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中国化"的文化重建是光复后的台湾行政公署施政重要内容之一,得到了当时台湾民间社会的热烈响应。该文从基层普通民众、民间文化团体以及思想文化领域三个层面探讨当时台湾民间社会对文化重建的各种反应,以厘清光复初期台湾社会的文化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
试题(一) 一、填空题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领土。早在公元________年,吴国孙权就派大将__________等到达台湾,台湾当时称_________。隋朝时候,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当时台湾称___________。元朝时在澎湖设置了____________________。负责管辖澎湖和台湾,当时称台湾为_______。______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的西南海岸安平湾一带,修筑了_________;后来进一步侵占了整个台湾。1662年,_________打败了盘踞台湾_____年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884年,__________在台湾设置________,隶属福建省,加强对台湾的管理。1867年,一只美国船在台湾海面触滩沉没,________借口船上的水手在台湾被杀,派军  相似文献   

3.
一、以史为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与大陆血肉相连,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30年),吴国的孙权就派大将卫温带领万人船队到达了台湾(当时称夷洲);隋朝时,隋炀帝3次派人到台湾(当时叫流求),台湾与大陆联系进一步加强;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即台湾),台湾从此正式成为中国的辖区。  相似文献   

4.
达洪阿等台湾抗英及“冒功”冤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殖民主义者曾几次派兵进犯台湾,清王朝台湾镇总兵达洪阿、台湾兵备道姚莹同心协力,率领台湾军民对英国侵略者进行了坚决抵抗,给敌以重创,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保卫了国家领土的完整。台湾抗英斗争的胜利,在整个鸦片战争期间也是少见的。但当时清王朝中的妥协投降派却对达洪阿、姚莹横加迫害,制造了“台湾冒功”冤案。  相似文献   

5.
日据时代台湾私塾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塾是我国旧时广大人民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在日据时代的台湾地区,由于殖民统治者对其不断打压、限制和取缔,私塾生存极为艰难。本文从台湾当时社会背景和日本殖民政策分析,着重论述了日据时代台湾私塾教育的芡展阶段、特点及其历史文化意义,充分展现了台湾人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极力坚持与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6.
试论“台湾民主国”和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当时全国人民一致反对,台湾人民反抗尤烈。台湾官绅经告急呼吁无望,一度宣布成立“台湾民主国”。广大台湾人民组成义军,奋起抗击日军并给予重大杀伤。本文试图对“台湾民主国”和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作一探索,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清代台湾自然灾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是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区,清代台湾的自然灾害主要有风灾、水灾、震灾和旱灾,虽然清朝统治者地方官员,采取了一些救灾措施,但不能从根本上挽救灾害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给台湾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影响到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台湾苗栗县客家籍仕绅在台湾日据时期(1895-1945)成立"天香吟社"诗社来"文化抗日",观察该社内核心成员儒学家风背景,以及日据时期日本政界言论尺度演变对当时台湾"天香吟社"核心成员的影响,探讨当时台湾客家儒士艰辛传承儒风不忘故国之精神。要之,我国传统儒家社会文化传承,不可能因外国突然殖民当地而造成当地儒风突然中断,仍会有"道统型儒士"藉由一些方式来抵御外国殖民势力、思怀故国。  相似文献   

9.
台湾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熟悉台湾的历史,无疑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在此整理历史上收复台湾的七次战役,希望对各位同学的学习有所帮助,并能深刻体会先辈的不畏艰险和渴望祖国统一的大志!第一次战役早在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已经开始向海上发展。公元227年,孙权在东治(今厦门)训练能出远海作战的水师,并建造大型战舰数百艘。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两位将军率远征水师一万余人渡海到达当时的夷州(今台湾省),遭到当时土著蛮荒的轻微抵抗。由于当时语言不通,水土不服,又有数千将士病亡,两位将军只得率部返回大陆。同时…  相似文献   

10.
姚一苇是当代台湾卓越的戏剧家。1982年北京青年艺术剧院演出了他的代表作《红鼻子》,由于这是大陆首次演出台湾话剧,当时曾引起首都文艺界的热烈反响,丁玲、吴祖光等人曾撰文,对该剧予以高度评价。自此以后,姚一苇的戏剧创作和学术  相似文献   

11.
清嘉庆至鸦片战争时期,从已出版的《全台诗》(1——5册)来看,台湾有诗人225人,其中大陆籍60人,台湾本籍93人,籍贯不详者72人。台湾本籍诗人数量超过了大陆籍诗人。此时期诗作约有3500多首,也超过了康雍乾时期。其中古体约600多首,律诗约1400多首,绝诗近1500首。按诗歌思想内容可分为表现战事的诗、反映教育的诗、写景的诗、咏物的诗、刺邪恶的诗等,真实地表现了这一时期台湾社会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台湾著名诗人张默及其所代表的台湾前行代诗人,经由半个多世纪,从人本到文本的塑造所行成的“诗歌人格”和“诗歌精神”,已成为百年中国汉语诗歌一种可资借鉴的重要资源与传统。一向“把‘诗’当作动词”的张默,对“旅行诗”的写作更是偏爱有加且独有心得。新近出版辑其五十余年“旅行诗”作品为大成的《独钓空濛》诗集,以“台湾诗帖”、“大陆诗帖”、“海外诗帖”三大板快亦即“家园”、“故国”、“彼岸/远方”三种文化地缘的游历互证,不但构成别具一格的待性行旅之丰饶景观,更将一般而言的“旅行诗”,提升到一个深具“文化学意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民初,晋江人吴钟善旅台三年,创作诗集《东宁诗草》两卷、《寄鸿吟社诗草》一卷。旅台是他诗歌创作的丰收期。其旅台诗歌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写景状物诗艺术手法更为成熟;抒情诗思想内容更加深刻;加入诗社后诗歌创作更为多样化。可以说,吴钟善的旅台诗歌使得他在民初台湾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在当下的台湾诗坛,新世代诗人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群体;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这批诗人进行了多样的艺术探索,推出了语言诗、图像诗、都市诗、生态诗、政治诗、方言诗、情色诗、女性诗等多种新的诗歌体式。然而,不论这些诗人的审美趣味有何种差异,他们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在语言的探索、翻新上表现了强烈的兴趣,也进行了多样的实验。新世代诗歌的语言实验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语言的游戏化、陌生化与杂语化。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开始,台湾文坛进入多元化的发展时期。较之大陆长期重视诗歌"写什么",台湾诗坛更重视诗歌"怎么写",强调诗歌文体实验和探索精神。其中,具有视觉美学实验性质的图像诗,就是台湾诗歌形式变革的一个重要表现。图像诗一方面挑战了传统诗歌的美学形态,另一方面拓展了现代诗歌的审美表现空间,给读者带来新鲜新奇的美感享受。  相似文献   

16.
澎湖自古是中国的领土,在台湾建县、府、省之前其行政长期属福建泉州府晋江县管辖。本分为若干节,探讨最早写澎湖诗的时代及作,明代和近代有关澎湖的爱国主义诗篇,以及有关描写澎湖的历史、化之诗。中间或亦考订史乘某些讹误。  相似文献   

17.
余光中作为台湾“乡愁诗”的代表诗人,其诗中的思乡恋土情结凝聚着强烈的民族感情和家园同构的哲学思想。在艺术形式上则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风格多变,又于变化中求大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晚清台湾著名作家许南英词的创作,在近代词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抗战词,是他抗日御侮的实录;纪游词,写尽遗民心态;恋情词,展现真挚的爱情。语言浅显明白,不事藻饰雕琢。  相似文献   

19.
台湾女诗人席慕蓉以其独具特色的诗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把影响波及国外。席慕蓉诗歌的特色如何,最简洁的概括是:席慕蓉诗歌具有现代意识和古典情怀。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政治诗、政治小说,以反政府、反体制著称,它们是被压迫者的心声,是弱势阶层的代言人,具有强烈的在野的反叛性格。台语文学不仅有学术层面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族群和国家的认同。一些分离主义者,在“多语言文学”的遮掩下,把原本属于汉语方言的台语膨胀为独立的“民族语言”,有意制造北京话与台语的对立,企图利用语言的分裂为推行台独服务,这是不得人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