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军报《国防后备军》专版,是展示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个窗口,也是向全社会传播国防意识、提高全民国防理念的一个阵地。2010年.我们将在积极宣传民兵预备役部队整组、训练、教育、管理等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大国防”意识,使版面的“国防味”更浓一些,以更好地服务国防建设大局、服务富国强军战略。  相似文献   

2.
山东陆军某预备役高炮团组建3年多来,结合工作抓报道,利用报道促工作,连续两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有力地促进了团队的全面建设。“预备役部队‘聚则为兵、散则为民’。让官兵针对预备役部队自身的特点,在本职岗位上结合工作大张旗鼓地宣传预备役部队,对内能鼓舞士气,对外能扩大影响”。这是该团党委“一班人”对开展群众性新闻报道工作达成的共识。这个团组建于1998年底。建团之初,驻地群众对这支国防新旅既有些陌生又寄予期望。为尽快让广大群众熟悉、了解、关心这支部队,树立起预备役部队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3.
预备役部队的性质,决定了预备役部队建设是一项社会性强、涉及面广、弹性大、受制约因素多的系统工程。因此,对预备役部队宣传报道工作地位作用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在野战部队军事系统垂直领导体制下的宣传报道工作,必须把它置于新形势下大力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的背景之下去认识,着眼为预备役部队建设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实际需要来定位,立足于提高全民国防观念,适应预备役部队特点,确立与新时期预备役部队建设客观需要相适应的观念。工、预备役部队是支国防新军,必须靠宣传立起旗帜;扩大影响,因此要树立“宣传报道就是保障”的观…  相似文献   

4.
1993年初春的一天,寒风轻轻地吹着。张莉录完将要播出的《军事天地》节目后,走出中央电视台那幢蓝色的大楼。她走到一棵青翠的松树下,请人为她留影。“傻瓜”相机乖乖地为她留下了真实的风采:崭新的绿军装、整齐的短发、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这天,张莉太高兴了,晚上她在日记本上写下了四个大字:我爱绿色。这一天,她被正式批准入伍了。“很多观众来信问我,你一定是从那个部队或电影厂调来的。其实,我当时还是一个预备役,是借调来的。”据张莉透露,为了更好地向观众介绍部队生活和军事知识,提高人们的国防意识,1990年,中央电视…  相似文献   

5.
山东某预备役高炮团组建仅一年多时间 ,在被上级评为“先进团级党委”和“先进预备役部队”的同时 ,新闻报道工作也取得了另人瞩目的成绩 ,先后在军地各新闻媒体发稿100余篇 ,被省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谈及此事 ,该团官兵自豪地说 :“我们有一位善于为新闻报道工作铺路搭桥的‘懂行’政委”。该预备役团政委于海江曾多年从事宣传工作 ,在20多年的军旅生活中 ,他结合工作撰写了许多典型事迹材料和反映部队建设的稿件 ,新闻作品多次在各级报社组织的评选中获奖 ,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新闻工作的亲身体验使他深知…  相似文献   

6.
张向宇 《军事记者》2010,(11):69-70
从大西北农村一名青年到一名解放军士兵;从贺兰山深处一名战士报道员成长为一名新闻干事:从一名部队基层宣传干部成为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驻武警记者站的记者;从一名军事记者再到北京市林业局宣传中心副主任兼《绿化与生活》杂志副总编辑,他的成长足迹给人启迪。日前,当笔者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裕民路的首都绿化委员会机关采访谷伟学时,他深情地说:“是部队这所大学校培养了我,是新闻工作岗位锻炼、造就了我。”  相似文献   

7.
我与505征文     
505胜过“偏方”今年春季,我原在部队的一位老战友老李,从咸阳来看我,见面后,却使我大吃一惊。几年不见,人变得胖了,也精神多了。我几乎不敢相认了。他在部队时,胃病比我还严重,1.75米的个头,却瘦得只有120多斤,因此大家都叫他“李排骨”。我问他的缘由,他说是用一个“偏方”。我问什么“偏方?”他却解开了衣扣。让我瞧。咳!原来是只505神功元气袋。说实在的,我一直对它没有产生兴趣。但老李的变化使我信服了这神袋子。  相似文献   

8.
电视连续剧《石破天惊》是今年以来中央电视台在第一套节目黄金时间隆重推出的又一部正面反映当代军旅生活的力作。它以我战略导弹部队某工程兵“大功团”在新世纪之初,完成广受世人瞩目的“世纪龙”工程的历程为故事主线,生动而深刻地讲述了鲜为人知的我战略导弹部队工程兵官兵默默奉献、感人至深的战斗生活与辉煌业绩,为一代又一代扎根深山、献身国防的英雄官兵们树立起一座精神的纪念丰碑。  相似文献   

9.
我是刊院的一名学员,是在我所在部队的干部战士蜂拥般地报名参加刊院学习时,挤进刊院大门的,又是在我们部队学员落潮般地退学风中,坚持继续学习的几个学员之一。一年多时间过去了,退学的学员都有点惋惜自己受了“文凭热”的影响,没有坚持学下来,特别是看我当了“总编”,更都有点“眼红”了。说起来倒算不上什么“总编”。团里结合施工任务办了《筑堤快报》,让我负责,我运用从《报纸编辑学》和《新闻知识》中学到的本  相似文献   

10.
如果你送人一条鱼他只能裹腹一餐如果你教他捕鱼他将会终生不饥──东方格言这段东方格言我很早就知道了,但真正的理解它,还是今年我搞少儿节目《勇敢者》的时候。《勇敢者》节目是1998年元月1日《七色光》少年版新推出的一个小板块。它给同学们创设了不同的生活环境,让参加者解决一个意想不到而又是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基中仍“找家”、“北京西站接人”、“路遇盗车贼”、“独自在家”等。在《勇敢者》节目中,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意愿去独立完成任务,通过参与这个节目,知道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该如何做。节…  相似文献   

11.
在近日许昌市表彰优秀通讯员的会议上,河南省许昌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长张燕军和建行许昌分行办公室宣教干事张国防兄弟俩榜上有名。今年30出头的张燕军比张国防年长5岁,兄弟俩在家中一个排行老三,一个位居老四。张燕军上高中时,一位同学送给他一架廉价相机,乐得他整天不停地摆弄,后来居然用此相机给别人照出一张张像模像样的相片来。1982年当兵后,受部队新闻干事的启蒙,他迷恋上新闻摄影,拍摄反映连队官兵生活的照片,上了《中国青年报》和《战友报》。部队搞军地两用人才培训,他还被抽调去当摄影教员。真正搞新闻的“黄金季节”…  相似文献   

12.
看板     
《世界》:贾樟柯“终见天日”4月8日起 全国公映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世界》是贾樟柯执导的第7部电影,也是他的第一部“地上作品”。因此,第一次获得审查通过的《世界》显得引人注目。《世界》讲述了几个农村来的年轻人在一个世界公园里的工作与生活,女演员是贾樟柯的“御用女主角”赵涛,而男主角则由王宏伟换成了成泰燊,他在电影里扮演一个保安。贾樟柯说,之前他的几部电影都是在说家乡山西,但事实上自己已在北京生活了近10年,“我希望拍一部关于城市生活印象的电影。世界公园是一个合适的场所,里面全是人造景观,而里面那些来自农村的人,也会有一种奇怪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在近日许昌市表彰优秀通讯员的会议上,一位市领导在给一对长相相似、个头相当的获奖者发奖时,看看这个,望望那个,笑着说:“你们是亲兄弟吧!?”两人不置可否地一笑。这兄弟俩就是许昌军分区政治部副营职宣传干事张燕军和许昌建设银行办公室宜教干事张国防。今年30出头的张燕军比张国防年长5岁,兄弟俩一个排行老三,一个位居老四,哥哥张燕军1982年10月入伍,起初在北京军区某坦克旅当战士、车长,1984年8月考入蚌埠装甲兵学院,毕业后回部队当排长、指导员,1990年底调许昌军分区当干事。他搞新闻从摄影开始。上高中时,郑州一位同学送给他一架玩具相机,乐得他整天爱不释手,不停地摆弄,后来居然用此相机给别人照出一张张像模像样的相片来。当兵后,受部队新闻干事的启蒙,他涉足并迷恋上新闻摄影,拍摄反映连队官兵生活的照片,上了《中国青年报》和北京军  相似文献   

14.
人们都说,他是一支“笔杆子”。18年来,他的工作虽在不时地变化,但他执著勤奋地笔耕没有改变,理论文章、调查报告,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了500多篇。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成功在于他执著笔耕的志向。1976年,他入伍来到部队后,尽管任务重,条件差,却始终坚持认真学习,不丢报道这一行。入伍第一年,他利用休息时间写了反映连队生活的稿件100多篇,年底只见了一篇。第二年,连队执行国防施工,他白天参加施工,晚上坚持在煤油灯下写稿到深夜。这年,他写的稿件在《前卫报》见了7篇。为此,他荣立了三等功,后来调到连部当了文书。营领…  相似文献   

15.
苏朗说他最喜欢的一句箴言是:“诚实的蜜蜂是不会向塑料花献殷情的”。有感而发,针砭时弊,可谓他“定向思维”的创作宗旨。1995年12月获《工人日报》第二届黑白漫画比赛一等奖,1996年4月获首届全国报刊漫画大展一等奖的《影子部队》不仅包含了他的创作思维,也使人们窥到了他创作的潜力与大气。他在《影子部队》创作随想中写道:当今,有的人对权力真是炙手可热,当权力悄悄来到身旁,罪恶也像幽灵般紧随而至,可谓“形影不离”。权力好像和利益该划等号。在我们这个法制尚待健全的  相似文献   

16.
“不拥有新时代的浪漫你就不可能拥有新时代,无论是盖茨、巴菲特还是传媒工作者。”约翰·休伊——《财富》杂志的现任主编正用自己的理论改变着《财富》,改变着传统的财经新闻报道模式。说故事的天才休伊是个极富戏剧性的人物。即使他的生活有时平淡无奇,经他的口叙述之后也会让人觉得有趣。休伊1948年4月18日出生于亚特兰大,1970年毕业于美国乔治亚大学。“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亚特兰大的一  相似文献   

17.
想不到坐在我对面侃侃而谈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永平,个不高,络腮胡,其貌不扬。不过,他编的“第一推动丛书”、《科学的历程》等高层次科普读物早已名声在外。而今让他忙得来劲、别人盼得起劲的《守望家园》也将付梓,在我这个刚入编辑之门的人眼里,他实在是太幸运了。他也赞同说:“我干上编辑这  相似文献   

18.
福建日报原总编辑黄种生在《说“缘”》一文中,引用过一个统计:“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遇的可能性是千万分之一;成为朋友的可能性是两亿分之一”。照此说法,我与黄种生同志是挺有缘分的:我刚分到福建日报社,就跟他同住在一个院楼;后来在文艺处主编《生活窗》、《潮声》版,则是在他直接领导下办的;  相似文献   

19.
逼上书山     
16岁的时候,我说过一句关于书的“狂”话。 那一年,参加军区的业余创作学习班,管事的干事讲起上世纪50年代本部队的“业余作者”徐怀中和他的处女作《我们播种爱情》。知道那是他24岁时的作品,我居然脱口而出:“喔,我还有8年!”当时在侧的一个女兵记住了这句话,从此没少为这奚落我。多少年以后,她成了我的夫人。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2002,(2)
一日晚,我在收听陕西生活广播电台《终南夜话》节目时,一位听众的一席话让我多日不得平静。他说:“西安是个很好的城市,我已经来过3次了,这次是来接受培训的,不过;有一种现象很让我可怕,似乎西安的性病患者特别多。”主持人一时感到莫名其妙,问他何以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