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施伟晶 《幼儿教育》2012,(Z1):54-55
设计意图:巧克力是大部分幼儿喜爱的食品。绘本《巧克力饼屋》选自一本故事集,无论是故事题目还是画面都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其故事梗概是:小熊妈妈有事外出,给小熊做了很多巧克力饼。小熊请来好朋友小猪一起用巧克力饼造了一间屋子。它们住在巧克力饼屋里做着香香、甜甜的梦。它  相似文献   

2.
奇妙屋     
我想发明一个多功能奇妙屋,这个奇妙屋有很多很多功能。这个奇妙屋可大了,几百个人坐在里面都不会嫌挤;这个奇妙屋的颜色是天蓝色,很漂亮;这个奇妙屋有五个功能不同的房间,且听我细细讲述。第一个房间可以推送出许多食物。因为这个房间可以利用天气的变化来制造食物。比如:在晴天,它可以通过太阳热能炸热狗、煎蛋、做手抓饼;雨天时,它能吸收雨水,制成饮料、茶水。  相似文献   

3.
《母婴世界》2010,(12):122-123
圣诞节会让你想到什么?圣诞老人、圣诞树、礼物……当然,少不了圣诞节传统食物兼装饰品——姜饼屋,快来跟我们的巧手妈咪一起做一个姜饼屋吧,您的宝宝一定会喜欢这个能吃的房子。  相似文献   

4.
曼的饼屋     
曼觉得自己很不快乐,因为她是一个没什么魔法的女巫。每当曼念起咒语,要把什么变成什么的时候,那个“什么”就变成了一块椰菜饼干。曼很沮丧,干脆开了一家饼屋。不过,说实话,人们只喜欢曼的饼干,却不喜欢她的饼屋……  相似文献   

5.
Q蛋爱情     
正夏天,一个让人等待爱情的季节,不能缺少甜蜜的味道。昏昏欲睡的午后,赐我一丝凉意的甜蜜,我愈加心生欢喜。在这样的日子里,喜欢日本草饼,我给它另起了一个名字:Q蛋。  相似文献   

6.
菊事     
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 屋旁有巴掌大的空地,没人理它,它便自作主张地在里面长婆婆纳,长狗尾巴草,长车前子,长蒲公英,还长荠菜。我挑过一回荠菜,挺像那回事的,把一份野趣挑进篮子里。后来,这一小撮荠菜,被我切碎了,烙进糯米饼里。饼烙得点点金黄,配了糯米的糯白,  相似文献   

7.
曾经说好的天涯海角后来都在,只是与当初的他们再无瓜葛。一印度飞饼是两个人,两个曾经是情侣的人。男的肤色比较黑,头发是自然卷,常被朋友笑话像阿三,所以叫印度。女孩因为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俩人好得形影不离,总是手拉手出现,被人叫飞饼。印度和飞饼有很多的共同点。比如都胖,两个人加在一起重量足有三百斤,走起路来圆滚滚的气势都很相似。又比如眼睛都小,一笑起来脸上都有小酒窝,赤裸裸的夫妻相。  相似文献   

8.
“噼里啪啦”,听说七彩糖饼屋旁有一家新开张的面包烘焙屋,可以免费试吃三天。这可把我给乐坏了,乐滋滋地想:嘿嘿,我早饭正好没吃,肚子正叫个不停呢,这下可以填饱它了。  相似文献   

9.
“熏锅屋”     
徐州有句俗话,叫“没有熏不黑的锅屋”。——徐州人管厨房叫“锅屋”。意为新盖的锅屋的墙壁再洁白,日久天长,也会被油烟熏黑。这句话借用在教学上也适用。 一天,我教《马背上的小红军》。我问:这位小红军是个怎样  相似文献   

10.
欢乐屋?在很多人的心里,所谓的"欢乐屋"可能是游乐场、肯德基、公园,等等。我则不然,如果你问我的"欢乐屋"是什么,"书",就是我斩钉截铁的回答。最近,我在自己的"欢乐屋"里读曹文轩先生写的《青铜葵花》,书中有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很值得大家去看。这本书的书名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两位主人公的名字,一位叫青铜,另一位叫葵花;第二层含义是女主人公葵花的爸爸是一  相似文献   

11.
面食的由来     
《家教世界》2012,(21):13
面食是中国北方的传统饮食,面食的种类很多。我们现在所吃的各种面食是怎样发明的呢?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麦"字,但由于磨面的磨要晚到战国以后才发明,所以商周时代人们只能吃整粒的小麦,还没有用面粉做成的面食。在战国时代的《墨子》一书中最早出现了"饼"字。"饼"是古人对面食的总称,蒸的叫蒸饼,烤的叫烧饼,撒上芝麻的叫胡饼,下在汤里的叫汤饼。但是迄今我们还没有发现战国时  相似文献   

12.
青蛙兄弟     
夜深了,人们都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在池塘里有两只小青蛙在说话呢!其中一只叫波可,另一只叫米拉。  相似文献   

13.
吃墨水     
《小学语文》2012,(10):38-38
陈毅爷爷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 有一次,他正在看书,妈妈端来饼和芝麻酱,叫他蘸着吃。他一边看书,一边吃饼。书桌上有一个大墨盒,他竞把饼蘸到墨盒里,一口一口吃得很香。  相似文献   

14.
面食的由来     
面食是中国北方的传统饮食,面食的种类很多。我们现在所吃的各种面食是怎样发明的呢?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麦"字,但由于磨面的磨要晚到战国以后才发明,所以商周时代人们只能吃整粒的小麦,还没有用面粉做成的面食。在战国时代的《墨子》一书中最早出现了"饼"字。"饼"是古人对面食的总称,蒸的叫蒸饼,烤的叫烧饼,撒上芝麻的叫胡饼,下在汤里的叫汤饼。但是迄今我们还没有发现战国时期的石磨,现在所  相似文献   

15.
<正>尽管有米饭,但唐朝的主食以面食为主,更具体地说,是以饼为主,多达几十种的饼(其时各种馒头也叫饼,饼的概念比现在宽泛)。在唐代笔记小说《因话录》里就提到"世重饼啖"。各类史书、小说、诗歌里也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饼,比如蒸饼、煎饼、胡饼、汤饼等等。当时的肉食,以羊肉为主(吃牛肉是犯法的,要被重判的,猪肉虽有但不太多),  相似文献   

16.
豆腐饼     
章铧文 《大学生》2013,(3):53-53
说起来这个摊主老板娘和我还有相隔十万八千里的亲戚关系,从辈分上来论,我直该叫她表嫂,可是。她儿子却跟我一边儿大,所以有好一阵子,我不知道该叫她姐姐还是阿姨。豆腐饼的馅儿没什么特别的,豆腐、肉、葱花,面是发过的,老板娘在一块大大的案板后面现做坯子,现下锅煎,包好的饼坯每个巴掌大,  相似文献   

17.
姜饼屋,有人说起源于德国格林童话的《糖果屋》,是一种介于蛋糕与饼干之间的小点心,受到女孩的喜爱;也有人说是因为在西方古代,"姜"是一种昂贵的进口香料,人们只舍得在圣诞节、复活节这样重要的日子里把它加入蛋糕、饼干中以增加风味,并有驱寒的功用。久而久之,姜饼成为与圣诞节关联的点心,意义相当于我国春节时的年糕。在英国,还流行着一个传说:未婚女  相似文献   

18.
贺艳慧 《高中生》2008,(1):26-27
那年夏天,一种叫武大郎的炊饼忽然流行起来,在这个以大米为主食的南方城市卖得热火朝天。谁也说不清是什么原因,只知道仿佛一夜之间,大街小巷就飘满了炊饼的香味。其实这种饼并没有什么特  相似文献   

19.
阳春三月,胡老师带了6个小孩到军山水库春游.中午,胡老师取出一块三角形的饼分给大家吃,其中有一个叫宋爽的女孩特别挑剔,希望她分到的一块不多不少,恰好是整块饼的  相似文献   

20.
甜饼风波     
周瑜常去隔壁饼店买饼。这是一种甜味的饼,周瑜喜欢吃甜的。去买饼的次数多了,周瑜与店主成了熟人。店主跟周瑜聊天:“周都督,听说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仅次于——”“什么?”周瑜一瞪眼。店主就没敢把那三个字说出来:“反正您也知道得够多了。”“那当然。”“您知道您吃的这种饼叫什么吧?”“知道啊,它叫‘方头饼’。”“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因为……因为它是方形的呀。”店主便说:“这可是我们这个百年老店的百年秘闻。因为我家做的饼太美味诱人了,时时被窃,所以取名‘防偷饼’。后来觉得这名儿对顾客不够尊重,才改称‘方头饼’。”周瑜想了想,说:“我认为你家的饼应该恢复原名。”店主问:“这是为何?”周瑜说:“老字号用老品牌利于扩大影响呀,再说‘防偷’比‘方头’更特别、更刺激……”于是店主采纳了周瑜的建议,恢复了甜饼的旧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