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因此,生活的本身给予了这门课程许多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除了教材本身之外,我们还挖掘了多渠道的课程资源。一是各学科的整合资源;二是课堂的即时生成资源;三是社会发展的时事资源;四是地方特色的本土资源;五是学生现实中的生活资源。  相似文献   

2.
课程资源是学生与课堂的信息沟通纽带,包括与教学相关的一切资源。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从儿童的社会生活出发,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的综合性课程。本文分析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阐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思路,并提出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建构的几个核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基于儿童的社会生活认识,旨在加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是一门中国特色的社会综合课程。在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中特别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重构,包括课堂教学生活的重建、教学范式的自主、道德教育的主体建构、学生生命的和谐发展和课程资源的创生等。  相似文献   

4.
品德的形成至关重要。而品德课程是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如何提高小学品德的实效性则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使学校、家庭、社会都成为品德教育的场所。换言之,小学品德教学要求教师合理整合各种资源,提高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关注生活的经验课程,课堂学习就应该把学生置身于他们生活中所能遇到的各种因素中,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新世纪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也是一门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儿童的生活是这门课程的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新世纪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也是一门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儿童的生活是这门课程的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有着丰厚的教育内涵,但每课的内容仅由几幅图画和简洁的文字组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充实教学内容,开拓教学空间。《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指出: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一、盘活生活资源,丰润清新自然的品德田园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是最好不过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将学生品德的形成与社会、家庭、学校融合,努力挖掘身边的社会资源、家庭资源和学校资源,让品德教学因多样化的生活资源而焕发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新世纪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也是一门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儿童的生活是这门课程的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新世纪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也是一门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儿童的生活是这门课程的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的教材编写体现了生活性、综合性、体验性、开放性等基本特点,为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杨维奇 《辅导员》2013,(12):53-54
<正>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摒弃那种"教教科书"的课程生活,教材不是不可更改的静态文本,不是师生课程生活的指挥棒,也不是指令性课程范式下的产物,它本身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空间。那么,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激活和利用校本教学资源呢?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品德课程的改革,小学品德课程已经从单纯的思想品德课转型,成为融合生活常识教育、行为习惯养成、中外历史地理介绍、社会人文修养等内容的开放性课程。想要上好这样一门生活性、开放性、综合性、活动性的课程,如何选择与运用教学资源是有效实施课程的关键所在。然而,目前的小学品德课堂,却面临着以兼职教师群体为主,课时少,缺乏应有的研究等诸多困难。许多一线教师在资源选择和利用方面的能力欠缺,如对教材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水平参差不齐,媒体资源利用有限,学生生活资源常常被教师忽  相似文献   

15.
<正>《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性质是在小学低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是根据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6.
金丽 《辅导员》2013,(18):53-54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摒弃那种"教教科书"的课程生活,教材不是不可更改的静态文本,不是师生课程生活的指挥棒,也不是指令性课程范式下的产物,它本身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空间。那么,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激活和利用校本教学资源呢?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强调生活德育的理念,提出了学生个体品德与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发展,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本身来实现,所以笔者提出在教学中首先要开放课堂,让孩子走进生活。同时更要立足课堂,再现生活;课后延伸课堂,让孩子直面生活,使学生在这门新兴学科中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18.
思想品德因生活而形成,其教学资源也都蕴含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之中。因此课程标注也相应提出要构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其主要缘由便在于要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开掘课程资源。要从生活中开掘资源,引入典型事例;从教师中开掘资源,强化情感认知;从学生中开掘资源,矫正错误行为,从而为提升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效益奠基。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素华 《山东教育》2005,(28):51-51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发展的综合课程。基于该课程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综合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挖掘各种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充满生命活力。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第28条指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可利用学生的经验、兴趣等生活资源;利用学校、学生家庭、社区中的各种物质设施资源;利用学校周围的社会教育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