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杨照 《课外阅读》2012,(13):42-43
一家出版社要重出赫尔曼.黑塞的《彷徨少年时》,我答应帮他们写一篇介绍。新译的书稿送来了,一边陪你练琴,我一边重读《彷徨少年时》。记得是刚上初中时,我开始读黑塞作品的。第一本是《彷徨少年时》,第二本是《漂泊的灵魂》,第三本是《乡愁》,第四本是《流浪者之歌》,一本接一本地读。  相似文献   

2.
心灵之路     
《同学少年》2017,(1):40-41
<正>赫尔曼·黑塞(1877-1962),文学家、诗人、评论家,原籍德国,后加入瑞士籍。长期隐居瑞士乡间,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德国的尤利西斯",以《彷徨少年时》《乡愁》《荒原狼》《流浪者之歌》《玻璃珠游戏》等作品饮誉文坛。曾获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等多项荣誉。  相似文献   

3.
成长小说是描写少年在13至18周岁这一阶段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所经历的成长故事的小说类型。黑塞的成长小说中充溢着很多中国影像,对此进行扫描可以发现中国的老庄之道对黑塞的影响及黑塞的中国文化情结。而黑塞创作的成长小说在得到中国文化滋养的同时,又反哺了中国的成长小说创作,尤其是立极的《龙金》,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很多黑塞《德米安》的影子。  相似文献   

4.
在1926年8月,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出版了,收集了1924年至1925年的11篇小说。鲁迅在后来的《彷徨》的扉页上,题写了一首五绝:“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是他当时自感孤军奋战的寂寞心情的写照,也是他当时彷徨四顾,矢志不渝地寻求救国救民之  相似文献   

5.
在1926年8月,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出版了,收集了1924年至1925年的11篇小说。鲁迅在后来的《彷徨》的扉页上,题写了一首五绝:“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是他当时自感孤军奋战的寂寞心情的写照,也是他当时彷徨四顾,矢志不渝地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艰辛历程的记录。鲁迅曾说  相似文献   

6.
<正>谁没有彷徨少年之时?黑塞在《德米安》中写道,世上并没有偶然,如果一个人务必要得到什么,并最终得到了,这就不是偶然,而是他自己的功劳,他的意愿将他领向了那里。植物具有趋光性,果实向阳的一面会格外香甜,而心中有光明的人,他的灵魂散发出的味道,也充满着阳光的气息,这对于他外部的  相似文献   

7.
<正>德国文学家赫尔曼·黑塞的《读书:目的和前提》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随笔。本单元另有荀子《劝学》、韩愈《师说》和毛泽东《反对党八股》、鲁迅《拿来主义》及王佐良《上图书馆》等五篇文章。这六篇作品共同构成了一个“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其中《读书:目的和前提》排在第五位,和后一篇《上图书馆》同是关于学习的随笔作品,黑塞首先阐释理论,然后结合本人的切身经验加以具体论述。与前四篇中的说理篇在文体和形式上,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8.
四年级的一张订书单,让我认识了《少年文艺》。起初,我是看到了《少年文艺》那年的赠品“蓝月亮隐形计时器”,才想要订《少年文艺》的。可以说,我订《少年文艺》完全是为了赠品,可当我拿到《少年文艺》时,我被那样美丽的背景、那样独一无二的风格给迷住了,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一页,两页,从那时起我每个月都期待着《少年文艺》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在少年求学时代我学过很多课文,许多内容我已经记不清了甚至忘得一干二净,唯独对她——《少年闰土》还记忆犹新。一捧起《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我便爱不释手。只因它可以带我回到少年求学时代的那一段经历,也可以让我回味在农村那段自由自在,天真烂漫的少年生活。那时教我语文的谭老师是我一生都难忘的一位老师。他讲《少年闰土》时讲得十分有趣,当讲到少年闰土经历的趣事之时更是眉飞色舞,绘声绘色。我们都陶醉于少年闰土的趣事之中。这是因为我们当时农村的  相似文献   

10.
1926年,王任叔在广州时撰写了他研究鲁迅作品的第一篇论文;《鲁迅的〈彷徨〉》,由锺敬文编在1927年7月出版的《鲁迅在广州》一书。这篇论文把《彷徨》收集的十一篇小说分为三类。指出:第一类是活泼的,第二类是抒情的,第三类是白描的。并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从而概括了鲁迅小说从《呐喊》到《彷徨》艺术发展的三个特点: (一)由露骨的讽刺而入于敦厚的讽示。 (二)由热情的叫喊而入于感伤的吁叹。 (三)由事实的描写而入于心理的刻画。在当时,任叔能作这样独到的分析评论  相似文献   

11.
首先我不得不说《少年文摘》是一本优秀的杂志,是最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它们内容很丰富,能增多我们的知识,更深入地讲,《少年文摘》促进了我的思想,让我们的视野更开阔。《少年文摘》让我了解了国外很多风情,可以说我对《少年文摘》的厚爱已经大大超过了其他刊物。我永远支持它。湖南衡阳市刘江  相似文献   

12.
启蒙从《三国演义》开始 直到现在,我仍清晰地记得读小学二年级时的一天傍晚,父亲下班回来,从包里取出一本连环画的合订本。我打开一看,是《三国演义》连环画的第一到第五册,是从单位图书馆借的。当时吸引住我的不是故事情节,而是一幅幅精致的画面,  相似文献   

13.
巨人与其老师教师节我得到本《教师日记》。《日记》上有关于赫尔岑的一段文字:在俄罗斯历史上,赫尔岑属于影响了一个时代的巨人。他的思想和血性直接来源于十二月党人。沙皇当局绞死十二月党人五个领袖时,赫尔岑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可他像当时最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一...  相似文献   

14.
<正>苏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选录了清代桐城派鼻祖方苞的代表作《左忠毅公逸事》。此文我读过多次,也讲授过多次,本以为熟悉之处再无风景。但今天再次阅读它时,又有了新的感受。诚如黑塞所言,"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新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我不仅体会到了这  相似文献   

15.
读者谈心坊     
本期到读者谈心坊来做客的是来自内蒙古扎赉特旗的王秀娟老师和她的得意弟子包涵。王老师从小就是《少年文艺》的热心读者,她说:“我和《少年文艺》相识是在1984年,当时我还是个小学生。《少年文艺》是我的启蒙刊物。我最初喜欢看郑渊洁的童话《玻璃城》、程玮的小说《山里的孩子》,后来这本杂志上的很多作品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像秦文君的《愿阳光永远照耀你》、陈丹燕的《1976年的最后一朵玫瑰》、《上锁的抽屉》等。我成了一名小学教师后,十分郑重地向我的学生推荐了这份刊物。我认为《少年文艺》是至真至纯的,每个憧憬着文学、…  相似文献   

16.
晓红阿姨:您好!岁月如风,转瞬间《少年读者》已5岁了,祝《少年读者》生日快乐,祝愿它越来越精彩,更祝福您笑口常开,工作顺利!八月的家乡,一片金黄,是收获的季节了。手捧《少年读者》,内心一片坦然;展望前程,还一片渺茫。但有了您与《少年读者》的陪伴,我不孤独,我很快乐。也许我不算是一个忠实的读者,但我时刻为它的成长而欣喜,为它拥有越来越多的朋友而高兴!能和《少年读者》认识,也算是我们的缘分吧。记得当时每个星期日,我都会到附近的报刊亭看有没有新来的书刊,《少年读者》以迷人的外表与内涵,让我对它爱不释手,直叹相见恨晚,其中的内…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位喜欢文学的中学生。以前也读过一些看似热热闹闹的少年杂志这类书,里面没什么意思,便对杂志渐渐失去了兴趣。就在这时,我得到了一本《少年文摘》,读完后竟爱不释手。《少年文摘》没有像一些杂志只知道刊登一些校园里的烦恼及爱情故事。《少年文摘》内容  相似文献   

18.
安琪信箱     
《少年文艺》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 我是《少年文艺》的一名普通读者。接触这本杂志的时间其实并不长,但我觉得《少年文艺》贴近少年人的心灵,充盈着清新的文学气息,是一本非常好的杂志。所以,现在我每期必买,她也从没让我失望过,总能唤起我心中的共鸣。通过《同一屋檐下》、《人在巴黎》,我认识了邹凡凡这个和我同姓的女孩。我挺喜欢她那种清新温暖  相似文献   

19.
牙牙学语时,《少年文艺》便走进了我的世界。尽管当时我大字不识一个,但每天总是不厌其烦地听妈妈讲述着书中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微板报     
《少年科学》2014,(9):F0003-F0003
<正>嘿,我从小是《少年科学》的忠实粉丝,现在是高二学生。现在还有机会买到以前的期刊吗?我很怀念当初的手工作品。当时年纪比较小,一些模型没有能力完整地做出来。我想把这些没能做出来的模型重新做一遍。目前,我的小表弟订着《少年科学》杂志呢,手工都是我搞定的。我想要的是2006年3月上的东方明珠、2006年4月上的"神舟六号"和2006年第7-8期上的F1赛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