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各个学科随即制定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规定了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由此引发了历史教育界对本学科核心素养的诸多思考与讨论。2016年12月4日,《历史教学问题》杂志社和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联合举办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讨会。来自复旦大学的李剑鸣教授、章清教  相似文献   

2.
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官方定义,指出其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是对史学素养和史学方法的整体概括与阐述,但是历史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落实则具有差异性,每课各有凸显。文章主要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金与南宋的对峙》一课为例,初步探讨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落实。  相似文献   

3.
自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之后,培养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成了时代的需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将中学生必须要培养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五大素养,这五大核心素养也被广泛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但是由于这五大素养是根据高中历史课程和学情而制定的,有些素养并不适用于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要求中学历史教师要利用好历史的学科优势,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活动和内容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人教版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与五大历史学科素养中的家国情怀有着直接的联系。文章以该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浅析家国情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学科素养。这五大素养具体地对高中学生提出了在历史学习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明确地指导高中历史老师培养学生的方向,作为一名普通高中的历史老师,我有幸参加了今年南京市暑期关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训,对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目标有了初步的理解,我觉得"历史解释"是一项具体的历史素养,它和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关系密切,历史解释因各种原因存在着多样性,新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对历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努力寻找方法实现对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提高。下面就"历史解释"这一目标的实现谈谈我的拙见。  相似文献   

6.
在本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工作中,历史学科提出了五个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反映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新理念: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心,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编制、课程教材的编写、课程实施的措施、课程评价和考试的标准等,都要始终贯穿学生发展历史核心素养这一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7.
苟龙涛 《亚太教育》2020,(3):139-140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果的发布和《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9年修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出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成了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新指向和轴心,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的养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校的教育教学来实现,所以学校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培养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展开设计,促使其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要求历史课堂教学应由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要求学生在落实学科必备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培育学科的核心素养。虽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分别表述,但五大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很难明确划分哪些教学环节或试题单一地体现某种核心素养及其达到的水平层次,这给具体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维度,其中,家国情怀既包含素养维度,也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各学段、各学科要建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
从逻辑关系的角度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具有层级结构的逻辑体系,而高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还存在着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间不完全一致、同一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不完全是并列关系、相近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之间没有相对统一等不合理的地方。修订与完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需要两者之间的相互照应,也离不开广大教师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1.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学科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笔者认为五大核心素养之一的“历史解释”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能力体现。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9,(A2):135-136
2017年,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之前的历史课程标准相比,最大的变化是提出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这固然是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高中历史教学是连贯一致、一脉相承的,初中阶段同样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初中历史教学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基于此,本文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五四运动》一课为例,浅谈在初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由国家统一编写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力图从功能性栏目的设计中综合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历史纵横”这一教科书辅助栏目将历史材料和问题设计有机结合,有助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历史纵横”还是历史课堂学习效能的在现,“历史纵横”作为教材正文的补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  相似文献   

14.
2014年4月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要求“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并依据核心素养发展体系,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称《标准》)明确提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历史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规定的课程目标一致。初高中是一个连贯的学习过程,同时“由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五个方面的分类初高中是一样的,这意味着必须解决核心素养培育的分层问题”。[1]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历史课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其中,时空观念被视为"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否成立的基础。笔者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一课教学设计为例,着重探讨时空观念素养如何在统编版教科书的教学中落实。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高中教学如何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在运用思维导图培养高中学生历史素养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此从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角度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新课程改革历史学科课程结构的设计、内容的选择、课堂教学的实施等,都要始终贯穿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思维是核心素养的核心,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思维素养是一个人在思维活动和思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整体素养。包含了思维能力、思维品质和思维意向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9.
<正>课堂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初中历史课堂要落实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教师须确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努力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①本文以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将教学目标、教学主题、教学问题等设计聚焦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阐述方案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课程标准的重新编订,要“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可见,发展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的核心灵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教育方面的具体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