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又到家长接孩子的时间了,每到这时,也是我们老师最忙的时候。一位老师守在门口看着幼儿离国,另一位老师和保育员则忙着给幼儿找衣服,不停地问家长有没有孩子落下的衣服。真是忙得团团转。一个家长问:’“老师,孩子的蓝色牛仔衣呢?”我赶忙帮她找,可找遍了整个教室都没有发现,只好向家长道歉:“真对不起,不知被哪位幼儿拿错了,明天一定给你找回来,”这类事情时常发生.使我的工作很被动。小班幼儿穿脱衣服的闭力差,家长又怕孩子着凉,经常给幼儿穿很多衣服来园。结果,小朋友每次户外活动玩起游戏来就满身大汗,老师就把他们的…  相似文献   

2.
当谈到老师如何评价学生时.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儿子.想到了自己该如何评价如同自己孩子般的学生..儿子可以因为我是他的母亲.所以无所顾忌地发泄自己不满的情绪.而作为长久接受师道尊严的学生是否也是心甘情愿地接受我的评价呢?由此想到作为一个班主任如何掌握评价的巧度。“巧度”讲究的是“巧”.这里借用几个武术招数来阐释:  相似文献   

3.
<正>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同时课堂也变得活跃了,孩子们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了,这是我们老师所期望的,但我们也会看到这样的镜头:老师在上课,学生在座位上我行我素,自己想干啥干啥,老师顾了这边,顾不了那边,并且当一个学生发言还没完,别的孩子已经高举了小手大喊:"老师,我来,我来……"如果点了其中一个孩子,没点到的就会非常扫兴,就没有兴趣继续听老  相似文献   

4.
应麟鸣 《小学生》2005,(4):39-39
你爱孩子,孩子就爱你。无论你是否有明确的承诺,都会像春风一样潜入人的心田。气温骤降,自己感到寒冷的时候,急切地提醒孩子多穿一件衣服;学生生日到了,老师在黑板上写上祝福;学生退步了,老师心里着急,但批评中总伴有鼓励和期望,诱导中含有诚意和热情……我知道,这样的次数多了,学生心里自然对老师积存着一份亲近。所以,我一直都这样做。  相似文献   

5.
孙秀峰 《师道》2005,(12):37-38
初为人师,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做学生时的一些荒唐事情,现在回想起来有点难为情。记得在读初中的时候,我常跟老师顶撞,在老师们的心目中我可能也是一个“问题学生”。可我自己却从来就没有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  相似文献   

6.
真正的尊重     
张光亭 《山东教育》2008,(10):18-18
那是我刚接手一个新班级时的事情。自习课上,学生们在做作业,我巡视着。“老师,我们做完作业了,让我们出去玩会儿吧?”这时,几个学生问道。我观察了一下,有三五个学生一脸企求地望着我。我沉思了一下,决定让他们先等一会儿,继续复习,尽管我知道做完作业出去玩是他们的惯例。  相似文献   

7.
午后悄悄话     
带班久了,我渐渐发现了一个和孩子们沟通的有利时机——午睡起床后的整理时间。虽说大班孩子已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可是还需要老师帮着检查整理,每次午睡起床后的整理时间,就成了我和孩子们说说甜蜜悄悄话的最佳时机。"老师,你看!我自己穿的衣服!"小杰笑眯眯地走过来,让我检查他穿的衣服。呀,小家伙真能干!衣服穿整齐了,裤子塞好了,鞋子也穿好了。我捏了一下他的小鼻子,夸奖他:"你自己把内衣塞进了  相似文献   

8.
晚自习上,全班学生都在认真地做着作业,我在教室里踱步巡视着,窗外似乎有些凉意。“小淼!”突然,一个中年妇女拎着一个装满衣服的袋子出现在教室门口,原来是小淼同学的母亲担心他着凉而来送衣服给他。说实话,十一二岁的孩子住在学校里,的确是时时刻刻令父母牵挂,“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相似文献   

9.
周六晚上,电话铃响了,是一位家长,她劈头就问:“星期五我的孩子是不是进教导处受批评了?”多年与家长接触的经验,让我深深体会到父母爱子心切,总爱维护自己的孩子,一听到孩子受委屈了就要向老师讨回“公道”,这个家长肯定也是如此。于是我平静地告诉她,她的孩子在作业本上写了一些不文雅的话,我才叫他到教导处,问清楚是怎么回事。家长明显有些不服气,忿忿地说孩子并不是那么说,说教XX科的老师看见他写这些话后,拉起他的衣服,把他扯了起来,还说一些同学经常欺负他,而老师却又相信其他学生而批评他……这位家长越说越激动。我了解该学生,他比…  相似文献   

10.
真正的尊重     
那是我刚接手一个新班级时的事情。自习课上,学生们在做作业,我巡视着。“老师,我们做完作业了,让我们出去玩会儿吧?“这时,几个学生问道。我观察了一下,有三五个学生一脸企求地望着我。我沉思了一下,决定让他们先等一会儿,继续复习,尽管我知道做完作业出去玩是他们的惯例。  相似文献   

11.
晚自习上,我们都在认真地做着作业,吕老师在小组之间踱步巡视着。"淼淼!"一个中年妇女拎着一个装满衣服的方便袋出现在教室门口,原来是李淼同学的母亲来送衣服给他。吕老师示意让李淼出去,他出去之后接过衣服就催促母亲快点离开,可他母亲仍关切地叮嘱:"多  相似文献   

12.
从做教师的那一天起.我就希望我的学生听话.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我想做教师的,有这种思想的绝不占少数。最近我一直在想,听话的孩子也许会取得好成绩.但将来一定会走得很好吗?我不敢给自己一个肯定的答案,因为我已经意识到或者发现比较听话的孩子身上很容易打上老师成长的烙印.很容易受老师思想左右。  相似文献   

13.
感动的事情大家谈。我园有一个惯例.就是每周的例会上,在管理人员总结回顾上周工作之前,先请教师谈谈一周来发生的令自己感动的事情。有的教师说:“自己打饭经过大厅门帘的时候,x老师会主动帮着把门帘拉开,虽然是一个小动作。但是感觉非常温暖。”有的教师说:“我们班的生活老师会利用午休时间主动把孩子衣服上掉下的扣子缝好.并主动帮我们做教具。”  相似文献   

14.
周六晚上,电话铃响了,是一位家长,她劈头就问:“星期五我的孩子是不是进教导处受批评了?”多年与家长接触的经验,让我深深体会到父母爱子心切,总爱维护自己的孩子,一听到孩子受委屈了就要向老师讨回“公道”,这个家长肯定也是如此。于是我平静地告诉她,她的孩子在作业本上写了一些不文雅的话,我才叫他到教导处,问清楚是怎么回事。家长明显有些不服气,忿忿地说孩子并不是那么说,说教XX科的老师看见他写这些话后,拉起他的衣服,把他扯了起来,还说一些同学经常欺负他,而老师却又相信其他学生而批评他……这位家长越说越激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听课时有一个习惯——总喜欢将自己摆放在学生的角度参与课堂教学。我时常会想:如果自己是一个孩子,我希望老师给我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答案是“儿童情趣”。我以为,“儿童情趣”是基于儿童心理特征.并能引起他们对课堂学习认同的一种情感和趣味。发掘儿童思维过程中的“情趣”因素,往往能够更为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6.
教室奇遇记     
我更愿相信,是孩子那句"把妈妈的衣服给老师穿"产生了魔力,抹去了"墨梅"。我最近心情特别好,还专程去理发店吹了头发,穿上了最喜爱的绿色外套。课堂上,一个孩子怯怯地举起手来。"有问题吗?"我问。"老师,你看看你的衣服。"我左右看看,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你往右边看,你身后……"哦,墨水,我衣服的右口袋旁,衣摆边有五六滴墨水。庆幸,没在显眼的地方,即使洗不掉,也不伤大雅。一个男孩跑上讲台:"老师,是我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我是一个要强的孩子。那时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夸奖经常让我生出无穷的力量。爸爸妈妈用赞美轻松地就让我乖乖地做他们想要我做的事。我努力地学习,我也乖乖地做家务,什么拖地板、洗衣服(要求是洗自己的衣服)、倒垃圾都做,而且我还不时十分积极地自己"拓展"一下内容,就想着妈妈回来一定很高兴.一定又夸我乖了。现在想来我也觉得好笑.可能妈妈们都会觉得"这真是个‘单纯’的孩子啊"。  相似文献   

18.
第一境界:把学生当孩子。正确对待自己教育对象的教师才是称职的教师。把学生当孩子,你会宽容孩子的缺点,原谅孩子的过失。你不会因为孩子的一点错误而伤害孩子的身体。更不会挫伤他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曾经有一个调皮的学生因误会了老师对他的关心,便故意将墨水偷偷洒在了老师的衣服上。这位老师知道后什么都没说。只是给这位学生写了这样一首诗:“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彩霞,拥有了美丽;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后来这个学生幡然醒悟,主动向老师承认了错误。  相似文献   

19.
美国人如何看管孩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我们管教孩子,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到了美国这一套就行不通了,他们教育孩子是引导为主,尊重孩子,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执,如果谁错了,老师会让他一个人到角落或他自己放衣服、书包的小格子间去,单独呆上几分钟。因为孩子喜欢在一起玩,这对孩子可是不小的惩罚,前几十秒钟还可,时间一长孩子就呆不住了,眼巴巴地看着老师,希望开恩。这时老师会抓住时机,讲点孩子能懂的道理,这比其他处罚方式管用得多。我大儿子上幼儿园时,一个学期大概就有4至5次这样的经…  相似文献   

20.
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至高无上的。尤其是班主任,就像一个大家庭的管家,孩子会把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毫无保留地告诉你。如果老师能适时适地加以引导。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感染孩子、教育孩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始终相信:身教重于言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