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近年来各地中考数学试卷中 ,常见到一些折叠问题的试题 ,这类问题实际上是轴对称问题的具体应用 ,因此 ,抓住轴对称性质是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下面举几例加以说明 ,供大家参考。例 1.如图 ,有一张矩形纸片 ABCD,AD =9,AB=12 ,将纸片折叠 ,使 A、C两点重合 ,求折痕 MN的长。解 :由轴对称性质可知 ,折痕MN垂直平分对角线 AC,从而易证 OM=ON,△ A OM∽△ ABC,∴ OM9=12 AC12 =12 × 92 +12 212 =58,∴ OM=4 58,∴ MN=2 OM=4 54 ,即折痕 MN的长为 4 54 。例 2 .如图 ,已知等边△ABC中 ,D为 AC上一点 ,把△ABC折叠 ,使点 …  相似文献   

2.
玩转矩形     
图形折叠的本质是轴对称交换,折叠起来趣味无穷,矩形因其独特的性质,故以它为载体的折叠问题倍受命题者青睐.原题如图,ABCD是一张矩形纸片,AD=BC=1,AB=CD=5.在矩形ABCD的边AB上取一点M,在CD上取一点N,将纸片沿MN折叠,使MB与DN交于点K,得到△MNK.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2012,(8):46-48
2012年第6期问题解答856.ΔABC中,点E、F分别在边AB、AC上,使∠FBC=∠ECB=1/2∠A,BF与CE交于点P.过点P作PM∥AC交AB于点M,作PN∥AB交AC于点N,求证:BM=CN.(401515重庆市合川太和中学袁安全供题)证:如图1,连结MN、MC、NB.  相似文献   

4.
三角形的折叠问题作为中考的新题型,在近年中考中频频出现。为提醒同学注意,现以2001年部分省市中考试题为例,略作分析,以供参考。1.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B=6,BC=8,将直角边AB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C上,折痕为AD,则BD=________。  相似文献   

5.
数学思想常蕴含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中,在运用勾股定理时,若能把握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则可使解题思路开阔,方法简便快捷,下面介绍勾股定理中蕴含的常用数学思想方法. 一、方程思想 例1 如图1,有一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点C落到E点,则CD等于()  相似文献   

6.
在初三专题复习到动态几何问题时,学生都认为思路难找,分类标准难定,分数难得全.经过师生的共同研究、讨论,发现了动态几何题的一般解题思路:(1)充分认识图形的性质;(2)演示动态过程,发现变化规律;(3)确定分类标准;(4)找新旧图形元素之间的关系,针对各种情况进行计算.下面举例说明.一、平移例1(2008年荆州)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ABC中,AC=BC=4,∠ACB=90°,直角边AC在x轴上,B点在第二象限,A(1,0),AB交y轴于E,将纸片过E点折叠使BE与EA  相似文献   

7.
正确的数学思想是成功解题的关键所在.在运用勾股定理解题时,若能正确把握数学思想,则可使思路开阔,方法简便快捷.下面列举在应用勾股定理时经常用到的数学思想,供同学们参考.图1图2一、方程思想◆例1如图1,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点C落到E点,则CD等于().A.2cm B.3cm C.4cm D.5cm分析:由题意可知,ΔACD和ΔAED关于直线AD对称,因而有ΔACD≌ΔAED.进一步则有AE=AC=6cm,CD=ED,DE⊥AB.设CD=ED=xcm,则在ΔDEB中,由勾股定理可得DE2 BE2=BD2.又因在ΔAB…  相似文献   

8.
付刚 《学子》2014,(12)
正一、试题多解,优化学生的解题思维例1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先折出折痕(对角线)BD,再折叠,使AD落在对角线BD上,得折痕DG,若AB=2,BC=1求AG。解法1:利用对称性质与勾股定理及三角形相似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9.
<正>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是矩形的性质之一,巧妙地利用这个性质,可以使某些问题得到简单而快捷的解决.一、求最值例1如图1,在ΔABC中,∠BAC=90°,AB=3,AC=4,P为边BC上一个动点,PE⊥AB于点E,PF⊥AC于点F,连结EF,求线段EF长度的最小值.BPC F E A图1%分析与解连结AP.∵PE⊥AB,PF⊥AC,  相似文献   

10.
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定理之一,应用十分广泛.学习勾股定理时,一定要正确理解定理的内容,记清定理成立的条件,区别定理与逆定理,只有这样,才能在解题时恰当地运用.1.已知图形中有直角时,可考虑选用勾股定理例1如图1,在矩形纸片ABCD中,AB=AB CFDEO图1AB PDC图2AB CQP图36,BC=8,将纸片折叠,使得A、C两点重合.求折痕EF的长.解析:连结AC交EF于点O,连结CF.因为A、C两点关于折痕EF对称,所以折痕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从而CF=AF.在矩形ABCD中,因为AB=6,BC=8,所以AC=$AB2 BC2=10.所以OA=OC=5.在Rt△CDF中,由勾…  相似文献   

11.
例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AC=1,∠ACD=90°,将它沿对角线AC折起,使AB与CD成60°角,求B、D两点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正>问题如图1,矩形纸片ABCD中,AB=5,AD=4,将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边CD上的B'处,折痕为AE,此时折痕AE上存在一点P到边CD的距离与到点B的距离相等,则相等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下 B),引进了空间向量.我们看到,利用向量可以将空间图形的一些基本性质转化为向量运算,于是不少立体几何问题就转化为代数问题.下面几例,谈谈向量在求距离中的应用. 1.两点间的距离 例 1 在 平 行 四 边 形 ABCD 中 ,AB =AC =1,∠ACD =90° ,将它沿对角线 AC 折起,使 AB 与 CD成 60° ,求 B、D 间的距离. 角 解:如图:∵∠ACD=90°∴AC·CD=0. D A D A C B C …  相似文献   

14.
王红 《考试》2007,(Z1)
2006年南京市数学中考压轴题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与难度,得满分的同学寥寥无几。笔者阐述此题的解题技巧,供同学们参考。题目已知矩形纸片ABCD,AB=2,AD=1,将纸片折叠,使顶点A与边CD上的点E重合。(1)如果折痕FG分别与AD、AB交于点F、G(如图1)AF= 2/3,求DE的长;  相似文献   

15.
用折叠的方法找到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般是折三(1)使A与B重合,找AB边中点;(2)使AC重合找AC边中点;(3)过以上两中点折叠,即得平行于BC边的中位线  相似文献   

16.
图形的轴对称性在折叠问题中应用广泛 ,同学们也能较好利用 ,但图形的中心对称性 ,许多学生虽然能掌握这一性质 ,但不能灵活运用。本文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中心对称性 (尤其是平行四边形的中心对称性 )在几何证明题中的应用。例 1  (几何课本第二册第 136页例 2 )已知 :如图 1, ABCD的对角线 AC、BD相交于点 O,EF过点 O与 AB、CD分别相交于点 E、F。求证 :OE=OF。(原证明是通过证△ AOE≌ COF得到的 ,所需条件繁多。)分析 : 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是 O,AB边与 CD边是一对对称边 ,而 EF过中心 O且分别与 AB、CD相交 ,由…  相似文献   

17.
1.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例1 如图1,在Rt△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中线,将△ADC沿AC边所在的直线折叠,使点D落在点E处,得四边形ABCE.求证:EC//AB.  相似文献   

18.
一、选择题 1.(山东省)如图,把直角三角形纸片沿过顶点B的直线BE(BE交CA于E)折叠,直角顶点C落在斜边AB上,如果折叠后得到等腰三角形EBA,那么下列结论中:(1)∠A=30°;(2)点C与AB的中点重合;(3)点E到AB边的距离等于CE的长.正确的个数是( )  相似文献   

19.
<正>1模型初探如图1,AB是⊙O的直径,沿BC折叠圆,使■交直径AB于点D,连接AC,DC,则AC=DC.证明一如图2,记点D关于BC的对称点为D',连接CD',BD',则DC=D'C.由折叠可知,∠D'BC=∠DBC,根据"在同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得,AC=D'C,所以AC=DC.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设计中应用与拓展这一环节上设计一题多解,课堂上让学生探索、研究、交流、不失是一种好方法:如我在九年级的复习备考中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B=6,BC=8,将直角边AB折叠,使它们落在斜边AC上,折痕为AD,求BD的长。解法(一),(方程法):解:由勾股定理,得AC=10又由折法知RtΔAED≌RtΔABD∴AE=AB=6,ED=BD。∴CE=A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