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清单报价模式下施工单位需承担价格的风险。就招投标阶段、合同签订阶段及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就拟采取的策略作初步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合同能源管理融资困境和融资风险问题是现阶段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推进的主要障碍,限制了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在运用谈判地位理论分析风险成因的前提下,根据全生命周期理论,分阶段识别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的风险因素;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整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风险状态及各阶段风险程度进行评价。以期为解决合同能源管理融资困境提供具体方向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峰 《中国科技纵横》2011,(21):143-143
合同在国际工程项目的作用和地位至关重要,本文重点从合同管理者素质、工程招投标风险应对、分包合同管理以及工程变更和索赔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国际建筑项目的招投标阶段包括项目预算、成本、施工周期及质量等方面的内容与计划,为后期合同的签订明确双方的责权关系。该阶段工作极其重要,直接影响到建筑项目后期运行工作的开展。基于此,本文对国际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招投标是今后招投标的方向,它具有统一工程量、合理低价中标、投标单位根据企业定额自主报价等特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对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和具体工作有着深刻的影响,新的计价模式下做好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应把握好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标底的编制审查、询标工作、合理低价中标、确定合同类型、合同条款的约定注重合理分摊风险等重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基于纳什谈判的团队生产模型,在风险厌恶下考察合作研发的双边激励和谈判问题.分析研发组织的研发效率、风险厌恶以及产出波动等因素对线性激励合同的影响,研究表明:一方所得最优线性分享比例随自身(对方)研发效率的上升而增大(下降),随自身(对方)风险厌恶程度的上升而减小(增大);而最优线性分享比例随研发产出方差的变化依赖于两个组织的风险厌恶程度与研发效率乘积的相对大小;最后剖析了风险厌恶、谈判能力、研发效率和产出波动等因素对激励合同及研发产出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在工程建设招投标中存在的风险,并从投标报价和施工合同两个方面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监理招投标阶段、合同履约阶段所存在的逆向选择风险,分析了当前我国监理工作的实际状况,并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工程项目业主与监理的逆向选择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逆向选择所出现的问题的见解,为完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工程量清单模式计价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计价方式,但合同价款的计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为防范合同价款风险,应该在招投标时明确设计意图,在合同中约定单价的确定方式和范围并选择合适的合同价款类型.  相似文献   

10.
试论涉外合同谈判签约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后,涉外经济迅速发展,涉外合同大量增加。由于涉外合同涉及两个以上国家法律,有的合同期限长、标的大、风险大,近几年来,在谈判、签订涉外合同实践中,已经发生一些当事人受骗上当,蒙受经济损失的事例。因此。做好涉外合同谈判签约工作,对于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提高合同履约质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面对十二五水利黄金期投资额近万亿的机遇,水利水电建筑施工企业加强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管理,规范、完善工程合同,做到管理依法,运作有序,有利于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工期、投资三大控制,规避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扯皮、纠纷和经济损失,确保按期完成水利工程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2.
俞希楠  吴浪 《科技广场》2013,(10):218-221
我国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缓慢转变为市场经济,从某一方面说,也意味着向合同经济的转变。在建筑业中,合同管理即核心。建设工程合同是双方履行义务,享有权利的法律基础。建筑企业想要谋取更多的利润,规避更多的风险,就应该重视合同前期的管理及管理型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管理能力的提升来减少争议和纠纷,从而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3.
政府直接资金扶持企业创新存在潜在风险,这些风险包括,由单一企业与政府创新扶持博弈所引起的基础性风险,以及多个企业与政府之间创新扶持博弈产生的积累性风险。基础性风险及积累性风险内部又各有不同的次级风险。基础性风险与积累性风险以及各自内部的次级风险相互强化、相互影响,形成一种系统性的风险结构。可以建立综合性的扶持体系,进行多方治理,以减弱风险相互之间的自强化动力,最大程度得削弱风险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多代理供应链管理的分层模型,该模型包括资源层、知识管理层、代理层及应用层,对模型每层的功能和模块进行了详细地描述。探讨了该模型的工作流实现过程,并详细阐述了该过程使用的3种类型的代理,即配置代理、合约经理代理和谈判代理的功能,描述了利用代理实现协同谈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收入共享合同的电信运营商与SP的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国亮  范云翠 《软科学》2009,23(9):11-15
在分析运营商与SP合作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运营商与SP的收入共享合同,用以分析两者的合作机制,分别应用Stackelberg模型与不对称Nash协商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数值计算,比较了两种模型下的价格、信息费收入分成比例、双方利润及整体利润的变化。结果表明,基于不对称Nash协商模型下的合作机制比Stackelberg模型下的合作机制优化。  相似文献   

16.
基于联盟组合理论和中国转型情境,本文初探了企业应该如何有效管理产学研联盟组合,从理论上将有效产学研联盟组合管理廓清为三个相继阶段:有效产学研联盟组合伙设计、有效产学研联盟组合构建、有效产学研联盟组合管控。第一阶段,有效产学研联盟组合设计包括一致、搜寻和筛选3个子过程;第二阶段,有效产学研联盟组合构建包括谈判、契约和架构3个子过程;最后一个阶段,有效产学研联盟组合管控包括了成立组合专属管理机构、协同创新和监控评价3个子过程。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较为全面地探讨了企业产学研联盟组合有效管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用机制的路径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命题,从而拓展了我国产学研联盟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7.
Zha盛中  王文平 《预测》2012,(1):39-43
本文从博弈的视角研究国际铁矿石长协价谈判机制,建立国际铁矿石长协价谈判模型,解析可能达成的长协矿均衡价格和供需方的收益,从理论上揭示长协价谈判机制的特点,并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实际考察。研究表明,近年来国际铁矿石价格连年上涨并导致供需方利益严重失衡,并不应归咎于长协价谈判机制本身,主要还是受供需方各自的市场地位、成本以及市场供求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绿色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实现绿色建筑运营价值方面的优越性已引起业界的高度重视。在分析既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特点和不足基础上,借鉴合同柔性在应对投资、信誉等不确定性风险的补偿调整权利方面的优势,提出基于合同柔性的绿色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通过引入合同柔性,重新构建合作框架、设计合同条款,形成关系维度的合同治理;通过刚性与柔性条款的合理配比,形成绿色建筑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化运作新格局,基于险与收益合理分摊原则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王晓莉 《科教文汇》2013,(11):203-205,208
重大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近年来不断发生,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有很多方面,我国缺乏一套严密工程保证担保体制和一种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制约建设主体各方责权利是最为关键的原因,使得各方履约不力,缺乏信用。工程担保制度对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工程保证担保制度是国际惯例,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我国推行保证担保制度,是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国际工程风险管理惯例尽快为我国建筑企业熟悉。通过比较分析工程保证担保,本文指出现阶段我国采用押金做法的弊端和缺陷,阐明了我国采用工程保证担保模式在工程担保的意义,充分利用利益制约和信用制度,各方履约意识强化,使“守信者得酬偿,失信者受惩罚”的原则得以体现。通过分析我国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现状和存在的困难,强调目前投标保证、履约保证、维修保证由承包商提供担保以及支付保证由业主提供担保,另外对我国建立工程保证担保制度提出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Suppliers and buyers of R&D results perceive two exchange risks: first, the risk to achieve a lower profitability on the innovation return than the exchange partner, second, the risk of the partner becoming a competitor by unplanned, one-sided knowledge flows. Both risks motivate opportunistic behaviour.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reduction of the perceived supplier risks. We analyse how an option on later negotiation of an additional continuous innovation return sharing which is based on contractual hostages can lower the perceived exchange risks. An empirical study examines how effectively these hostages lower the perceived ris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