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 ,公元 2 2 1年 ,关羽走麦城 ,兵败遭擒 ,拒降 ,为孙权所害 ,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一日 ,马忠上表 :赤兔马绝食数日 ,不久将亡。孙权大惊 ,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 ,人言其精通马语。马忠引伯喜回府 ,至槽间 ,但见赤兔马伏于地 ,哀嘶不止。众人不解 ,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 ,抚其背叹道 :“昔日曹操做《龟虽寿》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义 ,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 ,亦未见君如此相依 ,为何今日这等轻生 ,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  相似文献   

2.
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 ,公元 2 2 1年 ,关羽走麦城 ,兵败遭擒 ,拒降 ,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一日 ,马忠上表 :赤兔马绝食数日 ,不久将亡。孙权大惊 ,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 ,人言其精通马语。马忠引伯喜回府 ,至槽间 ,但见赤兔马伏于地 ,哀嘶不止。众人不解 ,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 ,抚其背叹道 :“昔日曹操做《龟虽寿》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义 ,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 ,亦未见君如此相依 ,为何今日这等轻生 ,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  相似文献   

3.
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义,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陨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  相似文献   

4.
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冯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作《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义,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  相似文献   

5.
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考作文的开放 ,高考作文成功的秘诀何在呢 ?依愚之见 ,有以下几点 :一、功底深。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因为 :审美熏陶深 ,才能触类旁通 ,左右逢源 ;文化积累厚 ,才能博古通今 ,融会贯通 ;文学修养好 ,才能才华横溢 ,激活积淀。这样 ,才能成就高考佳作 ,获得作文高分。否则 ,就可能缺乏广度 ,缺少深度 ,没有蕴涵 ;弄不好还会出现差错 ,闹出笑话 ,留下笑柄。如此 ,高分尚不可得 ,还谈什么高考佳作。 2 0 0 1年高考江苏满分作文《赤兔之死》 ,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 ,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 ;通过赤兔马与伯喜的对话 ,显…  相似文献   

7.
岁末年初,夜读《三国》,听一阵钟声响,笔者猛然记起2002年乃农历壬午年,生肖马,不禁灵机一动,用这三国故事化做一束“马”谜,以博诸君一乐。1.说《三国》中的马,不能不说那著名的赤兔马。且看第一谜:“赤兔殉主”,打《三国》一人名。话说第七十七回,关羽败走麦城,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数日不食草而  相似文献   

8.
伯(喜否)是春秋后期吴越争霸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司马迁为了突出自己的“一家之言”,在刻画这一人物时常弃《左传》而另采他说。通过比较分析,本文剖析了伯喜否被史家丑化的缘由,并探讨了司马迁撰述先秦人物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赤兔马害关羽被俘"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赤兔马可算是名马的"形象代言人"了,这匹三国时期第一名马和当时的一些战将、谋士一样几次易主,最终寻得武圣人关羽,然后一心一意陪伴左右,直至关羽被东吴俘获并斩首。随后它被孙权赏给了在麦城擒获关羽的东吴将领。不过赤兔马感念关羽的仁义,在其死后绝食而亡。不过,"人有失手,马有失蹄",赤兔马也不是万无一失的。当年关羽败走麦城时,中了东吴的埋伏,关公  相似文献   

10.
“英发”统编教材注释为: “英俊奋发。形容周瑜气概俊伟。”据《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载孙权曾与陆逊论周瑜、吕蒙:“公瑾雄烈,胆略过人”,吕蒙智勇双全可与之相比,“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吕蒙不喜读书,因而在“言  相似文献   

11.
面对文题,一番搜肠刮肚之后,未必会文思泉涌。此时,文章的素材依旧,立意依旧,结构依旧,该如何写出一篇令人耳目一新的佳构妙作呢?倘若能在文题允许的情况下,巧妙地变换一下文章叙述主体的视角,文章就会格外引人注目,从而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物的视角即文章以动物、植物或物品的眼光来描写人物、叙述事件、评判事件行为。如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将赤兔马拟人化,借赤兔在同伯喜的对话中,重塑关羽,通过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文章转换了叙事的视角,顿将原作故事“陌生化”,获得了极佳…  相似文献   

12.
建安二十四年秋,东吴偷袭荆州,关羽遇害,其坐骑赤兔马被俘后数日不食草料而死。每读到赤兔马绝食殉主的情节,我都不禁泪下。为了赤兔马的忠义和它那种通达人性的情感。每当想到赤兔马,我还会想到项羽的乌骓马。据《史记》载,项羽将于乌江自刎之际,对劝其逃过乌江的乌江亭长说:“公知吾骑此马5岁,所向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随后,他便刎颈而亡。遥想当年乌江畔乌云密布,老亭长牵着满身创伤的乌骓马乘舟远去,乌骓马立于舟头,冲着西楚霸王的尸体仰首悲鸣,浑身战栗不已……项羽死后数日,乌骓马也含泪绝食而亡。这种忠于主人的动…  相似文献   

13.
陆逊跟随孙权时间很久、功劳很大。早年,孙权还把孙策之女嫁给了他。吕蒙死后,陆逊成为抗拒魏蜀两国的主要支柱。但孙权对陆逊的重用,主要在军事方面,始终没有交给他军政大权。最后孙权令陆逊代顾雍为丞相时,虽口头上说:“有超世之功者,必应光大之宠。怀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但事实是:孙权既不听从陆逊屡求保安太子、黜降鲁王之谏,又相继流放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诛杀亲近陆逊的吾粲。孙权更“累遣中使责让逊”,使逊“愤恚致卒”,逼死了陆逊。  相似文献   

14.
孙权爱将     
孙权以吕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吕蒙未及受封而疾发,权迎置于所馆之侧。所以治护者万方。时有加针,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已而竞卒,年四十二。权哀痛殊甚,为置守冢三百家。  相似文献   

15.
桑哲(以下简称桑):何老师负责江苏省语文高考阅卷多长时间了?何永康(以下简称陆):从78年恢复高考开始,一直负责江苏省语文高考阅卷。桑:自从2001年高考作文中江苏省的蒋昕捷同学的《赤兔马之死》引起轰动以后,现在高考每年都有很多学生用文言文答卷,您对语文高考答卷中用文言文写作有什么看法?何:我们不提倡用文言文答卷,但有很优秀的文章我们也欣赏。像蒋昕捷同学的《赤兔马之死》,今年江苏省高考又有一个学生用文言文答卷,写得非常好,写的好像是《善始之能》,是骈体文,四六句,远远超出了基本知识,基本功很深厚。北大面试的时候正好这篇文…  相似文献   

16.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者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这是江苏省高考中一满分作文。也是令人拍  相似文献   

17.
词语趣谈     
老子“老子”现在是指父亲。有些不讲“语言美”的小青年还喜欢常把它挂在嘴上,以为是个时髦的词。其实这个词的资格很老,《后汉书》里就出现了这个词。《三国志·甘宁传》记载:甘宁率百骑劫魏营以后去见孙权,“孙权喜曰:‘足以惊骇老  相似文献   

18.
节选自《资治通鉴》的《赤壁之战》一课,有鲁肃对孙权、刘备、诸葛亮的三段谈话,读来颇感耐人寻味。 鲁肃得知刘表死,即对孙权说:“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在这里,鲁肃指出了荆州之地重要的战略地位,分析了“刘表新亡”后荆州方面的形势及孙权方面应采取的相应对策,并自请“奉命吊表二子”、“及说备使抚表众”,  相似文献   

19.
春:正月②。曹操进军濡须口,号步骑四十万.攻破孙权江西营,获其都督公孙阳。孙权率众七万御之。相守月余。操见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如刘景升儿子③。豚犬耳!”权为笺与操,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④.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操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撇军还。  相似文献   

20.
在人们的心目中,诸葛亮的《隆中对》最先提出三分天下的大势。但实际上首料天下三分应是鲁肃。鲁肃在汉末军阀混战中,与周瑜一同投奔“威震江东”的孙策后又辅佐刚即位的孙权,很受赏识。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的一天,孙权大会群臣后,单独留下鲁肃“合榻对饮”,孙权说:“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政。君既惠顾,何以佐之?”鲁肃回答说:“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之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