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职校生》2002,(6):14-15
又是一个毕业就业的季节。三年职高生活即将结束之际,除选择留校外习参加参考的同学外,其他同学都面临着就业。从各种报刊杂志的报道看,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不是十分看好。那么,我们这一大批职校毕业的同学今年的就业情况如何?就业难?还是不难?  相似文献   

2.
走进职校的理由可能会有很多种版本:相比普高而言,觉得职校的生活更充实、更自由;为了学一门手艺,而不是为了考大学而背大量的理论知识;中考分数不理想,不得不走进职校;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为了更早就业……各种各样的理由让这群初中毕业的学生走进了职业学校。随着政策的引导和职校毕业生在社会中日益凸显的地位,大家对职校、对职校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社会对于职校的眼光逐渐发生着转变,而这些职校学生在职校的生活中究竟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  相似文献   

3.
学校和社会,好像是一步的距离,但作为学生和作为一名正式的员工,身份不同,心情和际遇也可能不太一样。或许已经毕业了几年的职校生们已经能够适应现在的生活,而刚刚毕业的职校生,又是怎样的心情呢?毕业之后的第一个新年就要到来,思念家乡的,想念亲人、朋友的,怀念学生时代的,决定再读书深造的……  相似文献   

4.
又到一年开学时,很多初中毕业生走进了职校。作为一名中职生杂志的记者,我每年都会走进职校采访很多学生。在职校新生中,主动选择职校甚至舍弃普高读职校的有很多,但无奈进职校的也不少。后者中的大多数在入学时少了欢喜、激动和渴望,多了平淡、惆怅和失落,显然,这样的心情对今后在职校的生活、学习都是很不利的。于是我就想,给新生们听听过来人的声音吧,这些声音也是我在职校采访时经常听到的:"我当初选择职校,真的是很无奈。但是毕业后,我却喜笑颜开。因为通过几年在职校的学习,有一技之长的我非常顺利地找到了一个好工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政府也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职业教育的前景是被看好的。但是,农村职校生就业难这一问题日益凸现,已经成为家庭、学校和农村关注的话题。导致农村职校生就业困难有许多客观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学生主观的缺陷,如知识浅显、职业生活模糊、  相似文献   

6.
当前,职校班主任对主题班会的理解存在误区,导致主题班会背离职教特色,出现了拷贝普通中学主题班会思路、堆砌节目等一系列问题,大大降低了它的功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创新,是唯一出路。从本质上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因此,我们应以"就业"为轴线,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构建职校主题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各类学校的发展,初中毕业生择校有很大自由,而学生择校的前提是对这所学校的认同.中等职业教育虽然经历多年发展,但学生和家长在认识上仍有偏差,绝大多数人认为就读职校没有前途,无可奈何才选择职校,从而造成职校招生比较困难.但笔者通过调查49位由普高转到职校的学生发现:94%转学生认为上不了大学,不如到职校学一门技术;80%转学生认为学好一门技术更容易找工作.由此可见,职校学生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不愿转学变为愿意,由认为没有前途转变为前途乐观.因此,转变学生观念,是促进职校招生的关键.我们必须努力促进学生观念的转变,使学生选择职校由被动转为主动.  相似文献   

8.
《教育》2012,(5):49-50
"当我们小学毕业的时候,开始义务教育了,当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毕业不包分配了;当我们工作的时候,单位不分房了……"这是早些年网络上流传的80后面临的社会"机遇"和尴尬,时至今日,这一话题很少有人再提起,因为已经成为过去,这一"机遇"和尴尬,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也被人们默认和接受。可对于南阳理工学院的诸多学子来说,似乎不是一种特定历史时期的被动选择和面对,而是一种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9.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职校生作为就业市场求职的弱势群体,能否对就业市场及自身有长远和客观的认识,是否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有着周全的设计和规划,这决定着职校生毕业后能否在就业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职业生涯设计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本人实际情况,制订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对于即将走进职业生涯的学生来讲,职业生涯设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帮助手有一技之长的职校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作为职业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职业生涯设计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中、高级职业院校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2年第16期刊发了朱振辉同志写给该杂志的一封信,标题是"我们的命运哪里还能改变?——一个‘农二代’职校毕业生的来信"。作者在信中讲述了自己作为一个"家贫父病"的农村子弟,从一个职业高中学生到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职业院校求学经历,也讲述了毕业后求职和打工的工作经历。信中既有进入职业院校学非所愿的无奈,也有毕业时求职无门的焦虑;既有对职业教育"低人一等"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的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意外"是司空见惯的。对于这常见的"意外",是听之任之,还是加以思考与改变,使之成为我们工作创新的契机?江苏省通州中专以一次"意外"为切入口,在开展新时期职校生毕业标准大讨论和职校毕业生适应状况大调查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年轻、温柔、漂亮是我们看到的黄灿的部分表象;骨子里的黄灿:执着、坚韧、充满智慧、敢于冒险。初中毕业,选择职校,父母极力反对,她却义无反顾;中职毕业,成为空姐,她美丽起飞,是西南航空公司第一个青年文明  相似文献   

13.
《当代职校生》2006,(11):6-15
一、职校生就业走出了国门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却连年攀升,有的高达95%,甚至100%,大多数职校毕业生成了众多企业争抢的“香饽饽”。许多专业更是成为了响当当的“就业”王牌专业。  相似文献   

14.
<正>对于大部分中职生来说,职校生活的这三年,将是他们人生中正式在校学习的最后时光。如何才能让职校毕业生顺利走向社会,成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并且为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能够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我们认为,职校的办学目标应由原来的专业型技术人才培养,逐渐向全能型人才即"通才"型技术工人培养转变,通过在校有限知识的教授,让学生掌握获取无限知识的方法,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5.
数学是一门比较基础的学科,它的应用十分的广泛。在我们平常的学习中,很多学生都表示自己在数学的学习上会有一定的困难。这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了,在我们的职校教学中,表现的更加明显。学生在数学的课堂上十分的无趣,对课本的知识感到厌倦。本文就这种情况做出了一些教学上的改变,把实际的生活带入到课堂的教学中去,阐述从对于职校学生教学的有效性出发,在课堂中引入游戏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在游戏中快乐的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的轻松愉快。我们就如何在职校的课堂中引入游戏的教学方法而展开一定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一生要面对无数次的选择,选择朋友,选择伴侣,选择职业,也有关于前途命运的抉择。而职校生最大的特点是当他跨进职校大门时。就已经完成了人生道路上初步的职业选择。为此,在学校里他必须接受有目的、有计划的职业准备教育。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明确界定了新时期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7.
学校和社会,好像是一步的距离,但作为学生和作为一名正式的员工,身份不同,心情和际遇也可能不太一样。或许已经毕业了几年的职校生们已经能够适应现在的生活,而刚刚毕业的职校生,又是怎样的心情呢?毕业之后的第一个新年就要到来,思念家乡的,想念亲人、朋友的,怀念学生时代的,决定再读书深造的……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中国最传统、最为百姓重视的新春佳节里,这群经历了身份转变,环境变化的职校毕业生们,又有怎样的心里话想向我们倾诉呢?  相似文献   

18.
每个职校生都会有实习就业的经历,实习是就业的前奏。就业是实习的归宿。 据四川省教育厅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全省将有47万职校生(含高职、中职、技工学校等)毕业。毕业之前,学生应该做好哪些实习准备?怎样应对用人单位的面试?上岗后需要注意什么……  相似文献   

19.
职校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形成和存在,给我们从事职教工作者提出这样一个课题,即如何按照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把职校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公民,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合格的中初级技术管理人才。为此我们必须研究职校生的来历,职校生群体的构成,职校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使其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研究职校生的管理,首先要研究职校生的来历和职校生群体的构成。职校生大多都来源于初中的应届往届毕业生,也有一部分来源于在职职工和社会青年。深层次看,这一特殊群体的构成大都属于初中后分流出来的学生,大…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职校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不时见诸报端的职校生自残、自杀事件呈上升趋势。很多职校生在生活上、学习上表现无所事事,没有生活信心,一味追求吃好、穿好、玩好。这样的学生即使毕业后能找到工作,也会因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独立意识及过硬的专业操作技术而无法立足社会。因此,加强职校生的抗挫折教育刻不容缓。一、职校生产生挫折的原因分析一般而言,职校生产生挫折的成因有四个方面:一是职校生生源成分复杂。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另类群体,学习上的后进生、品德上和行为上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