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的一个显特点就是它的“临时性”,而人又必须“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教学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应使学习得以自力更生.以往的各种教育学理论中,在教学论部分,主要论述传授知识的原则和方法,对知识的教学有着明确具体的要求;而对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涉及不多,对智力与能力的要求是笼统的抽象的,使人难以落实.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2.
鲁慧琴 《考试周刊》2011,(77):72-73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育已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而关注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便是其内容之一。新课程标准对此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3.
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是要实现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走向关注学生的学习。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能动、主动学习的探索者,使他们能够经常地运用创新方式进行探索式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符合素质教育的全新的学习方式,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要求学生借助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并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钱晓冬 《云南教育》2004,(34):38-39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这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成为学生交流学习体会的场所,使学习活动深入生活、融入社会,真正实现由“以本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精神,促进学生发展试作阐述。  相似文献   

5.
胡双成 《湖南教育》2004,(12):20-20
原来的课程体系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掌握的稳固性,而新课程则更关注能力的培养以及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我们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知识和能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人的发展还需要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需要文化的润泽。课程的人文性,对文化的关注在课标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要获取知识和信息离不开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来说,阅读这个环节是它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但使教师的教学得到解放,而且使学生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7.
课堂学习中人际交往学习方法及其指导江苏金湖县教研室卢专文一个人获取知识信息一般有三个渠道:a.读书;b.从师;c.与他人的交往;而目前的小学教育往往重视前两方面,忽视了后者,然而,从社会交往中获取知识信息在人的一生中却十分重要,指导小学生掌握在人际交...  相似文献   

8.
赞可夫说“:我们的时代不仅要求一个人具备广泛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情感、意志,发展他的才能和禀赋。”当教育已经进入一个高度关注人的生命发展的新世纪时,作为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一体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要克服语文教学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弊端,使其开放而富有活力“。活”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笔者结合新课标,通过实践认为,要使语文成为“活”的教育,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释放,可以致力于以下三…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提出课程功能的“三维目标”理念,强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显然,它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情感、兴趣、动机,关注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知识的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王业高 《学周刊C版》2011,(9):123-123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的积累.我逐渐树立了新的教育理念,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开始关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开始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习惯养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快慢.影响到学生对学习技能的掌握,影响到学生的自身素养.乃至于对提高整个下一代的基本素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多年从事语文教学让我知道,学生在对这个工具学科的学习中所遇到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知识对他们来说。成了滞销的货物。知识的取得和积累似乎是为了储存.而不是为了进入流通过程。使之以运用。而流通首先要获取新的知识。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而经验又可以改进知识的本身。没有知识的流通就没有经验的积累。人的天性就如同是野生的花草,求知则是修剪移栽。学问虽然能指引方向.但是往往过于泛泛,还要靠经验来赋予形式。经验的取得就要靠知识的流通桌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李霞 《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20):F0003-F0003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空间。”这一理念是针对长期以来的封闭性教学而提出来的,其实质是强调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实行开放性教学.  相似文献   

13.
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别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这样一条规律才开始起作用:一个人的知识越多.他去获取新的知识时就越容易、  相似文献   

14.
当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关注人的生命发展的新世纪时,作为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要创设一利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解放学生的手脚、大脑和嘴巴,少一些束缚、多一些自由。学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时空.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以及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力.声情并茂的朗读.别开生面的提问,  相似文献   

15.
姚会芳 《考试周刊》2013,(89):119-120
新课程改革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而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正因为如此,新课程改革不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政治课堂教学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数学被人们称为“思维之花”,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苏联学者B.A.奥加涅相等认为:“区别于传统教学,现代数学教学的特点在于力求控制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传统的数学课堂充分体现了老师的分析、讲解,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现代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现有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获取前人知识和经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普通高中新课程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旨在扭转以过分关注“知识传授”为特征的教学局面,要求在所有学科中渗透“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人际交往学习方法及其指导(一)卢专文一个人获取知识信息一般有三个渠道:a、从书本中获取知识信息;b、从老师那里得到教诲,从而获取知识信息;c、从社会交往中获取知识信息。而目前对小学生的教育往往重视前两方面,忽视了后者。恰恰从社会交往中获取知识信息在人...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世纪,“知识周期”越来越短:一方面,知识量急剧增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和精力根本无法把知识学完;另一方面刚学会的知识,就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教育的重点不再是对受教育者知识量的关注,而应该是更加关注受教育者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否有利于其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对知识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总之,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教育的重点在课堂,因此,课堂教育应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  相似文献   

19.
张健 《四川教育》2003,(7):66-67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已经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思维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关注良好情感和态度的形成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使新课程理念得到具体落实呢?  相似文献   

20.
当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关注人的生命发展的时期。作为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不仅只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