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彭石军 《课外阅读》2011,(12):154-155
随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推进,各学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都在开发适合本校的课程,但作为农村高中学校,由于受特定的环境、学校办学理念、教师缺乏、资金短缺等影响与制约,校本课程的开发遇到了障碍。要想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学校校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哲学观;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增强课程开发能力;加大校本课程的资金投入及完善课程开发的相关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提高学校办法实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与增强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三级课程”的事实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的课程开发权力,部分下放给了学校,学校该如何利用这部分权力,这是一个庞大的课题。作为一个校长,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应承担哪些职责、该拥有怎样的素质?校本课程是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强调以学校为基地,并与校外教育机构合作,结合本校的传统与优势,开发出适合学校实际的课程,供不同需要的学生选择。无疑,这会给校长增加一些新的职责。具体地说,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下,校长至少应承担如下一些职…  相似文献   

3.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在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基础,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在校本课程的范围里,学校是课程决策的中心,而校长则是推行校本课程的关键所在,只有校长的管理理念、管理行为实现  相似文献   

4.
侯炜 《快乐阅读》2011,(13):50-51
一、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1.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本地区和学校的资源开发出  相似文献   

5.
校本课程,又叫学校中心课程规划或学校中心课程,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标及课程标准,在分析本校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评价的课程,其特点是可以充分利用本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具有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弥补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某些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制约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教师素质和学校领导的能力直接制约着校本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李晓霞 《教师》2013,(28):127-127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以学校教师为主体,通过对本校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是当前学校发展的战略选择。校本课程的开设打破了我国千校一面的状况,使各类学校有更多的机会根据本校的教育教学传统和资源办出特色。任何学校特色都需要一定的与之配套的特色校本课程作为支撑,没有一定特色课程支持的学校,是难以创建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办出学校特色,因此学校特色就成为了衡量校本课程开发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是校本课程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地方课程开发相对应的,以学校、教师为决策主体的课程开发模式。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相似文献   

10.
正一、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校本课程"简单地说就是以学校为根本,学校能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在对本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依据学校本身的教学特点去选用适合本校实施的校本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20世纪中叶,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兴起"校本课程开发"思想,它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全国范围内课程开展的一些不足之处,以学校为根本,开展课程研发,使课程政策的制定能够全民参与或者多数人参与,通常是由学校校长、专业科任教师、课程研究员、学生以及其家长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制定、实施和评估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