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韬奋的笔名     
邹韬奋,原名邹恩润,韬奋是他的笔名.韬奋的意思: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的奋.一面要韬光养晦,一面要奋斗不息.除了「韬奋」之外,他还用过各式各样的笔名:一九一五年谷僧谷曾一九二七年心水思退沈慰霞因公惭虚秋月落霞春风润一九二八年孤峰清风云霄静渊愚公韬奋一九二九年笑世一九三二年奋奋一九三三年邹韬奋捂  相似文献   

2.
飞花拾零     
邹韬奋和韬奋新闻奖邹韬奋(1895——1944),原名恩润,韬奋是他主编《生活》周刊的笔名,是“韬光养晦”、“奋斗不懈”之意.韬奋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政治活动家、著名评论家、杰出的新闻出版工作者.  相似文献   

3.
鲁迅——一九一八年四月《新青年》杂志发表了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作者署名“鲁迅”,这是周树人第一次使用这个笔名。一九二○年底,他曾向他青年时代的同窗好友许寿裳解释过笔名的来历:(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一九一九年九月十一日在《学灯》副刊上发表第一批新诗时,始用笔名“郭沫若”。郭沫若是四川乐山县沙湾镇人,他曾对日本留学时的同学范允藏说过:“我的名字‘沫若’是由我故乡的两条河:沫水和若  相似文献   

4.
《现代出版》2011,(1):F0002-F0002
邹韬奋(1895—1944),原名思润,祖籍江西余江。1928年开始正式使用笔名“韬奋”,取意“韬光养晦”和“奋斗不懈”。1926年,他接手《生活》杂志。两年间使杂志印数由2,800册上升到15.5万册,成为当时销量最大的期刊。  相似文献   

5.
邹韬奋的编辑生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邹恩润,“韬奋”是他从1928年起经常使用的笔名,表示要韬光养晦,奋斗不懈的意思;祖籍江西余江县,生于福建延平,一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和革命救国事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著名的新闻记者和出版家、政论家。1944年,他不幸在上海病逝,延安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由周恩来、邓颖超、周扬等拟订并经毛泽东批阅的《纪念和追悼韬奋先生办法》,周恩来亲笔加上了“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的内容。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一致确认先生是中国新民…  相似文献   

6.
韬奋的小言论,是我国新闻事业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自《生活》周刊第2卷47期开辟“小言论”专栏至1933年7月被迫流亡国外,韬奋从未间断亲自撰写小言论。根据笔者的粗略统计,仅署名“韬奋”的小言论就有400多篇。韬奋所写的小言论,  相似文献   

7.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邹恩润,江西宗江人。是我国杰出的政论家、新闻记者、出版家,也是一位著名的编辑家。他的编辑实践和有关编辑工作的论述,是一份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的优秀遗产。韬奋于1944年写《患难余生记》时说,他“差不多出了学校就踏上编辑之路”。1937年9月20日,他为上海的《立报》写的一篇《同道相知》的文章中也说:“时光过得真快,我这后生小子,不自觉地干了15年的编辑。为着做了编辑,曾经亡命过;为着做了编辑,曾经坐过牢;为着做了编辑,始终不外是个穷光蛋,被靠我过活的家族埋怨得要命,但是我至今‘乐此不疲’,自愿‘老死此乡’。”这是韬奋对自己的编辑生涯最简明的概括。  相似文献   

8.
1月28日午休时,笔者在网上看《新京报》的“评论”板块,竟然发现重稿:“综合评论”刊出题为《利息税早该调整了》的文章,署名“易宪容(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经济评论”刊出题为《利息税早就该调整了》的文章,署名也是“易宪容”。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史研究者一致认为,民国初年新闻界著名的新闻记者,首推黄远生和邵飘萍。黄远生(1885--1915),原名为基,字远庸,笔名远生,江西德化(今九江)人。16岁即为“秀才”,20岁中“举人”,21岁中“进士”,后到在日本学习法律,回国后,做官两三年后,开始致力于新闻实践工作。曾先后担任《申报》、《时报》的驻京记者,并积极为《东方日报》、《国民公报》、《亚细亚报》撰稿,还主编过《少年中国》周报和《庸言》报。  相似文献   

10.
署名要严格     
写文章署名的问题,作为文坛上的一件事情,也颇有些讲究,它有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风方面的问题。旧社会的情况不谈。新中国成立后,写文章署名,都由作者自便,真名也行,笔名亦可,作者们都郑重其事,风气是好的。谁知到了“文化大革命”,文章署名上也来了一场靠大革命”。“四人帮”反对报刊文章由个人署名。他们有个奇特的逻辑:“工人造机器不署名,农民打粮食不署名,你们知识分子写文章还署个什么名?”连稿费也取消了。但见各  相似文献   

11.
“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这段话,是我国著名出版家韬奋(原名邹恩润)逝世后,毛泽东同志对他的崇高评价。韬奋一生从事编辑出版,自始至终把“服务精神”奉为信条,并把“发展服务精神”作为他领导的生活书店的三大目标之一,可以说,“服务精神”是韬奋编辑出版思想的精华。 一  相似文献   

12.
1849年7月《致死的疾病》原书出版时,其署名是"安提一克里马库斯(Anti-Climacus)".这早已不是索伦·克尔凯郭尔(1813-1855)第一次用假名(笔名)发表著作了.这个假名写作者的假名甚至不止一个,比如,他在发表《哲学片段》(1844)和《<哲学片段>一书最后的非学术性附言》(1846)时的署名是"约翰尼斯·克里马库斯",而更早的《恐惧与颤栗》(1843)的署名则是"沉默的约翰尼斯".  相似文献   

13.
武侠小说大家金庸的本名也许没有他的笔名更为人所知。他的笔名由来也是许多人知道的:1955年,金庸因友人介绍开始写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动笔之前,他从未想过要使用笔名。小说在《新晚报》连载时,主编希望他选一个具有“侠士味”的笔名发表。几乎是不假思索,金庸将他的本名查良镛的镛字拆开,于是如雷贯耳的笔名“金庸”便由此产生。此外,金庸还有“姚馥兰”、“林欢”等笔名。姚馥兰由英文。您的朋友”(Your Friend)读音而来。当时香港报纸副刊相当男性化,金庸就以一个女性化名字写影评,冲谈一下男性的阳刚气。“林欢”的笔名也是金庸写评论用的。  相似文献   

14.
阮观荣 《青年记者》2008,(11):51-52
有了范长江新闻奖,还有必要设韬奋新闻奖吗?为什么不用“邹韬奋”的姓名而用“韬奋”笔名设奖?邹家华副总理能给用他父亲“笔名”命名的“韬奋新闻奖”题字吗?本文讲述了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几家报纸对鲁迅使用笔名的数量说法各异,莫衷一是,使人不知该相信谁的。《中国教育报》1999年11月2日第4版,《鲁迅笔名浅谈》一文中说:“鲁迅用过的笔名达140多个。”辽宁的《青年知识报》1999年11月3日第三版,在题为《鲁迅的笔名与爱憎》一文中说:“鲁迅的笔名共有130多个。”《天津老年时报》2001年9月15日第四版,在题为《鲁迅笔名知多少》一文中说:“鲁迅使用的笔名大约有158个。”上述三报三种说  相似文献   

16.
“小言论”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邹韬奋主编兼主笔的《生活》周刊上言论专栏的名称,是三十年代初盛誉报坛,蜚声中外的一种新闻评论。《生活》周刊创刊于1925年10月11日,次年10月由韬奋接任主编。1927年9月25日,即从2卷47期起,于首页辟设“小言论”专栏,并由韬奋亲自署名主持笔政。一以贯之,直至1933年7月韬奋因名列国民党特务暗杀名单被迫出国流亡为止,经初步统计在六年不到的岁月中,一共撰写刊发417篇小言论、期期按时刊出,从未间断。即使在染病之日,韬奋也坚持在病榻上或提笔或口授进行撰述。小言论虽小,短则七、八百字,长则千余字,韬奋却视之为类乎该刊的社评,精心撰写,从未懈怠。开始时每期一篇,后来几年增加为二、三篇。正如他自己在  相似文献   

17.
据《新闻出版报》:旨在弘扬韬奋精神,支持新闻教育事业,促进新闻人才新苗成长的“《改革月报》韬奋新苗奖”4月8日在京设立。该项奖励由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主办,领奖对象为全国高等学校新闻院、系(专业)高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18.
今年3月初 ,不断有朋友打电话询问我何时调到了中国社科院 ,这“无厘头”消息弄得我如坠五里雾中。我始终在北京市属一家科研单位工作 ,从没有过调动念头 ,这是哪来的消息啊?原来朋友们在《北京日报》2002年2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改革报》等多家报刊见到署名新华社记者邬焕庆的一篇报道《他们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一位专家眼中的民工》。文中称“老石是中国社科院的一名专家” ,而我的笔名“老石”,圈内尽人皆知 ;文章内容与我的科研项目———三农问题也有关。我找来报纸一看 ,原来是我发表在2000年5月3日的…  相似文献   

19.
曾彦修     
一目 《出版参考》2009,(1):M0002-M0002
曾彦修,笔名严秀。1919年生于四川。抗日战争爆发后奔赴延安。1944年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1949年后历任《南方日报》社长、人民出版社社长等。他用“严秀”笔名发表过大量杂文,如《论睁眼看世界》、《从“孟德新书”失传说起》、《九斤老太论》、《论“歌德派”》等。著有《严秀杂文选》等。  相似文献   

20.
1995年4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1995年(第二届)“韬奋新苗奖”评选结果公告。“韬奋新苗奖”是全国高校新闻专业学生的最高奖,它由中国新闻教育学会、《改革月报》编辑部及韬奋新苗奖基金会评选。今年,全国共有40余所高校的新闻专业学生参与角逐。在124名获奖人中,新疆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有五人获得四个三等奖和一个提名奖。他们能在2000多名大学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令人钦佩。笔者特意走访了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