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优秀士兵剪影》专栏,是本报继《连队新闻》、《基层人物风采》之后,新开辟的又一个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战士的专栏。尽管这个专栏在版面上不很显眼,在读者中却引起很大反响。许多读者来信赞扬她是“了解连队战士火热生活的一个窗口”,“是最受基层官兵欢迎的栏目之一”。回顾开办这一专栏的前前后后,我们的体会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满腔热情地为“小人物”立传。贴近性——让“小人物”登上“大雅之堂”军报的三版是“政治·基层·社会”版,信息量大,指导性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过去,尽管编辑部十分注意让三版贴近基层…  相似文献   

2.
解放军报开辟的《连队新闻》专栏已有两年的历史。这个每周和读者见面、四篇短消息中间夹一幅照片的固定形式的专栏,已经为全军的基层官兵所熟识、所喜爱,成为他们钟爱的朋友。从1991年4月8日开办以来,《连队新闻》专栏收到了大量军内外读者的表扬信。在军报历次读者调查中,这个专栏都是“最受读者欢迎的专栏”之一。迄今为止所刊载的175期连队短新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全方位地展示了现代化进程中  相似文献   

3.
解放军报开辟的《连队新闻》专栏已有两年的历史。这个每周和读者见面、四篇短消息中间夹一幅照片的固定形式的专栏,已经为全军的基层官兵所熟识、所喜爱,成为他们钟爱的朋友。从1991年4月8日开办以来,《连队新闻》专栏收到了大量军内外读者的表扬信。在军报历次读者调查中,这个专栏都是“最受读者欢迎的专栏”之一。迄今为止所刊载的175期连队短新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全方位  相似文献   

4.
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的原则体现在军报中,就是我们的报纸宣传要贴近基层、贴近战士。2001年3月,军报三版开辟专栏《战士视点》,专栏创办的宗旨是:替战士说话,为战士解忧,帮战士明理,让战士发言。这个专栏已得到基层官兵的认可,受到广大战士的喜爱,战士们形象地称它是军报给他们开设的“焦点访谈”。2003年中宣部《新闻阅评》第201期说,  相似文献   

5.
近3年来,我在军报相继主办了《记者与指导员对话》(以下简称“对话”)、《先进连队的得意之作》(以下简称“得意之作”)两个栏目,受到了读者广泛好评,总政领导和机关多次给予表扬鼓励,编辑部也收到不少读者赞扬信,军报的《读报与评报》专版还发过评论性文章。  相似文献   

6.
《解放军报》最近新开设的一系列为基层官兵服务的专栏,深受读者欢迎。从《基层寻呼》这个专栏里,我们深深感受到军报的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新闻宣传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人民前线报始终把宣传的重点聚焦基层一线,聚焦基层官兵,真心实意为基层官兵服务。在成功推出“记者夜访连队”、“开训进行曲”、“记者走进训练场”等专栏后,近期又推出了“到基层碰新闻”专栏,每篇稿件写法新颖,现场感强,篇幅短小,题材广泛,很快成为报纸宣传的一个亮点,深受广大官兵的喜爱。通读这个专栏的稿件,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精心打造品牌栏目努力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宣传方式,是人民前线报近年来…  相似文献   

8.
坚持新闻改革是提高军报宣传质量的必由之路。近两年军报把新闻改革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举办征文,发动群众。1998年2月至7月,军报在《读者之友》专版举办了《我为军报新闻改革就一计》征文。读者关心军报改革,投稿踊跃,许多来稿很有见地,对军报的新闻改革起了重要作用。从新闻突破,开办专栏。从1998年5月起,军报在一版开辟《好新闻比赛》专栏,继而在二、三版开辟框新闻专栏,并配有“点评三两句”和“一句话点评”,其他专版副刊也实施改革,在贴近形势、贴近工作、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方面有了明…  相似文献   

9.
《记者下连当兵札记》专栏,是本报继《记者蹲连》、《记者代职手记》之后,连续推出的又一个贴近基层官兵生活的专栏。一年之中,先后有9位记者下连当兵,写出了10组44篇当兵札记,感情真挚,朴实生动,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被赞誉为“最受基层官兵欢迎的栏目之一”。去年第四季度,该栏目又获得了社长奖。回顾开办这个专栏的过程,作为栏目的责任编辑,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记者们的精品意x与敬业精神,是办好这个栏目的可靠保证。一张报纸好比~家商店的橱窗,缺少“精品陈/jtl””、便会失去顾客光临,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竞争力。按理说…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些报纸的领导,在宣传报道上强调“贴近些,再贴近些”,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思想,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在我们部队,历来倡导思想政治工作干部要做基层的贴心人,战士的贴心人。作为部队记者,当然也不例外。5月6日至15日,记者杨扬在军报连载的系列报道《关于军人“看病难”的调查与思考》,就是很生动的一次与部队官兵贴近心声的报道。记言紧紧把握住“看病难”这个部队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倾注了极大热情与精力,体验了这中间的百般感受,发出了与广大官兵』已贴心的呼唤。呼唤爱心记者的访谈录,向读者展现军人‘’…  相似文献   

11.
《军队基层建设纲要》重新颁发试行以来,军报按照军委主席江泽民提出的“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坚持深入实际,扎扎实实抓好基层建设的报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一是记者下连代职的采访报道。读者反映,这既是记者直接本与工作、体验基层部队生活的好方法,又是基层官兵面对面地向记者吐露心声的好途径。很多基层官兵来信说:以前记者到连队大多是兜一团就走,难得和基层官兵拉家常,咱们有些话不愿说。这次记者下连代职,一呆就是个把月,是咱们的战友,是一个锅里摸勺的人…  相似文献   

12.
盛夏七月,作为军报参加“记者蹲点看基层”采写活动的最后一名记者,我一头扎进了广州军区“官兵团结模范连”——某集团军高炮团七连。在近半个月的日子里,自己在与官兵摸爬滚打之余,在《记者蹲点看基层》专栏里刊发了《这里的风气催生战斗力》、《这里的风气真能培育人》、《这里的风气源自敢较真》、《这里的风气让人底气足》、《这里的风气有益干事业》等5篇稿件,编辑部和值班的社领导对此组稿件倾注了不少心血,也给予了较高评价,有的稿子还被评为“当天好新闻”。《这里的风气催生战斗力》一稿,还获得了总政宣传部《记者蹲点看基层》优…  相似文献   

13.
邱明全 《军事记者》2006,(11):27-29
《读者之友》专版是解放军报联系军内外广大读者的一座桥梁、一条纽带.也是读者了解军报、喜爱军报的一个窗口和平台,“为读者排忧、为读者解难、为读者服务”是《读者之友》的宣传宗旨。《读者之友》专版的编辑工作,就是要真正做到把党的意志同基层官兵的呼声结合起来,把对工作的指导与为广大官兵服务结合起来,把报纸的舆论引导与读者的参与和反馈结合起来。2002年初至2005年9月,在担任《读者之友》责任编辑近4年中,我把经营《读者之友》这块“地盘”,视如自己的“小家”,亲如自己的“孩子”,重如自己的“脸面”,努力把它办成广大读者心目中的良师益友。一、精心打造为读者服务的平台竭诚为读者服务是《读者之友》专版一贯坚持的原则。军报是党在军队的喉舌,为读者服务应该是它的基本功能之一。而《读者之友》专版的服务与其他版又有所不同,它直接与读者接触,直接为读者服务。自2002年以来,《读者之友》专版着力突出服务基层官兵这一特色,精心打造为读者服务的平台。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专版的服务力度,增强服务的有效性。为了突出服务特色,在充分发挥专版原有的“给您提个醒”、“回音壁”、“颐问答复你”等专栏服务功能的同时,2003年年初,在社领导的提议下,又恢复了10多年前深受读者欢迎的本报名牌栏目“谢顾问答记者”,还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提高,让“谢顾问”以谈心的形式、亲切的话语、深刻的思想、可行的办法,帮助读者解除生活中的烦恼、心理上的疑虑、工作中的障碍。某部政治处干事安国然来信说:“每周我们都盼着周三军报的谢顾问,大家亲切地称之为‘每周三的约会’。谢顾问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引导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与此同时,还先后推出了《读者漫画》、《生活指南》、《给您支一招》、《呼声与回声》、《军营鹊桥》等新专栏。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军营鹊桥》专栏开设的经过。2003年3月,解放军报通联部来信组收到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一位名叫任彤的女青年写来的征婚信。这位10多年前就发誓“非军人不嫁”的女青年在信中表露了对军人的向往和爱恋。我感到刊发这封信不仅能成就一段美好的姻缘,更能推出一个新形势下有关军地青年婚恋观的好报道。于是,我将精编后的任彤征婚信以《愿与军人相伴到永远》为题,刊登在了3月19日的《读者之友》专版上。这张报纸一发行,来信组的两部电话就响个不停。征婚信刊登后的第一个月,我们就接到电话900多个、信函百余封。随后,我精选编发了题为《敬礼!愿与军人相伴到永远的姑娘》一组来信,表达了广大官兵对任彤的深情赞扬和祝福。9月,当任彤与意中人——北京军区联勤部某油料仓库副营职助理工程师季晓东喜结良缘,本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推出报道《“西湖女”非“军”不嫁,报为媒美梦成真》后,又推出了收尾报道《我们收获感动》。事后,季晓东(任彤的丈夫)为了表达对军报的感谢之情,于2004年春节前给总政领导写了一封感谢信,总政办公厅批转给了军报。为了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官兵婚姻服务的力度,我趁热打铁,开设了专门为军地联姻、为部队青年牵线搭桥的新专栏——《军营鹊桥》。每封征婚信刊出后,我都给应征女青年寄去一份样报,写一封信,通一次话,让她们把军报当娘家。2003年10月15日,《读者之友》版刊登了沈阳女孩王丽华《愿把真爱献军人》的征婚信后,王丽华也和任彤一样,把来信组当娘家了。她在单位负贵医疗器材采购,经常到各地出差,每次到北京都要顺便到军报看看。二是更多地关注读者的难事,提高服务的针对性。从2003年开始,我突出了对“回音壁”专栏的处理,致力于把它办成服务读者的平台。只要是读者所关心的问题,千方百计也要给他们一个“说法”。截至到2005年,《读者之友》先后刊登了54期、80余条“回音壁”,解答了1320多个读者关心的问题(包括书信、电话解答)。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对优抚安置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改革,相继出台了不少新的政策和规定。一些士兵在理解和运用这些政策规定时存在不少疑问。这些问题看似不大,却直接关系到士兵的切身利益。过去,专栏上也  相似文献   

14.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解放军报坚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新年度宣传注重在面向基层、贴近部队、服务官兵上下功夫,围绕这一主旨开辟新的专栏、调整相关版面、充实报道内容、改进文风等,使报纸宣传形成一个个亮点,受到中宣部领导的称赞和部队广大官兵的好评。面向基层谋发展作为中央军委机关报,军报应坚持多宣传基层,多关注基层,这是军委、总部领导的要求,是部队广大官兵的期望,也是军报宣传的一条成功经验。去年是军委确定的抓基层年,军报不惜投入人力、投入版面,在面向基层、贴近基层上加大力度,提高质量,取得良好成效。在精心…  相似文献   

15.
《解放军报》自2009年1月8日起,在《军媒视界》专版开设了一个小专栏“非典型人物报道”,很有特点。这个栏目里的稿件,均选自各军区军兵种报纸。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反映了基层部队普通官兵良好的精神风貌,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关注与喜爱。那么,那些非典型人物报道是何以博得众人喝彩的呢?  相似文献   

16.
《集思广益》专栏,是固定在解放军报第一版上的一个小言论专栏,是由军报评论部主办的。它正式诞生于1986年4月26日(它的前身是(思考笔谈)(供您思考》)到1996年4月26日,已满10周岁了。10年来,这个专栏已发表小言论1120多篇。一般每周发表2-3篇,最多时一天发表3篇。《集思广益)是我军基层官兵的一个群言堂。它主要采用部队基层官兵的来稿,直接面对基层官兵发言。10年来,它始终坚持鲜明的党性原则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力求反映时代脉搏,交流官兵心声。所发稿件大多只有三四百字,多能虚实结合,就事论理,较好地体现了“开门见山…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月1日,解放军报《绿色快报短新闻竞赛》专栏已开办整整1年了。1年来,记者和通讯员们踊跃投稿,编辑部及时筛选编发,夜班精心包装美化.使这一专栏逐步成为军报要闻版的一个“特色品牌”,不仅被评为军报的好专栏,而且赢得了军内外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8.
湖北日报开展的“记者走基层”活动,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和各方好评,中央领导同志要求,对湖北日报这样深入基层采访,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新闻工作者的经验,要综合起来予以公开报道。2月以来,中宣部《新闻阅评》发表了《坚持“三贴近”亲近老百姓湖北日报“记者走基层”专栏受欢迎》的文章;新华社播发了肯定这项活动的通讯《贴近人民才能不忘人民》;人民日报发表了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的文章《贴近些,再贴近些》;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记者走基层贴近百姓心》作了报道。此文对“记者走基层”等“三贴近”系列报道,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作了深入探讨,现予刊发。  相似文献   

19.
解放军报《生活与修养》专刊的前身叫做《思想战线》,创刊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是毛泽东同志惟一为军报亲自题写刊名的专刊。20世纪90年代初,为适应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部队基层广大官兵的需要,更名为《生活与修养》,是全国各大报纸现存惟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专刊。40多年来,这个专刊始终坚守着思想战线的阵地,以其正确的导向、深刻的内涵、新颖的思想、活泼的形式,展现于读者面前,受到普遍欢迎,被誉为“基层官兵的良师益友”、“未曾谋  相似文献   

20.
“军报新春盛宴”——这是一些基层官兵对《解放军报》(以下简称军报)近年来春节期间带“年”字新闻的形象比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