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采写新闻报道是我从事办公室文秘工作以后的一种业余爱好和执着追求,所以几年来,我年均被新闻单位用稿100篇以上。我的体会之一是,把自留底稿同见报稿件进行比较,知道编辑修改在何处,研究为何修改,使我从中觅得了不少如何修改稿件、写好稿件的“妙方”。 一是进行标题比较。如何使新闻标题做得新颖、鲜明、准确、生动,引人注目,这是能否吸引编辑采用稿件的首要一环,也是能否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编辑尤其重视稿件标题的制作和修改。如我采写的一篇消息,原稿正、副题是《去年是起步,今年要大见成效,盐城矿务局把质量品种效益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篇新闻报道,写得天衣无缝,一点儿毛病都没有,这种事例虽不能说没有,但事实上所占比例毕竟很小。从我多年从事报纸编辑工作的实践来看,一般来稿,没有大毛病,也难免有小缺点。我觉得,报纸编辑,为了提高报纸新闻报道的质量,减少或消灭差错,都应在自己审阅的来稿中善于挑毛病,大至政治问题、科学问题,小至一句话、一个字、一个标点,都应该认真对待,不能轻易放过。把报道中的或大或小的毛病挑出来,并且  相似文献   

3.
我是1982年开始从事业余新闻报道工作的,15年来,我体会最深刻的是:写稿必须讲质量。这15年来,笔者先后向县级以上新闻、信息单位投稿2500余篇,其中被采用2380篇,刊用率在95%以上。 这里结合写稿实践,谈谈怎样重视稿件质量,提高稿件命中率的  相似文献   

4.
我从去年3月开始学写新闻报道。一年来,被十家新闻单位用稿三十余篇,我有一条体会就是:写稿要有‘丑媳妇’敢于见‘公婆’的胆量。开始写稿那阵子,就像写情书那样遮遮盖盖,生怕自己写的稿件被别人发觉后见不了报,亮丑、  相似文献   

5.
难忘第一篇     
说起我的第一篇稿件,还得从当兵时说起。1997年我入伍参军,1998年开始学写新闻稿。写了近一年,却未见一篇稿件见报。但我不甘心,决心要上一篇。于是我继续坚持写作,并向有关新闻报道员请教学习,不久,我的  相似文献   

6.
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已有十多年了。开始,我在一个乡担任通讯员,一九七七年十月到县委担任专职通讯干事。自到县委工作以来,我采写的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各种新闻体裁的稿件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及《北京日报郊区版》等报刊采用八百多篇(包括与记者合写的).有人问我:你写稿子一定有“诀窍”吧?其实,我的“诀窍”就是四个字:勤学多练。我是一九七四年三月到平谷县镇罗营乡当通讯员的,从那以后才开始给报社写稿。十多年来,我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   您好 !  我是洛玻集团青岛太阳玻璃实业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也是一名业余通讯员,从事公司新闻报道工作已两年多了,《新闻爱好者》伴随我也两年多了,它不仅给我了写作知识和方法,并提高了我的新闻写作水平和兴趣,而且也给我了写作的勇气。   那是一九九九年四月,公司内部公开招聘业余通讯员,我有幸被聘用。说实话,高中三年我学的是理科,大学二年我学的是英语,写一篇小作文就头晕,写新闻谈何容易。开始,公司党委主办的《简报》上刊登的我的稿件,被编辑改动很大,好像不是自己写的,心里有点灰心丧气。幸好,…  相似文献   

8.
一位刚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干事向我诉苦,说他两个月内。先后给编辑部投了十几篇稿件,而且打了不下于10个要求“照顾”的电话,没想到连一篇稿都没发表。随后.他又给编辑寄去一些特产,没过多久被退回来,稿件还是一篇没刊用。  相似文献   

9.
我是连队一名普通的战土,爱好写新闻报道。参加了部队举办的新闻报道培训班后,懂得了写新闻报道的一点技巧,开始写新闻。去年,11家报刊、电台刊用我写的83篇稿件,并被《西线影视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评为“优秀通讯员”。在新闻报道实践中,我特别注重增强竞争意识,努力提高报道质量。在“新”字上下功夫,去年7月,部队都在抓“双防”(防事故、防案件)  相似文献   

10.
我是1984年6月开始向新闻单位写稿的。起初,莫说多种形式,就是一种形式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在业务部门的领导和新闻同行的帮助下,我才从写消息入手,慢慢学写新闻报道。当然,开始写的几篇消息稿子由于经验不足,除稿件本身的质量低以外,也因为形式单一,被采用的稿件寥寥无几。我想,照此下去,不会有大的收获,为此,我除了虚心接受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外,也虚心向书本学习,找有关新闻方面的书籍看,注意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起来,采取广采博  相似文献   

11.
1982年,一条二三百字的小消息我写一上午还写不好。而现在,这样的小消息在顺手的时候十几分钟就可完成了。几年来,我先后被中央、省、市、地及国内外90多家新闻单位采用各类稿件近700篇.从1985年开始,我连年被海南农垦总局评为优秀通讯员,海南农垦报社也多次评我为优秀通讯员。回顾自己从蹒跚学步到初尝甜头,感受较深的体会有以下几点。一、要努力提高新闻敏感性这是从事新闻报道者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素质.一个人的新闻敏感性从何而来?我认为主要是通过新闻理论的学习和政治学习,关心国内外大事,具有一定的思想水准和认识水平后才能获得。为了提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矿灯充电工,业余时间爱写作。多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新闻知识》不仅是我的启蒙老师,更是我的良师益友。 我是1987年开始学习新闻写作的,刚开始写新闻报道时,和广大初学者一样,一味追求稿件数量,不懂得稿件的质量,认为“万箭齐发,必有一中”,抱着打彩碰运气,整日地写呀,写呀!结果,一年采写了上百篇稿件,大都石沉大海。偶然有个“豆腐块”发表,也是经过编辑精心修改的。  相似文献   

13.
我和其他通讯员一样,每次向报社投稿后都希望稿件能被尽快采用。几年来我当中央和地方5家新闻单位的通讯员深深感到,一篇稿件的成功,各方面的因素都不可忽视,善于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抓问题十分重要。为什么要抓问题1982年我开始写稿的时候,曾片面的认为,只要勤写多发,还怕报纸不登。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我每两天至少发稿一篇以上,为了凑数,对新闻报道所反映的问题却很少分析和考虑,信手拈来,仓促成篇,写好即发。结果,发出的一篇篇稿件都石  相似文献   

14.
耕耘之余,隔三岔五有点“豆腐块”被报刊编辑拾遗补缺,偶尔还承蒙老师错爱,有那么几篇作品获奖。在收获之后。我非常感谢本地一家报社的编辑们。是他们送给了我写稿的“真经”——好稿便是“敲门砖”。1995年6月,识字不多的我竟大模大样地干起了“职业写手”这一行当。由于对新闻懵懵懂懂,连投几十篇稿件,却“屡战屡败”,篇篇似泥牛入海。此时,有人指点迷津——稿件只写不送,编辑扔掉不用。几天后,如获至宝的我怀揣一篇稿件初次来到了本地一家报社,一位编辑阅后,将稿件还给了我:“没有可取之处……”不待他说完,我心里便想是不是编辑在“卖关子”。于是,我  相似文献   

15.
记得我在野战部队初学写稿时,连新闻的五个要素都弄不清楚,就盲目地开始埋头写稿,结果,半年时间内,我仅凭热情埋头写了近百篇稿件,满天飞地寄给了各级报社,但没有一篇变成铅字。这时,宣传股长点拨我:要搞好新闻报道工作,仅凭一股热情还不够,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功,先磨快自己这把刀。于是,我买来一大批有关新闻写作的书籍,抓紧一切时间刻苦学习,一年后,我采写的几十篇稿件被各级报刊采用了,这使我初步体会到:要揽瓷器活,须有金刚钻,这正如砍柴,只有把刀磨快,才能事半功倍。这里所说的“磨刀”,就是把高昂…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经常写一些稿件,1987年我共写了320多篇新闻稿件,只被地市级报刊电台采用了两篇,一度失去了信心,不愿再写稿件,去年,我又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自费订阅了《新闻知识》,使我受益不少,学到了很多新闻知识,1988年1月份到12月份,我共发出稿件110多篇,被报刊电台采用28篇,其中省以上报刊电台上稿21篇,地市级报刊电台上稿7篇,并被支队评为新闻报道一等奖。所有这些成绩都应归功于我的良师益友——《新闻知识》,是她提高了我的上稿率。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基层报道人员。在汉中市褒河区从事报道工作。本来,作为一个基层新闻报道人员,由于平时活动的范围小,值得报道的事情少,写出的稿件,很难被大的新闻单位采用。可是,由于我注意平时收集社会新闻,不仅市级新闻单位采用了我写的不少稿件,而且有的也被地区以上乃至全国报刊和广播、电视台采用。今年一至三月以各单位用篇数统计,市级新闻单位采用稿件三十一篇,地区级新闻单位采用四十一篇,省以上新闻单位六篇。其中社会新闻约占总用稿量的三分之一。地区以上、尤其是省以上新闻单位采用社会新闻几乎占用稿一半多。  相似文献   

18.
通讯员园地     
一日,我将一篇新闻稿投寄给本地报纸的一位编辑,数日过去了,如石沉大海.于是,我又将新采写的两篇稿子亲自送到报社(我距报社很近),正好那位编辑也在,我顺便问起寄去那篇稿时,他吞吞吐吐地打着哈哈.无意中我发现他桌腿下有一个皱巴巴的纸团,拾起一看,正是我那篇稿,看得出是用来擦桌子后甩下的.那位编辑有些尴尬地收回了稿子.几天后,那篇稿子便见报了. 由此,我想起了老作家、老编辑孙犁,他从事编辑工作大半辈子,对待投稿者的稿件从来都是认认真真的,凡是到他手下的稿件,拆封时都注意不伤及稿件,保持稿件的清洁,从不给人家污染,即使不用的稿件,有什么意见总是写在小纸条上,不在稿件上乱画,他也从没丢失过一篇稿件,即使很短的稿子,(见孙犁《编辑笔记》关于编辑工作的  相似文献   

19.
“搞新闻报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实,宁可一篇不上也绝不能让稿件失实,谁的稿件失实就处分准!”这是某部政治处主任刘福林对报道员的要求。报道员写的每一篇新闻,刘主任都认真审阅,凡是稿件涉及的事实,都一一核对,并把水分挤出来。“踢足球守门员最重要,搞新闻报道也要守好‘门’,不让一篇失实稿件上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平时,刘主任经常对报道员讲述报道失实的危害性和它的严重后果。发现失实的苗头,立即纠正。一次,报道员小马来写一对夫妻16年如一日为驻岛官兵运送粮油的稿件时,由于采访不细,把11次被市、县评…  相似文献   

20.
作为《解放军报》的一名新闻函授学员和忠实读者,我从1999年初春从事新闻报道工作至今,已有近400篇稿件被报纸、杂志、电台采用,其中12篇稿件还获了奖,个人也因此先后四次荣立“三等功”。从一名函授学员成长为一名新闻报道骨干,我的切身体会是:《军事记者》是我成功的指路明灯。11年前,一心要做“天之骄子”的我高考落了榜,在经过失意和彷徨的“黑色七月”之后的那个冬天,一脸稚气的我,带着出人头地的鸿鹄之志,跨入军营,开始了我追梦的征程。然而前进的道路并不像我想象的幸运平坦,考学、提干的机会均遭失败。当年9月底,组织上出于对我的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