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郁知非小传就在上海足球有复苏迹象时,郁知非却从足球江湖全身而退,在车道上开拓起新事业。到现在郁知非仍然忘不掉足球,在记者采访当天的上午,郁知非仍然是抽空拜访了前中国足球副主席王俊生,回忆了当年初踏上海江湾体育场,球场尘土满天、队员身板单薄的情景。八年时间里,郁知非为上海树立起了申花这个品牌,1999年成功运作曼联访沪比赛净赚2000万,它对中国足球产业化借鉴作用绝对要比去年的“皇马秀”大得多。不过现在郁知非的运作资本是过去的10倍,他是地球上最昂贵的运动——F1得以进军中国的关键人物,就像16岁时开始在东北大地拓荒一样…  相似文献   

2.
2005年,中国足球应该怎么改革?如果把各种专家半专家伪专家的说法加起来,可以编成几册大部头。在这里,笔者只想引用郁知非的两句话.这位堪称足球市场开发第一高手的上海人,今年又成功运作了F1中国大奖赛.在NBA中国赛开始的时候.他又前往认真学习。他的最大感悟是:“商业体育要想成功,第一,要让赞助商得到回报;第二,要尊重球迷。”对中国足球来说.这两点又何尝不是金玉良言。  相似文献   

3.
李玮锋有一个绰号“大头”那是他在健力宝队时的主教练朱广沪给叫开的,直到现在熟悉他的人们还都是这么叫他,他 觉得这个绰号听上去还是蛮亲热的。不过,“大头”并没有别的什么意思,只因为李玮 锋的头看起来的确特 “大头”,这两年在球场上还算得志,小小年纪,已是国家队的绝对主力,当然他辽曾经是国奥队的队长。当然,在深圳平安队、他更是不可或缺的人物,深圳球迷包括全国球迷都认定他是中国足球的栋梁之但在生活中,李玮锋遇到的不幸却太多大多。两个月前,他的父李来深圳探望他;却意外地出了车祸离开了人世。“大头”那段时…  相似文献   

4.
超级球迷“飞力普”金汕中国的超级球迷中有三个为足球而离婚的汉子。我与他们不同,我是一个为足球而不结婚的男人。“飞力普”的由来同罗西、小平头、小皮球等“足球疯魔”一样,我也有艺名,我身份证上的名字叫王伟,绰号则叫“飞力普”。球迷取名都琅琅上口,这样便于...  相似文献   

5.
1999年美洲杯,球迷们认识了一个初出茅庐的他;2002年世界杯,全世界因为他对希曼不可思议的“勺子”而惊叹于他的足球造诣;2003年,巴黎球迷为他的叛逆而破口大骂;2004年,他生日之际的进球让巴萨球迷重新找回疯狂的感觉,他就是巴西未来的核心,诺坎普的新国王,“调皮”的罗纳尔迪尼奥,一个视足球和亲情为生命的桑巴青年,他是上天赐给巴西足球的又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6.
《新体育》2012,(6):92-95
将时光推移到20年前,球迷们熟悉的解说员张路老师40出头,年富力强。那时,中国足球还没有职业化,他也不是北京国安俱乐部的副董事长、总经理,但这并不影响他关注中国足球。“我当时是北京体育科研所的常务副所长,同时兼任北京足球技术领导小组副组长,在中国足协的科研委员会也有职务,在北京市足协也挂了一个职务。”  相似文献   

7.
中国足球一次次在国人面前触礁,而目前广大的球迷却显得比任何时候都要沉着、理智,致使几乎所有的报刊都评论说:“中国的球迷更成熟了”!是中国的球迷更成熟了吗?笔者在此不敢默认和赞同,而是认为在这种“成熟”的后面有更多的是失望、冷漠。他们曾一次又一次为中国队呐喊助威,而看到的是一  相似文献   

8.
刘瑶 《新体育》2005,(2):46-47
以体育的名义,投他一票 申花”,同时球队与申花独立开    这一次,郁知非又成了风云人物。2004年岁末,CCTV“2004中国经济 ,OgW‘‘2004中国经济 度人物”提名名单上,郁知比榜上有名。 有央视的朋友告诉他,有人愿意花100甲J来买这个提名郁知{卜却着实看得很淡“他们说我是年度最佳体育商人,我不这么想,我从来不是一个商人,我就一个国家干部。” 虽然在世人的评判标准中,这位来自上海的成功人十显然是一个标准的商人,人们也不能否认他仍是位不折不扣的“体育人”。 用郁知比的话来晓“我是一个体育运动的推)、,以前是足球…  相似文献   

9.
在江苏盐城,一位痴心于足球的“老板”,用他仅拥有十八名员工的私营小厂所创造的有限经济效益,用他的心血和汗水;为家乡球迷办起了一项每年一度的足球邀请赛。尽管没有“大腕”球星参战,场地设备还十分简陋,可是这项名为“中达杯”的赛事在盐城球迷的心中分量却不轻。毕竟它是盐城球迷自己参与的球赛。世界杯、意甲、英超固然精彩,终究还是遥远了些,而就在他们身边的“中达杯”让他们真真实实感到了自身在足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是沈阳市文化局的干部,也是一个“超级球迷”,用他自己的话说:“足球是他一半的生命。”近年来,在省内外的报刊上发表了近百篇有关足球的文章和文艺作品。中国足球队狮城失利,使中国足坛又罩上一块阴云,人们欲哭无泪,而本文作者却含着眼泪奋笔疾书,这里凝聚了作者对中国足球的一片热诚和厚望,言辞难免有过激、偏颇之处,有些观点难免会惹恼某些人,然而,带点刺激总比麻木要好些,因此,编者愿广大读者和中国球迷继续为振兴中国的足球交流下感想和见解,本刊将不惜页码为之提供争鸣之地。  相似文献   

11.
1997年3月26日上午,与中国足协毗临的老队员餐厅一派热闹景象。原来,“润迅”首都体育记者足球队今天要在这里举行成立大会。 上午10时,只见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出现在老队员餐厅的门口。球迷们熟悉的是他们的名字和他们关于中国足球的真知灼见,而不熟悉的是他们的形象。除了少数几个经常在电视上亮相的“大腕”能被球迷们叫出名字外,其余的皆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隐身人”。  相似文献   

12.
外行看门道     
本期,我们精选三位大家熟悉和喜爱的体育界外明星,听听他们对足球的看法。 他们不是球迷,这是他们在采访中反复强调的,但有时候,或许正是“非球迷”的属性,使他们可以撇开比分,跳出胜负把足球看个究竟。 他们都是门外汉,虽或许外行,倒能独具慧眼,站在一个中立客观的角度上把这纷繁芜杂的中国足球看出点儿门道来。  相似文献   

13.
我也是一个足球迷,同时也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在第十期看到吴龙辉同学给贵刊的信后,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感慨,在此我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吴龙辉同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首先是一个参与足球活动的球迷。第二,他有着一颗强烈的爱国心。 施拉普那曾说过“中国没有一流的球星,却有一流的球迷”。只有全社会动员起来,中国足球才能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应发,仍在拼,仍在搏! 在他先后七次夺取全国足球甲级联赛、“足协杯”桂冠的时候,在他成为万千球迷心目中的英雄的时候,在举国上下为中国足球的命运而忧心如焚的时候。他自幼喜欢大海,热爱海的胸怀和气魄;然而,他放弃了攻读大连海运学院的良机,却选择了足球,选择了一个男子汉的艰难事业。这位出生于“足球城”大连市的“马路球星”,一身汗迹一身风尘走向了足球天地,在绿茵场上冲锋陷阵,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智睿,品味着人生的酸甜苦辣。这是50年代。饥肠辘辘的三年自然灾害,没有改变他的初衷。四年下放劳动的政治风暴,没有磨损他顽强的意志。从业体校到优秀运动队,从少年队到国家队,风风雨雨没有阻止他在球场上驰骋;“用脑子踢球”给他带来一个接一个的成功;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困苦,终于把他铸成中国足坛的一代球星。  相似文献   

15.
读7月4《北京晚报》名作家 冯德英《球谜与球迷》一文,觉得有些说法,值得商榷。 文中说:“有球迷为在世界杯上看不到中国队而伤心落泪,而怨声载道。我看大可不必。”作家劝慰中国球迷们不必太难过,可以理解。 不过,作家提出的主张却使人困惑。他说:“足球既是一项运动,也就没了什么国界。”他赞扬一位从不看中国队踢球的女球迷,说“她只有看外国的一流球队踢球,才是一种享受。我以为这才是真正的球迷。”作家呼吁球迷们“让我们跳出国界,忘掉中国队,快快活活欢欢乐乐,迷它一场。”  相似文献   

16.
他曾经是一名中国足球队的国脚,他用 “要当就当最好的足球队员”的座右铭激励过自己;他曾经努力拼搏和奋斗过,却饱尝了“一只脚踏人了世界杯大门后,却最终没能进人那个足球圣殿”的辛酸:他曾满怀“要振兴中国足球的神圣愿望”东渡日本,当学到了许多先进的足球技艺后,怀揣着报国之心,毅然返回了生他、养他、把他从一个无知的孩子培养成一名优秀足球运动员的祖国;他是一名教练,在他的心中为改变中国足球的落后面貌而尽心竭力;他又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正是他为自己人生所确立的准则。他就是刚刚…  相似文献   

17.
雷小铃 《新体育》2008,(3):46-47
2008年1月,中国国家队与国奥队在同一天里,两次大比分输给德国的球队。不过.同一时间在英国,有一个中国人的足球技艺却赢得了欧洲人的喝彩。1月12日,英冠球队查尔顿4比1战胜了对手布莱克普尔,全场查尔顿球迷高呼“ZZ”,掌声献给了一位28岁的中国球员,他就是郑智。  相似文献   

18.
徐冀宁──曾经是辽沈球迷最熟悉的名 字。但他却没享受过辽宁队辉煌时所取得的一切荣誉;作为沈阳人,他有权力和义务为家乡的球队效力,只要他不退役;结婚后,他会更加珍惜属于自己生活中的一切…… 辽宁队曾是我的梦想 生在沈阳、长在沈阳的徐冀宁从小便是辽宁队的支持者,辽宁队长时期的辉煌一直感染着这位“足球”少年,能到辽宁队踢球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的愿望。但小徐非常幸运,从小便极具足球天赋的他被辽宁名帅李树斌相中,从此便开始了他的足球生涯。 1994中国足球职业化第一年,为了补充新鲜血液,年仅21岁的徐冀宁加盟…  相似文献   

19.
我们已走过了四十年的风风雨雨历程,有时候真的很累,但是却不能停下来歇息片刻。漫漫长路,飘泊是我们的选择、所以我们还得铁了心陪着中国足球走过一生!这,便是每一个中国球迷的心声。想起曾经看到过一幅漫画:一位行将辞世的老球迷在弥留之际,绝望中深情地握住儿子的手再三叮嘱:“孩子,国脚冲出亚洲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受了中国足球几十年的“迫害”,老者依旧是这般地耿耿忠心,至死不渝。每每想起,都不免有一份感动、几番悲哀盈上心头。球迷就是这样一些可爱、可敬、可怜、平凡而又普通的家伙。他们总是与冷眼、痛苦和孤独相伴,然而他们却永不言败、永不  相似文献   

20.
球迷看球谜     
’98世弄坏这顿足球大餐在球迷日夜品味中散了席。尽管最后一道菜让不少球迷连连“打隔”:锋线糟糕的法国队竟以一个3:0把早被人们设定为冠军的巴西队收拾得服服贴贴,但是足球是圆滚滚的——没有恒定的上下高低之分,这也是让球迷着迷的地方。眼看着人家在策马扬威,就不免让球迷们为不争气的中国足球而着急。本届世界杯期间,有人在传媒上指点迷津,把中国足球的不振归于“没文化”:没文化的足球界,没艾化的球队球员以及没文化的球迷。从文化角度来审视中国足球,这种说法似乎有些道理。而让我这个球迷感到似乎没道理的是,怎么在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