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警8684部队这几年的新闻报道工作,在独具慧眼政委赵书毅的培育下,实现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跃先进的目标,并形成了报道人才选拔、培养、输送的良性循环。在武警部队举办的“十佳橄榄笔”评比中,该部一举夺冠。为了报道人才的良性循环,赵政委倾注了不少心血!一、是苗子,慧眼识宝赵政委是有着20年兵龄的“老政工”,在政治机关工作时是一位“响当当”的笔杆子,时常有大小块头的稿件见诸报端。走上领导岗位后,初衷未改。1997年春天,上任没几天的赵政委就把宣传股长“请”进办公室,询问报道网络建设情况。当他…  相似文献   

2.
某部连续3年被第二炮兵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他们为何会取得这样好的成绩?让我们通过以下几件事来告诉你。报道员都是本科生提起该部报道组,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为啥?报道员个个都是本科生!报道组一共有四人,从地方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新闻干事带着两名三级士官和一名新兵。报道员小侯是名彝族战士,掐指一算,从军十余载,入伍以来一直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发表稿件几百篇,获奖证书一大摞,十多次被军地报刊评为优秀作者和通讯员,4次荣立三等功,几十篇稿件获奖。刚入伍时,只有高中文化的他接触新闻报道工作后,顿觉知识不够用,第二年就参加了…  相似文献   

3.
济南军区某分部兖州干休所是个编制工作人员只有三十几人的小干休所,就是这个不大的干休所, 1990年以来始终保持着一个三人报道组,每年都在省军级以上报刊发稿 40余篇,单位连续三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提起成绩的取得,被上级表彰为“新闻报道先进组织个人”的政委宋灵勤告诉我们说:“这是多渠道加强骨干培养,提高报道人员素质的结果。”   送出去学。干休所只有两名政工干事,相对工作比较忙,但只要有学习的机会,所领导都让他们去。政工干事张军是地方院校入伍的,文字基础不错,但搞新闻报道是门外汉。为尽快提高…  相似文献   

4.
他干过水电工,当过司务长,却硬是凭一份对新闻报道工作的痴迷.在新闻路上“羽化成蝶”.干出了让“科班”出身的新闻干事都佩服的成绩。入伍16、年,他先后在《解放军报》《科技日报》与《中国军工报》等军内外媒体发表各类稿件1800余篇(幅),并连续9年被基地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他所在单位也多次被评为新闻工作先进单位。因为新闻报道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他叫顾建,是总装驻豫某基地后勤部的一名士官报道员。  相似文献   

5.
武警福建总队二支队政委林秀川关心支持支队新闻报道工作的故事一直成为支队流传的佳话,大家都亲切地称林政委是报道组的编外“总编”。在林政委的带领下,这个支队新闻报道工作蒸蒸日上,一年比一年好,仅林政委上任两年来,这个支队就有7名退伍报道骨干被地方报社聘为记者、编辑,10名报道骨干考上军校,支队保持了连续第10年被武警福建总队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林政委是从事新闻起家的,出过书,写出大量的有价值理论性文章。他再累、再忙都不忘新闻报道工作,只要一有空,他就带头写稿,仅去年一年,他就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  相似文献   

6.
现任河南省项城市人武部政委厉巍在这片新闻报道的“土地”上耕耘了二十多个春秋,还培育出了大批“桃李”,收获了累累“硕果”。1976年入伍的他,当过团报道员,军师宣传干事,军分区宣传科长。但无论干什么,新闻报道总是与其工作形影相随。他善于从工作中去发现挖掘新闻素材,用新闻报道促进工作的开展。1996年4月,一纸调令把他从军分区宣传科长的位子上调到了项城市人武部任政委。角色的转换,并没有使他手忙脚乱,而更使他如鱼得水。他利用手中的笔,大力宣场人武战线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典型,讴歌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时代风采…  相似文献   

7.
王航 《军事记者》2003,(5):64-64
细算起来,《居委会,新来了退伍兵》一稿的见报已是两年前的事儿了。这是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后见报的第一稿稿件。它的采写成功,使我悟出了新闻采写的一个真谛: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写活生活。 作为一名携笔从戎的地方大学生,我的文字功底还是有的;入伍前曾在报纸杂志发表过数百篇诗歌、散文,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总装某基地新闻报道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去年在军内外媒体用稿增加200多篇。报道员们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基地赵文平政委对新闻工作的支持。赵政委上任之时,这个基地的新闻工作正处于低谷,一年里,在媒体上的发稿总数满打满算也不过三四十篇,而且质量也不高,大多是些豆腐块、火柴盒,还曾经出现过在《解放军报》上被“剃光头”的现象,新闻工作在总装系统处于后进状态。一次,赵政委到基地干休所慰问老干部。一位老干部问道:“政委,我们虽然退休了,但是很想了解基地现在的情况,可是为什么总也看不到有关基地的新闻报道呢?”老干部…  相似文献   

9.
政委刘洪谷是位70年代入伍的“老政工”,早在答各区机关就是出了名的“笔杆子”,他的文章经常见诸报刊。今年初,刚刚走马上任的刘政委在听取宣传股长王建文汇报的新闻报道工作时指出:“新闻报道工作能否搞得好,关键在于报道队伍的选拔和培养。”政治处在人员缺编的情况下,毅然抽调一名干事专门负责抓新闻报道工作。每次下基层检查工作,刘政委总忘不了询问基层营连报道员在岗的情况,没有的,他亲自帮助挑选。他选报道员,要求德才兼备,诚实、勤奋是首要条件。他认为,即使文字基础弱一点也不要紧,可以以勤朴拙,只要扎实,肯干,通…  相似文献   

10.
《解放军报》前一时期突出宣传的先进个人典型——金华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范匡夫,他是我的老领导、老战友,我的入党介绍人。十六七年知心朋友,他的个性,他身上发生过的好事、趣事等自然有许多可说,这里只说他带我从事新闻报道的往事。  那是我刚从地方特招入伍之时,匡夫是我所在军部的宣传处长,我是新闻干事。我自认为自己在地方上便是小有名气的作家,很不把“本报讯”之类的豆腐干文章当回事。但是,一方面当成“小菜一碟”,一方面又不得不写上几篇新闻稿应付工作。匡夫对此很为难,批评我吧,我是“专家”,嘴巴比他老;不批…  相似文献   

11.
去年12月20日,《空军报》三版刊登了一组反映空军特招大学生集训的摄影图片《兵出营盘》,这是他1997年度发表的第183福新闻图片。他就是被官兵们誉为“战士摄影家”的空降兵某师新闻报道组组长郭兴福。4年前,郭兴福辞去县浴盆厂副厂长之职毅然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空降兵战士。火热的军营生活,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即兴写下了抒情诗《忆》,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文学创作大赛二等奖。在新兵连里,他细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从沂蒙山区入伍的小王,脖子上戴着一个银项四,这既不符合军容风纪又影响训练,指导员赵启东认真给他做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度征订报刊工作一开始,兰空驻疆某飞行学院二团政治处战士报道员李强就到驻地邮局订阅了一份《军事记者》杂志,这已经是他入伍后连续5年自费订阅了。他说:“《军事记者》特别有益于自己写新闻报道。”李强入伍5年来,在《军事记者》杂志这位“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新闻采写能力不断提高,先后在《军事记者》《解放军报》《解放军生活》《半月谈》《空军报》和《新疆日报》等媒体发稿150余篇(幅),他因此多次荣立三等功。李强说,是《军事记者》杂志帮助了他。  相似文献   

13.
刘以农  尹抒 《新闻窗》2009,(5):41-42
新闻业内流行一句话:“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这充分说明采访对于新闻报道工作的重要性。而采访主要又是依靠提问来完成的。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一名优秀的记者,他的提问如同一名高明的心理按摩师,其高明之处就在于善于把自己的政治水平、社会阅历、学识口才、聪敏机智甚至是主见和理解等等,都融会贯通到提问之中,  相似文献   

14.
“‘兵记者’”是机关里的一名报道员。机关里的军官几乎都是大学生。大学生们都很佩服这个义务兵。义务兵叫吴军,是从陕西子长县入伍的农村娃,他被四家报社聘为特约记者,战友都叫他“兵记者”。集团军首长拍着他肩膀说:“了不起”。新闻系的教授看着他叨多万字的笔记说:“不可思议”。_吴军入伍后被分到某团四连。—“最好找个城市兵,文化高,脑子灵”,一天他隐约听到团政委找指导员选调一名报道员,心里一急上去就跟人斗气:“俺是个农村兵,可和贾平凹是老乡,写新闻格准行!”。·政委和指导员会心一笑,便让他以当时全团整修靶…  相似文献   

15.
某车材仓库政委赵恒正,对报道人员精心培养,热情关心,使仓库的报道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连续两年被分部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前年初,赵恒正到这个仓库任职后,首先询问新闻报道情况,当听说仓库连续8年没被报刊电台用过一篇稿,报道工作处于落后状态时,他当即建议举办新闻写作培训班。赵政委曾当过报道员和新闻干事,在培训班,他亲自为战士讲解新闻报道的写作特点与技巧,还带领战士报道员到连队班排了解情况,采写稿件。他还订购了《新闻与成才》等近回0种写作刊物,组织大家边写作边学习。不到半年,就培养了4名能够独立见稿…  相似文献   

16.
速读     
“这就好比郭靖,他总是在正确的地方遇到正确的人,所以才有一身武艺。” 百度创始人、CEO李彦宏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高人指点。  相似文献   

17.
读过《我是一个新闻“导演”》一文,有些人认为李贵珍同志自己做了“工作”,又自己去写新闻报道,便是个新闻的导演。我不敢认同这种看法。而从李贵珍自己的文章中看,几次成功的新闻报道,都是他本人一手策划“导演”出来的,似乎他自己也默认这是新闻“导演”。然而,怎样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只要当记者不是上面所讲的有意识地故意制造虚假新闻,干记者  相似文献   

18.
赵宇  马长青 《军事记者》2006,(10):64-64
多年来,武警8680部队党委“一班人”始终把新闻报道工作当成部队战斗力的一部分常抓不懈,经常为报道工作“深挖井、畅通渠、常送米”,引得报道工作“活水”长流不息,连续多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今年初,报道组一名报道员因工作需要调到了另外一个单位。由于时间仓促,一时没找到合适的接替人选,政委刘建华把这件事记在心头。一次,刘政委下基层蹲点时得知,战士小马入伍前曾是曲阜师范大学新闻专业的在读生,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在征得其同意的情况下,将其调到了报道组。果不其然,小马接手报道工作1个月,就有《从梦想到责任》等4…  相似文献   

19.
1989年3月,入伍时只有初中文化的吴世军,到部队后却有了做一名新闻报道员的梦想。有人劝他说:“你文化基础差,想搞新闻报道行吗?”可他偏偏不信这个邪,走上了充满艰辛的自学之路。他省吃俭用,从津贴中挤出1000多元钱,买回写作书籍,一点一点地学,一本一本地啃。7年来,他做读书笔记础多万字。起初,他投稿200余篇,都石沉大海。面对困难,他毫不气馁,而是迎难而上。他一面坚持自学,一面向老新闻干事和报社、电台的记者编辑们拜师学艺。有一次,他母亲因严重的冠心病复发,生命垂危,家里连续拍了3封电报,他都悄悄地把电报揣在兜…  相似文献   

20.
陶宜军这个名字在近几年的全国新闻摄影年会上十分引人注目。他,是从一名退伍兵成长为一名副总编的。   军人家庭出生的他 17岁入伍,心里始终铭刻着“每天作起点”的座右铭。新兵连分兵他被破格分到照相连当班长。当兵第一年就入了党。   如果说部队是熔炉,他就是这炉子淬出的好钢。 1985年陶宜军退伍后选择了富有挑战性的摄影记者工作。当时有人怀疑他能否胜任记者工作,陶宜军对自己很有信心,他说:“我的信心来源于部队几年锻炼出来的特别能吃苦和敢于胜利的精神”。到报社上班第一天,他就把行李搬进办公室,吃住在编辑部。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