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从汉字的字理分析中寻找美、发展美 细心观察,其实我们的身边并不缺少美,只是学生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识字教学中采用审美教育使学生在分析字理的时候既能接受新知识,又能充分体会审美活动的全过程。我们都知道对客观事物作审美观察往往是从事物的外在形象开始,因为外在形象足视觉的、直观的显现在我们的面前的,它是明确而又具体的,不仅给人以突出的印象,而且给人以愉悦的心情。在教学中,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还学生一双寻找美的眼睛,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现汉字的形象美,激发他们的直接美感,吸引他们的有意注意。  相似文献   

2.
美的踪影     
祝佳慧 《新读写》2008,(10):37-38
世上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小作者把自己喻为一架相机,从自然、生活、内心等方面,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地描述了眼中之美、心中之美,可见,小作者是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的。  相似文献   

3.
一、发现美 这里的发现指的是班主任老师要有挖掘美,发现美的眼光。孩子的心灵是纯真、美好而又脆弱,他们在生活中需要更多的是鼓励和赞美。班主任老师必须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把他们的“美”挖掘出来。我们有个后进生,课堂纪律差,学习成绩相当不理想,但在其他方面我却发现他众多的优点,例如劳动积极,不怕脏,不怕晒;  相似文献   

4.
艺术与自然似乎有着不解之缘。一方面,任何艺术都不得不以一定的自然(生理的与心理的、物质的与社会的)为基础而又不能止于自然的水平,必须进一步改造、提高、美化和超越自然,否则便无艺术可言。但另一方面,任何对自然的美化和提高,最终又必须给人以“自然”的美感,否则便过犹不及——艺术会被不自然的美化扭曲和葬送掉。因此我们可以说,改造自然而又合乎自然,乃是一切艺术工作者必须遵循的自然辩证法。当然,应该说明的是在这里自然事实上具有双重意义。第一种是原始的、粗糙的因而有待改进和美化的自然,第二种自然则更高一级——它是经过美化加工而又不违背美学规律和自然规律、合乎生活真实与情感真实的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5.
与书相伴     
生活中的美到处都有,而我们应该给孩子们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因为一个能感受美、尊重美、欣赏美的人才会是一个高素质的人,这样的人才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那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怎样用美来指导学生呢?  相似文献   

6.
眼睛     
每个人都长了一双眼睛.有人这样描述:"XX有双漂亮的眼睛,长睫毛,双眼皮,眼仁又黑又圆,水汪汪的."在他们看来,眼睛是美的标志.有人见解不同,说:"好看有啥用?你能从他的眼里读出他的奥秘吗?"在他们看来,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觉得这话确实有道理,所以注意去细读每一双眼睛.  相似文献   

7.
一、引子:激趣 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么,我们如何练就一双慧眼,在生活中捕捉美,在写作中体现美呢?不妨我们做个猜谜游戏,也许大家会有所领悟。  相似文献   

8.
眼睛     
郭敏  赵桂珠 《初中生》2009,(3):48-48
每个人都长了一双眼睛。有人这样描述:“XX有双漂亮的眼睛,长睫毛,双眼皮,眼仁又黑叉圆,水汪汪的。”在他们看来,眼睛是美的标志。有人见解不同。说:“好看有啥用?你能从他的眼里读出他的奥秘吗?”在他们看来,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觉得这话确实有道理,所以注意去细读每一双眼睛。  相似文献   

9.
眼睛     
自然界的美,美在她的七彩纷呈:赤、橙、黄、绿、青、蓝、紫,部有一种美的灵动、美的神光。一切都洋溢(yang yi )着生命的灵气,一切部展示出斑斓(ban 1an)而怡和的色彩。我们置(zhi)身于自然界中,美使人感到自然活力的跃动,这又源于我们眼睛的发现和心灵的理解与感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是一个人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眼睛,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10.
<正>在小学生的眼里,总觉得大人们常说的真、善、美似乎与他们无关,就好像离他们很远、很远的。其实,真、善、美就在他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伴随着他们的成长。那么,学生如何才能体验到真、善、美呢?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引导,教育学生努力到生活中去寻找真、善、美。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品德课上,有一位老师给  相似文献   

11.
法国雕塑家罗丹有这样一句名言:“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积极思考、深入体验,那么,学生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他们就会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相似文献   

12.
胡雪芬 《考试周刊》2013,(34):163-163
<正>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确实,自然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名山大川的巍峨壮丽,水乡人家的玲珑秀丽,百里牧场的清新芬芳,林荫小道的幽静清雅……这一切都是自然赋予人类生活的美。大自然能以具体的直观形象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视野开阔、耳目一新,让他们心中荡起涟漪,让他们更容易受到美的熏陶,产生追求美、表达美的愿望。而现实中的艺术教育在这方面做得怎样呢?请看下面一个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13.
在自然界中,许多事物都是美仑美奂的,清风、明月、青草、碧水、落日、潺潺流水……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自然总是美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相似文献   

14.
<正>幼儿美育就是培养幼儿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学前儿童美育教育的任务是教给儿童关于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对周围生活、大自然、文学艺术的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幼儿美育有其独特之处,它是以声音、颜色、线条、动作、表情等生动具体的形象来感染幼儿,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接受教育。我们应该在幼儿的启蒙阶段,启发他们学会用发现美的眼睛观察生活,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社  相似文献   

15.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们对美的追求和表现是自然而又羞涩的。每当学生们做作业的时候.我总是静静地注视着他们,一如欣赏长满蓓蕾的花圃——红扑扑的脸蛋儿、甜甜的微笑、各式各样的着装,教室里的美是五颜六色的。偶尔一个调皮鬼不集中注意力而偷觑老师一下,目光正好与我相遇后的不自然,在我的眼中也是那样的美。  相似文献   

16.
孔德静 《生活教育》2014,(19):95-96
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美,关键是给儿童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儿童的绘画能力并不是靠老师通过讲授技法就可以教出来的。为他们创造一定良好的成长环境,激发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绘画兴趣,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  相似文献   

17.
许冰 《湖北教育》2004,(7):41-42
马克思指出:“文艺是依据美的法则而创造的。”语文教材中美的东西俯拾皆是,既包含着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美的类型,又有优美、壮美、悲剧美等美感形态。可以说,语文是“集各种美的形态之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体系”。那么,如何发挥这些美的因素,使学生感受美、领悟美、焕发生命之美呢?无可置疑,教师应该在语文  相似文献   

18.
王守诚 《甘肃教育》2011,(17):87-87
罗丹有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一双“发现”的眼睛,进而使他们发现美、  相似文献   

19.
于洪 《农村教育》2006,(5):58-59
“所谓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又称为美感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趣味,并按照美的规律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是充满诗意的教育,古诗教学在其中担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秀的诗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练准确.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教师如能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美育环境,充分挖掘、调动、利用其中美的因素,就可以将学生引领到美的殿堂,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开阔视野,增长心智,提高文化品味。获得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常常强调“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初中生正处在身心成长阶段,能表现的莫过于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能抒发的莫过于自己真实的感情。真的就应该是最好的素材,而他们对生活、对人生浅显的认识,就应该是很好的立意了。我们要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去表现自己的世界。只要他们在写作时追求的是真、善、美,批判的是假、丑、恶,抒发的是健康自然的情感,都应该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