知:同‘智’,聪明,智慧。耄(mao):糊涂,昏乱。人老了,积累了经验会聪明些,但糊涂却跟着到来。”并援引“《左传·昭公元年》:‘谚所谓“老将知而耄及之”者,其赵孟之谓乎!为晋正卿,以主诸侯,而侪于求人,朝不谋夕,弃神、人矣。神怒民叛,何以能久’”?作书例。笔者以为此说有错误,兹申述鄙意如下:如果这条俗谚里的“知”同“智”作“聪明、智慧”解,全句作上述解释的话,则是违背形式逻辑矛盾律的。形式逻辑的矛盾律认为:“在同一议论中,对于同一对象的思想不能自我矛盾,不能既肯定同时又否定,肯定与否定不能同真、必有一假。”(见复旦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组编《形式逻辑》第1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人老了积累了经验会聪明些,但糊涂却会跟着到来。”这一说法之所以违背了形式逻辑的矛盾律是在于在同一议论中,对于同一对象(人老了)既肯定“会聪明些”,又肯定“糊涂会跟着到来”,(肯定“糊涂会跟着到来”,就是否定“会聪明些”。)因而违背了矛盾律。在“人老了会聪明些”或“人老了糊涂会跟着到来”这两说中只能肯定一说不能同时肯定两说,因为两说中只有一说是真  相似文献   

15.
所有形式逻辑(普通逻辑)教科书都指出,下定义有一条重要规则:定义必须相应相称;所有形式逻辑教科书都认为,违反这条规则的逻辑错误是:“定义过宽”、“定义过窄”。我们认为,定出这条规则是正确的,而对违反这条规则的错误的分析则是不够全面的。应该补充指出,违反这条规则的错误还有:“定义项与被定义项交叉”、“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全异”。 所谓定义必须相应相称,就是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相等。被定义项是一个概念,定义项也是一个概念,这两个概念的外延间的关系必须是全同关系。被定  相似文献   

16.
最近,学习“如何”“何如”“若何”“何若”等疑问词语的用法,《文言虚字》和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鞭辟入里,使我受益不少。只是,说“如何”等同于“何如”,“若何”等同于“何若”之类,作为普遍性的规则提出,一时间,还接受不下来。提出一些意见,同同志们商讨,并请赐教。《文言虚字》说到“何如”“何若”“如何”“若何”“奈何”等,认为“如”“若”“奈”是一音之转,“何如”和“如何”只是词序先后的差别。这个说法同上述《古代汉语》(修订本)的说法,精神上似乎一致。《古代汉语》(修订本)说,“何如”又说成  相似文献   

17.
<正> 姜全吉先生编著的卫星电视师资培训教材《逻辑学》(下简称“姜本”)①,在论述三段论规则时取消了第1版中的第一条规则:“三段论包含并且只能包含三个不同的项”(下简称“规则一”)。  相似文献   

18.
西方逻辑之父亚里士多德的伟大功绩是创立了推理的学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证明的科学。这位逻辑学的奠基人认为,三段论是推理的最佳形式,所以他在《工具论、前分析篇》中详细地探讨了三段论的各种有效形式,并对有效三段论的形式作出了严格而明确的规定。两千多年来。亚氏的这些成果经无数逻辑学家的整理、补充、完善、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正确无误判定三段论有效式的规则系列,这就是三段论规则。人们依据这些规则,在分属四格的总共256个三段论式中,得出了举世公认的19个完全有效式。迄今为此,世界各国的各种传统逻辑教科书,在讲述三段论时,大抵都要介绍这些规则,尽管在规则的数目和表述上不全相同,但基本内容皆不出其窠臼。  相似文献   

19.
谈谈词项逻辑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三段论有且只有三个概念”是构成三段论的条件,不是三段论规则。对当关系中的真假不定不能看作是一简单命题用于假言三段论。词项逻辑中涉及预设的地方仅为有限量换位推理,两个全称前提推出特称结论的三段论推理及反对关系推理和下反对关系推理所需预设均为:主项存在。从操作层面上看周延规则不是普遍适用的;从深层次来看,如考虑到预设,那么周延规则是普遍适用的。  相似文献   

20.
作为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是一门科学,它也是人们认识的一个客观事物。毛泽东对形式逻辑这门科学本质的认识有一个初始、发展和深化的演变过程,即从对形式逻辑开始颇感兴趣后却进入误区,到走出误区并有一个深刻的、正确的科学认识过程。我们研究毛泽东对形式逻辑本质的认识演变,有益于我们探求毛泽东逻辑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实践,也可以见到毛泽东对我国逻辑的普及和研究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一、陷于将形式逻辑视作为形而上学的误区——对形式逻辑本质的错误认识 毛泽东早年对形式逻辑颇具兴趣。1912年秋,他年仅19岁于湖南省立图书馆自学期间就认真研读了严复所译的《穆勒名学》和《群学肆言》(前者通译为《逻辑体系:演绎和归纳》,后者通译为《社会学研究法》),从而了解了逻辑的有关知识,并初步接触到了逻辑思维的基本技巧。1920年11月26日毛泽东给当时新民学会会员罗学瓒的信中指出了谈论有“以感情论事”、“时间上以偏概全”、“空间上以偏概全”、“以主观概客观”等四种“论理错误”。“论理错误”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