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认为,从文化层面看,汉语中虽然不乏有称赞狗的忠诚义胆的语词,但更多的是对狗的贬损鄙视之词,以至于形成了以骂为主的狗文化。这种语言现象折射出中国人从民族感情、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上对狗是不宽容的。这点与其它民族的认识有很大的不同,同时也反映出一定的汉语言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在古典小说里.我们常常会看到“太岁头上动土”这句熟语。如《水浒》第二回史进对陈达喝道:“好大胆,直来太岁头上动土。”这句熟语用来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自取祸殃。“太岁”是何物,为什么如此厉害?有下面三种说法。  相似文献   

3.
所谓"惯用语",《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熟语的一种。常以口语色彩较浓的固定词组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多用其比喻意义,如‘开夜车'、‘扯后腿'、‘卖关子'等。"现把一些常  相似文献   

4.
关于“Dog”     
Dog,在英语中不仅仅指"狗",也常指人,指好人坏人都可以。不过,"dog"在英语中大多数场合是褒义词,这也反映英语国家的文化心理,他们视狗为可爱的同伴,人类最好的朋友,如as faithful asa dog就是用来形容人的忠诚。此外"dog"也可用来形容值得同情信赖的人,如help a dog over a still(助人渡过难关)。  相似文献   

5.
八仙形象迥异,易于辨识,熟语中的八仙形象也是紧紧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如熟语中的吕洞宾是一个佩剑者的形象;张果老是"倒骑驴"的形象;铁拐李是拿葫芦卖药的形象;韩湘子是富有音乐才能,并且被排挤的形象等。八仙熟语还传达出积极乐观的人生精神、知足戒骄的处世态度和要有"人情味"等精神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动物熟语具有多样性,一旦进入熟语系统,其语义就基本确定下来。动物熟语的字面意义虽然很少使用,但是字面义可以使熟语更具有感性特征,更直观,而动物熟语的比喻义、象征义则是以人们的观察、经历、文化为基础并由此而来。中国人从情感表达方面来说,趋于内敛,所以,动物熟语的比喻义和象征义能使表达显得委婉含蓄,同时也能引发人的联想,使人回味悠长。本文着重从动物熟语中动物词的字面义、比喻义及象征义来探讨其语义。  相似文献   

7.
动物熟语具有多样性,一旦进入熟语系统,其语义就基本确定下来。动物熟语的字面意义虽然很少使用,但是字面义可以使熟语更具有感性特征,更直观,而动物熟语的比喻义、象征义则是以人们的观察、经历、文化为基础并由此而来。中国人从情感表达方面来说,趋于内敛,所以,动物熟语的比喻义和象征义能使表达显得委婉含蓄,同时也能引发人的联想,使人回味悠长。本文着重从动物熟语中动物词的字面义、比喻义及象征义来探讨其语义。  相似文献   

8.
同其他民族语言不同,汉语中,"狗"的文化内涵以贬斥、否定为情感基调,"狗"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骂语词。这是汉民族文化心理特点决定的。在汉人眼里,狗,只是工具或玩物;狗,"性格"偏执,"品格"卑下,跟汉民族同情弱者、嘲弄权贵、贵和尚中、不偏不倚以及平均主义等文化心理要求相背离,因而让人厌恶和憎恨。  相似文献   

9.
"酸甜苦辣"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四种味道。我比较喜欢甜味,它能让人记起许许多多甜蜜的事情;至于酸和辣嘛,对我来说可吃可不吃,因为我对它们不喜欢,也不讨厌。如果让我比喻的话,我会把"甜"比喻成漂亮的小姑娘;把"苦"比喻成丑陋的老巫婆;把"酸"比喻成耐人寻味的年轻大哥哥;把"辣"比喻成美丽的大姐姐。可惜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并不能让人们随意选择,也许每种滋  相似文献   

10.
成语作为特殊的固定短语,在言语交际中是大家都熟悉并广泛使用的熟语,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成语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汉民族丰富的礼俗文化。  相似文献   

11.
<正>《现代汉语词典》:"马后炮:象棋术语,借来比喻不及时的举动。"《辞源》同条:"譬喻失时无效的动作。"《汉语大词典》同条:"原为象棋术语,借喻不及时的举动。"笔者以为,以上诸说,比喻不当。《汉字文化》2002年第2期郭志菊、李树新《象棋文化熟语语义结构》一文还说:"象棋中,‘马后炮’的下法是一着厉害棋,‘马后炮’是指先用马控制对方的将(帅),然后再用炮在马后照将,以杀死对方。但是,由于它是马后置炮,故熟语‘马后炮’的喻义是失时无效的行动或事后发表意见、采取的行动。也作‘马后放炮’。"此说亦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2.
【闻鸡起舞】祖逖立志为国家效力,夜里听到鸡叫就起床舞剑,刻苦练武。后来用以比喻有志为国效力的人奋起行动。【鸡犬不惊】鸡狗也没惊动形容行军纪律严明,也指平安无事【杀鸡吓猴】比喻用惩罚个人来吓唬另外的许多人。【手无缚鸡之力】缚:捆绑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在语言这一大千世界里,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值得人们探讨和研究,其中之一就是语言与动物的不解之缘。许多动物的名称,除了代表动物本身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由于汉英两个民族历史文化、民情风俗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形成了独特的动物文化。下面是一些汉英语言中关于动物文化的有趣例子。1.狗和dog在汉民族传统心理中,狗是一种下贱的动物,常用来比喻卑鄙丑恶的人,引起“卑贱、恶劣”等联想,如“狗头军师”,专指在背后出坏主意的人;“狗[看人低”,指为人势利、瞧一般人不起…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泰国文化渐渐进入我国大众的视野并受到国人的欢迎,泰国成为国人前往东南亚旅游的首选之地,泰语也开始成为热门的小语种之一。随着中泰两国友好往来越来越密切,两国文化也在两国人民的交往中相互激荡碰撞,被两国人民所接受与喜爱。在中泰人民的交往中,语言是交流的基础,这就涉及了双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对比。本文主要分析南宁高校泰语学习非泰语专业学生对于泰汉语言文化中成语、谚语的了解程度及感兴趣程度,希望本文对于泰汉语言的研究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汉语熟语作为汉民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汉民族思维和认知模式、审美情趣和文化意韵,是汉语言的精华。然而,能够将汉语熟语没有任何意义缺失地译成英语却并非易事。本文试结合Anthony Appiah提出的Thick Translation的理论来探讨汉语熟语的英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熟语是汉语言宝库中极具特色的一员。本文简述熟语的内容以及熟语在处世哲学(如对父母的态度)和养生之道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水门"事件引起中国门文化变异的同时,翻译过程中许多西化译词也成了汉语言文化发生变异的诱因。译者的词汇创造欲和所采取的翻译技巧与读者对译词的接受程度和心理期望是汉语言文化变异的主要根源。通过避免过度音译以及音译时遵循必要的原则是汉语言文化在全球语言文化交流活动中实现"收支平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熟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文化的产物。汉语和德语中都存在大量与动物有关的熟语。受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汉德熟语中的动物形象有着相近或完全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狗、鼠、杜鹃鸟这三种在中德熟语中出现频率都较高的动物的象征意义,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和德国的文化及思维差异,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德国熟语和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9.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的《昭明文选》其选文多为"事出於沈思,义归乎翰藻"的经典之作,多姿多彩的比喻更使全书文若春华,语言炉火纯青。建立在类比联想上的比喻,是人类共同的思维特征;《文选》比喻丰富多彩,充分展现了早期汉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和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20.
狗盗鸡鸣:亦“鸡鸣狗盗”。用以称有卑微技能者。狗盗鼠窃:像鼠狗那样的盗贼。比喻成不了气候的反叛者。狗吠非主:狗见到不是自己主人的人便吠叫。亦以喻臣奴事奉其主而拒事非其主者。狗吠之惊:谓小惊忧。语出《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狗急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后果地行动。语出《敦煌变文集·燕子赋》:“人急烧香,狗急蓦墙。”狗尾续貂:亦作“狗续貂尾”。亦作“狗尾貂续”。比喻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多指文学艺术作品。狗彘不若:犹言猪狗不如。形容品行极端卑劣。白衣苍狗: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