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洪增 《大观周刊》2012,(11):68-69
文森特·梵·高与爱德华·蒙克是西方的两位伟大艺术巨匠,他们生活于同一个时代,同样经受着生活的磨难。然后都将人生经历、人生感悟、人文思想、人生之爱通过艺术之窗外化,凝结成一幅幅感人至深、震撼心灵的杰出画作。走进他们的画作.就会走进他们的艺术空间,走进他们的艺术空间,就会发现一个更加深邃的,将人生艺术与艺术人生相融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冬日的一个下午,带着透骨的严寒,我们按约定时间走进孙副市长办公室。满桌的文件、资料,让人觉得像是走进了一位学者的书房。孙副市长正埋头研究一份关于档案工作的材料。看到我们进来,他立刻起身,安排我们在他办公桌对面坐下,并招呼秘书端上热腾腾的茶水。满身的寒气顿时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3.
<正>看过肖景志的画,你会惊叹,为什么他会捕捉到自然界那么美妙的瞬间。在他的画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林中有婆娑的光影在闪;潺潺的溪流仿佛伴着春光哗哗作响,跳跃的松鼠在落叶上觅食……一幅幅作品使你仿佛走进了人间的仙境,而他却说,如果你在山林里住上几年,细细地品读,你也同样能感受到这一切。13岁时,肖景志跟随林口县一个中学的美术老师,学习了两个月的素描。在那里,老师不仅教他绘画的基础,而且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走进他的卧室,就被一幅幅隶、楷、草、篆书法作品吸引住了。然而,谁能想到,这些作品竟出自一个退伍军人——响水县商业局王金龙之手呢?如果说,“美”是书法艺术的核心,那么“苦”则是攀登艺术之巅的阶梯。王金龙就是这样走过来的。1981年10月,王金龙携笔从戎,来到孟良圄战役所在地的山东省莱芜市某部当兵。在紧张的军营生活中,从小就爱好书法的小王白天参加沙D练,晚上铺纸儒墨。为了不影响此友歇息,他用纸糊了个灯罩,扣在本来就不大亮的煤油灯上,以床代桌,不停地写呀、写··,…精彩的文艺演唱、欢乐的相声晚会、激烈…  相似文献   

5.
张志霞 《大观周刊》2012,(32):240-240
我曾教过这样一个男孩;父母均是高级知识分子,且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从小便博览群书。非常广泛,应该称得上颇有才气。然而.就这样一个孩子,在一节美术课上,却画出这样一幅画。老师要求画一幅画,把你心中最美好的事物表现出来,同学们都展开自己的想象,一幅幅憧憬美好未来的嘶面展现在老师面前,老师一页一页地批阅学生的图画作业,这时,一幅与其他图画极不协调的画面展现在老师面前——一个法国大革命时代的“断头台”上,躺着一个人.头颅已经被砍下来,鲜血满地,画面阴森恐怖。  相似文献   

6.
他,年仅26岁,可荣誉的桂冠却一摞一摞的:在报刊上发表照片140多幅,其中3幅5次荣获省级以上奖励,一幅被摄影名家誉为传世之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河南分会;连续三年被评为第二炮兵和《长缨》杂志优秀通讯员;部队党委先后为他记了四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然而,他竟是一个“兵”。小吕从小生长在偏僻的川北山区,上中学时就喜欢摆弄照相机。1979年隆冬,他踏进了解放军大学校的大门。他搞摄影的业余爱好,得到了领导的热情支持。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  相似文献   

7.
1996年,对于伍龄不满两年的天津警备区某师防化连战士王永刚来说,又是一个丰收的年头:6月,他的一幅行书作品《赤壁》,被中国华夏书画大赛组委会选中,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还因此,他被中国华夏书画艺术人才研究会吸收为会员,收到了研究会寄给的大红烫金字证书;8月,他的一幅隶书作品《山园小梅》寄出后不久,就被山东省书画院展出,并被聘为中国四方书画函授中心教授。喜讯一个接一个传来又传开,小王在军营一下子成了新闻人物,迎来的尽是羡慕的目光。早在1995年他当新兵时,就已成为“宝贝”:连队想安排他当文书,机关…  相似文献   

8.
50多年前在上海老西门中华大戏院附近总是出现一个小男孩,他常常盯着琳琅满目的电影广告流连忘返,他多想进去看一看啊!可是他家里没有钱。后来这个戏院一位善良的老职工让小男孩每个星期日来帮助分发电影说明书,只要不是客满,发完了就可进去看电影,就这样男孩走进了电影院,从此迷上了电影,这个小男孩就是我。  相似文献   

9.
5月4日,空降兵某部大礼堂内,一幅幅苍劲有力、洒脱俊雅的书法作品,一张张栩栩如生、生动传神的美术作品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可是谁能想到,成功举办这次书画展的竟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战士。他就是空降兵某部放映员、二级士官王德魁。  王德魁自幼就对书画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读初中时,他就开始发表书画作品。1993年12月,王德魁带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和对绿色军营的美好憧憬来到了空降兵某部新兵连。火热的军营生活更加激起他的艺术灵感和创作激情。训练之余,他拿起了手中的笔,不停地写呀,画呀。  营区外面有一个荷花池。为了能…  相似文献   

10.
我在光明日报先搞副刊、后搞电影评论、而后又编副刊的那些年里 ,结识了一批青年朋友 ,有的至今还保持着联系。记得我到文艺部当美术编辑不久 ,一个青年人来到编辑部 ,他衣着随便 ,不修边幅 ,一头乱发像一丛野草 ,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 ,腋下夹着一幅白布蒙着的油画。他自我介绍 ,他是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的学生 ,画了一幅画想请编辑看看。我帮他把白布揭开 ,一看是一幅人物画 ,画面的正中是一个女邮递员 ,两手握着身旁的自行车把 ,画名叫《信鸽》 ,我觉得此画不错 ,人物形象美丽生动 ,心里暗想可以刊用 ,就请老美编、版画家荒烟(已故)来看 ,…  相似文献   

11.
走进美国主流频道,这似乎是一幅不错的图景。节目互换,不过是政府为传媒开放找的一个公众可以接受的理由  相似文献   

12.
木东  力茗  柯根松 《今传媒》2006,(4):9-10
他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在大学时代,他就开始写一些言论、小品文、随笔等,发表在《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报刊上;大学毕业后,他走进报社,开始了长达19年的新闻生涯,其中14年是在理论评论部;后来,他走进高校,成为一名新闻评论教育学者。不管他的身份如  相似文献   

13.
1.调羹麦克走进餐馆,点了一份汤,服务员马上给他端了上来。服务员刚走开,麦克就嚷嚷起来:“对不起,这汤我没法喝。”服务员重新给他上了一个汤,他还是说:“对不起,这汤我没法喝。”服务员只好叫来经理。  相似文献   

14.
<正>认识蓝宇三年多了,今天是第二次见面。机缘总是巧合,恰好的时刻,让我走进他的画室。甫一开门,迎面墙上一幅山水,山林悠然,飞涧惊鸿,氤氲雾气腾射出绵延的自然生命力量,让人顿感舒朗,仿若  相似文献   

15.
洗尘     
《全国新书目》2013,(3):46-47
一个伟人的生命价值不久前参观了周恩来总理纪念展览。展览就设在天安门广场的东侧,大会堂对面的历史博物馆里。展览举办虽已两年,但两年来参观的人从第一天起就云集门外,直到现在并不削减。展品涉及总理从学生时期在天津、北京搞五四运动,到他为革命事业战斗到最后一息,大概有上万件吧。这些文物忠实地记录了周总理的一生,它一件件、一幅幅,静静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6.
金秋的一个星期天上午,退伍军人、现任大丰市草埝镇党委书记单金德正利用业余休息时间,拿着照相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咔嚓”、“咔嚓”地抓拍乡镇新貌镜头。这时,只见邮递员送来一封从北京来的信,打开一看,一幅“渔歌唱晚”的大幅照片在农民日报一版报肩显目位置作特别设计刊出。望着所拍的图片又一次登上中央级报刊的大雅之堂,单金德很是激动,一时沉浸在喜悦的幸福之中。要知道,这里面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啊!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镜头外的镜头,去领略一下他是如何登上成功阶梯的风采吧。  1单金德曾是一个1969年入伍的老兵,8年…  相似文献   

17.
一、鲁迅先生怎样读报,怎样在写作中运用报纸上的材料在我的印象中,他读报是不费很多时间的,每天报来,看得很快。但是他的记忆力很好,有些他认为是有用的材料,记得很牢。要用的时候,一翻报纸,就能找到。有一次他要我替他找一个报上的材料,我翻遍了报纸都没找到,后来他告诉我到某报的某月某日第几版的角落处去找,果然就找到了。我看报的时间比他多,他不以为然,认为不需要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因为旧社会的报纸,大多是无聊的黄色新闻,或者是国民党的官方消息,不值得花太多的时间。他在写作中大量运用报上的材料。他也做剪报工作。上海的鲁迅博物馆里,保存着一本剪报集,剪贴得很整齐,每页上还有标题、批语。这些资料大部分是从《申报》、《大晚报》上剪下来的,有一个中心思想(主题可能是反蒋的,记不清了)。他当时打算运用这些资料写一篇东西的,后来没有写成。他运用报上材料写东西的本领很大,他常常利用反动报纸的材料作为反面教材。翻翻鲁迅的杂文就很  相似文献   

18.
“对于我们大多数作者,他是一位和善而又顽强的编辑。他用他的学问、热心和蔫蔫的坚持性征服了许多作者,使你一看到他就觉得还欠着《十月》的文债。他不吵闹,不神吹冒泡,也不是万事通、见面熟式的活动家,但他自有他的无坚不摧的活动能力。”这是王蒙为张守仁的散文集所作的序中的一段。作家的笔,最善于画像,看了这一幅,你就可以想象出一个活脱脱的张守仁来。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由武威地区书协、武威市文化馆、兰州军区文化工作站和兰州军区某部联合为一位普通士兵举办了书法作品展。在武威市文化馆,一幅幅苍劲有力、豪放飘逸的书法作品,吸引了军内外400多名书法界人士前来观展。  这位普通的士兵名叫朱志杰,是兰州军区某部电影队放映员。出生于甘肃省陇西县的朱志杰,从小酷爱书法艺术。1992年,他怀着在军营成才的梦想,走进了部队这所“大学校”。平时连队训练紧张,他忙里偷闲,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找来废报纸练笔。连队领导被朱志杰这种痴爱书法的精神所感动,破例作出决定,把连队的储藏室腾…  相似文献   

20.
朋友李汉是个玩艺术的人,玩得很前卫,圈里的朋友给他写过一首《尿迹中诞生的维纳斯》诗: 你要想玩艺术就去找李汉 李汉这家伙喜欢上公厕 李汉这家伙在尿迹中寻找美 李汉这家伙在尿迹中诞生了维纳斯 有一天李汉真的给你送来了两幅摄影作品,一幅题为《维纳斯诞生之一》,一幅题为《维纳斯诞生之二》,他说都是在公厕的墙上拍摄的,两幅图片都参加过艺术巡回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