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及问卷调查等方法 ,对辽宁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参加体育锻炼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辽宁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全国大学生同年龄组水平 ,男生相对好于女生 ,城市相对好于乡村。中等偏上运动量对男生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 ,中等偏下运动量对女生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 ,长期坚持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北京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 表明,北京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全国大学生同年龄组水平,男生相对好于女生,中等偏上运动量对男生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中等偏下运动量对女生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长期坚持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浙江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参加体育锻炼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改变联系密切,对调节和缓解大学生因学习负担而造成的心理压力有良好的效果.长期坚持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新疆高师大学生运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新疆高师1147名大学生,对他们体育锻炼运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新疆高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好于全国大学生同年龄段水平;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性别差异;体育锻炼运动量总体上分布比较均衡;中等运动量对大学生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其作用主要集中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上,而对精神病性因子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高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SCL-90、PARS-3对我国高师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体育锻炼运动量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被测量的423名大学生中,进行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性、编执、精神病性等症状方面其因子均值明显低于小运动量沐育锻炼者;大运动量者的躯体化、敌对性症状明显比中运动量者严重。因此,改变现今只在一、二年级大学生中开设体育课的传统做法,在一至四年级大学生中普遍开设中等运动量的体育课,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PARS-3、GQOLI对体育锻炼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276名大学生中,进行中等运动量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最强.因此,改革学校体育,使学生树立健康观念,培养自我体育能力,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及终身体育的生活方式,对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增强主观幸福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大学生运动量等级与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运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和关注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探讨体育运动量等级的大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全国大学生同龄段水平;性别差异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不大;不同运动量等级的锻炼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其中参加中等运动量等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优。  相似文献   

8.
体育锻炼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PARS-3、CQOLI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及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76名大学生中,进行中等运动量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主现幸福感最强。因此,改革学校体育,使学生树立健康观念,培养自我体育能力,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及终身体育的生活方式,对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增强主观幸福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运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等对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共计7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手机依赖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1)大学生体育活动等级处于中低等水平,主要表现为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较小、运动时间较短、运动频率较低、运动量较少;男生体育活动等级明显高于女生,文科生体育活动等级显著低于理科生。(2)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手机依赖程度普遍较深;男生手机成瘾倾向显著低于女生,文科生手机成瘾倾向明显高于理科生。(3)大学生体育活动等级与手机成瘾倾向存在显著负相关,不同体育活动等级的手机成瘾倾向及其各维度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从无运动量到中等运动量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中等运动量与大运动量之间无明显差异。(4)除突显行为外,人口统计学指标和体育活动等级均能显著预测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其中,性别指标显著正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体育活动等级显著负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减轻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且中等运动量的体育活动能够显著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10.
以无锡及周边地区6所高校为例,通过对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主动性及锻炼时的择项倾向性行为的调查分析,发现女大学生锻炼的主观认识及锻炼行为状况与普通女性相比,她们的意识更具时代特征,她们的行为也更具时尚特征。她们把体育锻炼看作是一种体现自身价值的参与过程。提出了今后加强高校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体育锻炼思想认识的引导和如何更好地开展好高校女生的体育课教学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