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之洞是晚清名学,他的《书目答问》为当时学子指出了治学门径,本从五个方面揭示了其体系,对更好地使用该书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晚清地方督抚与近代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时期从地方到中央兴起了创建公共图书馆的热潮,本文通过端方、张之洞等在近代创建公共图书馆过程中做出的突出贡献,说明晚清督抚在中国近代图书馆建设事业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书长廊     
《中国图书评论》2011,(6):127-128
晚清名臣的强国之梦张之洞/王凤翔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11该书从张之洞的青年时代写起,从中举人,考进士,慈禧亲点为探花,任职翰林院。重点写他参与的历史事件中,担任两广总督、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相似文献   

5.
周强 《湖北档案》2011,(9):40-41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香涛,河北南皮人,清同治进士,历任湖北学政、四川学政,倡导经史实学。后擢升山西巡抚、两广总督,再任湖广总督,其间两次署两广总督。1907年晋升为体仁阁大学士,官至军机大臣(兼管学部),卒谥文襄。张之洞是晚清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6.
梁鼎芬(1859--1920年),字星海,号节庵,广东番禺人。曾任直隶州知州、武昌知府、湖北安襄郧荆道、湖北按察使、布政使等职。早年以科举入仕,授翰林院编修,中法战争期问入张之洞幕。作为张之洞幕府的得力干将,他参与了张之洞大部分政治活动,二人关系颇为密切。他们二人的关系是张之洞幕府中的一个典型代表。研究梁鼎芬与张之洞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维新时期,张之洞与维新报刊之间的互动交往表现出了五种方式,在这复杂的互动交往过程中,对于报刊是什么这个问题,中央与地方之间尚未形成一致的认知和控制体系。以张之洞为代表的地方督抚们在晚清"督抚擅权"与"中央集权"的权力结构下,在与维新报刊的交往过程中以督抚利益为基础,并扮演着核心的交往角色。整个交往秩序体现了极其明显的地方性特征,并缺乏制度、法律等清廷制度体系的参与。交往秩序显得离散和无序,形成了一套具有晚清特色的报刊交往格局。  相似文献   

8.
汪康年出生在一个中国遭遇剧变的时代,他的一生与时代命运紧密相连。早年在科举道路上苦苦挣扎,30岁中举;一年后,担当湖广总督张之洞孙辈的家庭教师,视野、社交都得到扩大,为以后从事新闻业打下了基础。37岁到上海独立办报,任《时务报》报馆经理,成为维新派的实干家。一生中直接创办了6种民营报刊,多次率先借鉴外国经验,对报纸编排形式进行改革创新,探索报刊内容与形式的最佳结合。此外,他还曾协助策划创建过中国第一家总部设在国外的民营国际通讯社,为国家争取海外话语权。作为近代新式民间报人,他为中国近代报刊新闻事业发…  相似文献   

9.
李提摩太(TimokhyRichard,1845-1919),英国人,1869年来华传教,1875年第一次与李鸿章交往,后又与山东巡抚丁宝祯、山西巡抚曾国荃及张之洞等清廷大员往来甚密。他能言善辩,颇受清朝高官崇敬,在山西传教和救灾中,做了一些善事,平阳府即给其树通德碑,曾国荃赠其功德牌。1890年,他出任天津《时报》主笔,发表评论200多篇,站在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立场抨击中国封建统治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提出所谓改革主张,并汇集成《时事新论》正式出版,以期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纳入西方殖民地体系。1891年…  相似文献   

10.
《书目答问》是一部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目录图书。它是晚清著名政治家、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为了解决“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的问题,而为诸生专门开列的图书书目,分门别类,再按时代先后排列,于其重要处,加按语评点。张之洞在书中强调的不是科举考试的“时文”,他认为读有用书“可用以考古,可用以经世,可用以治身心”,这是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基于此,张之洞要求诸生突破科举考试对图书内容的限制,注重经世致用。《书目答问》所开列书目,以当时通行版本为主…  相似文献   

11.
向元芬 《湖北档案》2006,(12):39-40
19世纪80年代末,位于武昌的湖广总督署有幸迎来了它的新主人,他就是日后主政湖北近20年,开启湖北武汉近代工业先河,奠定武汉近代化基础的晚清名臣张之洞.  相似文献   

12.
周小华 《出版科学》2005,(2):77-77,76
皮明庥先生著<一位总督·一座城市·一场革命--张之洞与武汉>(武汉出版社出版),系统地阐述了晚清一代名臣张之洞督鄂时的治绩,以及他对武汉城市近代化作出的奠基性贡献,并用大量事实揭示了武汉近代工商业的迅猛崛起、当时堪称一流的教育兴革和称雄江南的新军编练等与辛亥首义之间的深刻而复杂的联系,这为我们重新认识张之洞的历史作用,认识辛亥首义在武汉爆发的社会历史根源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清末重臣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河北南皮人。他在近代名声颇大。论功名,他于1863年进京会试,高中“探花”。论职务,他历任山西巡抚、湖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要职。论功绩,他是洋务派巨擘,大办近代工业;参加过中法战争,以新式装备编练新军;设新式学堂,多次派遣学生赴日、英、法、德等国家留学。在全国首采近代教育体制的也是他……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张之洞在办报方面也发挥了不少作用,虽然他未曾亲自办报。  相似文献   

14.
清产核资档案是企业在进行清产核资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专门档案。对于清产核资档案应当如何归类(即应当把清产核资档案划分到哪一个一级类目中去)的问题,游兆玲同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认为“清产核资的登记表应归属于会计档案的类别”(见《山西档案》2001年第1期),笔者则认为清产核……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4,(5)
《时务报》是戊戌维新时期倍受社会各方关注的重要期刊,张之洞对《时务报》的发刊、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维新运动不断深入,曾受张之洞优礼有加的康有为梁启超与其产生了不可调和的政治矛盾,《时务报》大肆宣扬康派学说,突破了张之洞维护封建朝廷的"底线",张之洞转而力挺汪康年创办《昌言报》。张之洞对《时务报》态度转变的深层原因是其文化信仰和从政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证了张之洞一通手书信札,通过试读信札内容,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张之洞对中国近代教育作出的贡献,也从中展示了张之洞书法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7.
刘忠 《兰台内外》2006,(6):54-54
张之洞的薄礼有一年,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回老家探亲,正遇上他的一个本家姑姑谢世了。出殡那天,张之洞在灵棚前行了跪拜礼,马上便有人把他领进了账房。账房老先生问道:“张大人今日有多大赏赐呀?”张之洞不慌不忙从身上摸出四两银子,轻轻往桌上一放,说:“大家一看便知。”“怎么  相似文献   

18.
张之洞,清末洋务派首领。字孝达,一字芗涛,又作香涛,号壶公,无兢居士,谥襄。生于清宣宗旻宁道光十七年问(1837年),卒于清溥仪宣统元年(1909年)。直隶南皮(今河北宁津)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他乃父名镆,字又甫,号春潭,历任知县、知州。张之洞自幼读书,他父亲聘请有  相似文献   

19.
张之洞是清朝洋务运动的后起之秀。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看,张之洞不仅是洋务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洋务运动的终结者。他的经济思想既接近传统,又颇具改革精神。张之洞经济思想实践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和布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徐致祥曾劾张之洞,用语很伤人心。当时张之洞督抚湖北,搞洋务运动,兴企办厂,实业救国,曾经读的是四书五经,念念报告,做风化官也还凑合;转业搞五行八作,当CEO,对从没学过MBA之张之洞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