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做为一名记者,特别是驻地记者,不管你是否愿意都会遇上各个部门、各种类型、各种级别、各种内容的会议。笔者以为,如果抱着了解情况、发现线索和采写有价值新闻的目的,就少有不值得参加的会议,只要你的时间允许。因为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会议是新闻的重要渠道之一,会议新闻做为动态新闻的一种,是新闻报道中基本和常用的形式之一。做为一名记者,如果角度选得好,善于挖掘有  相似文献   

2.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事件,我们每天面临的都是新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是永恒的。好的新闻节目就是靠每一名记者敏锐的洞察力和出色的采访来完成的,所以记者的业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记者的业务能力包括采访、写作、编辑、评论,而进行新闻采访是记者每天要面对的基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记者,大都有自己所负责的报道领域,俗称跑线。许多刚刚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在谈到跑线的体会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困惑:有的是刚跑线时,迟迟进入不了角色,很难接上头;有的隔一些时间不去线上的单位跑,就断了线,通讯员有好的线索不通知记者;有的则是常常被同行“抢线”,也经常因此与同事发生一些小磨擦,甚至需要主任或老总出面协调。 凡此种种,我以为首先是记者自己跑线没有到位,或者换句话说.没有经历跑线的“三种”境界。结合自己的体会,我认为记者跑线跑得好,是要经历“守得住、放得开、收得拢”这三种境界的。 …  相似文献   

4.
何志武 《新闻与写作》2004,(7):28-29,31
发现新闻是记者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基本功,也是记者之间差距最大的一项基本功。有的记者成天为找不到新闻而发愁,有的记者却每天为发现的新闻线索多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采写而发愁。他们之间的差距其实主要的还不是对突发事件等显性新闻的发现能力(显性新闻的新闻价值显露于事实的表面,一眼就可以看出),而主要体现在从大量的司空见惯的事实或现象中发现新闻的能力,这就是隐性新闻的发现能力(隐性新闻的新闻价值隐藏于事实的内部,需要借助记者的思考来判断)。司空见惯是记者遇见最多的事实或现象,也是记者发现新闻最多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经常有年轻的记者和新闻院校的学生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名记者?这使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中外军界有一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按此推论,套用到新闻界.应该是不想当名记者的记者不是好记者。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名记者呢?根据笔者对中外名记者的研究.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名记者,不是一朝一夕在短时间内能修炼成的,它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新闻实践的磨炼过程。在名记者身上有如下几个特征是可以看得到的。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新闻采写能力是各媒体一贯重视的问题。三明日报社记者部坚持开展记者轮流点评一周稿件活动,引导每一位记者争当名记者,争先创优、写好稿、写优质稿件的浓厚氛围,对提高每位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取得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闻的发现     
一个记者的本领,首先体现在善于发现新闻上。同样到一个地方去采访,同样参加一个会议,同样阅览一天的来稿,有的记者抓住了有价值的新闻,有的收获却很小。这种差别,反映了记者在发现新闻能力上的差距。发现新闻取决于记者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不是一种特有的天赋,而是记者政治水平、生活阅历、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新闻敏感强的记者,善于在每天接触的大量事件中迅速判断出有重要价值的新闻。怎样增强新闻敏感?我的体会,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当一名记者,不一定同时又是理论家、科学家;写好一则新闻,也不一定完全知道事情发生的原因。但是,要做一名好记者,不可不注意理性的思考。为什么有的新闻一看就觉得真实、厚重,而有的新闻报道,一看便知其虚假、轻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于记者理论根底的深浅,理性思维能力的高低。这些年,我们中华民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徐镔 《河北广播》2004,(5):69-69,72
编辑、记者的职责是采写、报道新闻,以此振奋人的精神,鼓舞人的斗志,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经常关注的是:新闻怎么写,稿子怎么编。而对于新闻发现能力的培养却有所忽视。应该说,发现新闻是编辑、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工作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发现新闻的能力对于编辑、记者更为重要。那么,怎样培养新闻发现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在 第1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 ,本人与《经济日报》记者梅绍华采写的特稿《雷锋生前唯一报告录音是这样被发现的》报道 ,荣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对这篇报道的采写经历本人感触颇深。偶然机会发现雷锋生前唯一报告录音线索做为一名记者 ,每年在3月5日来临前夕 ,总想采写出独家的具有份量的“雷锋新闻” ,为推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这也是检验一名记者的思想能力与业务水平的一次考试。雷锋的第二个故乡在辽宁 ,这里留下了他太多的足迹。为了找新闻感觉、捕捉雷锋新闻的“灵感” ,我开始有目的地寻找搜集有关雷锋方面的图书资料甚至传说…  相似文献   

11.
新闻敏感及其表现
  新闻敏感是记者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它是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体现。新闻敏感就是记者发现和判断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一名记者能不能更多地发现新闻线索,能不能及时写出有分量的新闻,新闻敏感的强弱是关键。新闻敏感是记者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培养锻炼出来的一种特殊素质,没有这种素质,记者就很难完成自己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哲人罗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新闻采访也是如此。我想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采访实践,就新闻的捕捉技巧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群众普遍关心的就是记者该写的 群众普遍关心的话题,就是领导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记者应该报道的线索。进入90年代以来,在我国农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相似文献   

13.
大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非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套用他的话,生活中并非没有新闻,而是缺少发现和挖掘。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和挖掘新闻,乃是记者的基本功之一。 1、增强新闻敏感,做生活的有心人 新闻敏感是记者的职业敏感,它是记者在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的一种能力,是记者的政治素质、理论功底、工作责任心和业务能力的综合体现。时时处处事事做生活的有心人,是发现新闻、挖掘新闻的重要前提。1992年2月,在一次偶然的闲聊中,我获悉象山渔妇赵小宝将赴美与她50年前营救过的美国飞行员见面。当时许多人没有对此引起重视,连新闻圈中的一些同志也认为“救美国飞行员,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不值得一写”。  相似文献   

14.
长江日报潘堂林同志在《怎样发现新闻》一书中,有段话给人以深刻启迪:“一名记者,一个星期半个月能抓到一个好线索、好点子、好题目,就是一个好记者;经常有好线索、好点子、好题目,他就会在读者中有名气。一张报纸,一天有个好点子,就会有看头;天天有好点子,报纸就会有特色。”事实确实如此。为鼓励记者多抓“好点子”,多出好作品,办出“天天有好点子”的报纸,张家港日报从去年6月起,在全社开展了以“创四好作品好文章、好版面、好标题、好照片、创特色栏目、创品牌版面、创一流市报”为主题的“四创”活动,动员和组织采编人员每月策划采编1…  相似文献   

15.
新闻敏感是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发现、鉴别和判断的能力。它是记者的一种基本素养,是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有了较强的新闻敏感,记者才能在纷繁复杂、浩如烟海的事实中,通过观察与分析,及时地发现和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经验,记者的新闻敏感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修炼。一、善于捕捉“线索”新闻敏感,说到底就是如何捕捉新闻线索。线索是一种信号,是一种征兆,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那么怎样获得新闻线索呢?线索来自人们的社会实践,无处不有,所谓“处处留心皆新闻”。1998年4月15日,《陕西农…  相似文献   

16.
谢明志 《新闻窗》2013,(2):44-44
从新闻的角度来看,我把会议分成三类:第一类会议本身就是新闻,像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以及其它影响政治经济生活的重要会议;第二类会议本身可能算不上新闻,但会议中可以发现新闻,如各种专业工作会议;第三类会议无论形式和内容都难以构成新闻,如各类开业、庆祝会等。第一类会议重要性就不用说了,第三类会议当属压缩之列,我们需要讨论和改进的,大量地属于第二类会议新闻。结合我多年的市政记者经验,就如何写好会议新闻,如何在会议中发现好的新闻素材、好的新闻点,我总结了如下认识:~、发现会议中的深层次新闻有句话说得好: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在有些会议中不是没有新闻,一是缺少发现,二是即使发现了,也由于长期的工作惯性,缺少把新闻的金子从材料的沙子中挑捡出来的勇气,常常让很重要的新闻被深深地埋没在冗长材料的堆积当中。  相似文献   

17.
理想、操守──记者成才之本周胜林好的新闻记者,应该有雄心壮志,争当名记者。我国当代著名记者、原新华通讯社社长穆青说:好的记者应该都有做名记者的雄心壮志……不愿或不敢当名记者的记者,不是好记者。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名记者?怎样用实际行动培养自己成为名记者...  相似文献   

18.
如何占有新闻资源?相信这是在报业竞争激烈的今天,所有媒体都在抢占的战场。不管是与政府部门搞好通联,还是纷纷为报料人提供热线电话线索费,说到底,都是在努力地占有更多的新闻资源。作为一名记者,占有更多的新闻资源意味着不会没有稿子可写。当社区记者后,我发现了一个蹊径:常到居民家里串串门,会得到好多的新闻资源。就在与大妈们闲聊的时候,不经意间,就会收获一个有意思的社会新闻。一、居民家里个保个全是独家新闻今年4月17日,辽沈晚报社区版全新出炉,我和另外4名记者有幸成为社区记者。第一次到赵奶奶家时,家里没有地板,水泥地上铺了…  相似文献   

19.
成为一名记者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但当真正从事这一职业,却发现好记者难当。目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和飞速变化的社会现实,记者这个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压力与新挑战。如何顶住压力,迎接挑战,在新闻战线上做出一番成绩,成为考验记者决心与能力的重要课题。坚持理想,洁身自好任何从业者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做记者也不例外。记者的理想就是通过采写高质量的新闻稿件,传递信息,引导舆论,传递社会正能量。坚持这个理  相似文献   

20.
凡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没有人不想当名记者。然而,名记者不是自封的,是业内人士和社会公认的。要想成为名记者,不是资格老、职称高、有几篇好新闻、获几个奖就可以称得上的,它是一个综合指标。很少有一家新闻单位有意识地去评“名记者”,而名记者却又客观地存在着。说老实话,每一家新闻单位都有自己的“名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