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相似文献   

3.
黄成沐 《教师》2014,(21):39-4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学习文本,最终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应当致力于在"品味"和"实践"上下工夫。"品味表达"与"实践运用"是阅读教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根本形式。"品味表达,是为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实践表达,便是直接的语言文字运用。"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教育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依靠大量的语文实践。做教师的在教学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一新理念的确立,引导我们走出了语文教学死啃书本的误区。我们通过六年的课程改革实验,深感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叶长英 《快乐阅读》2013,(30):56-5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这一性质的界定可见,语文教学再不能停留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再不能局限于封闭的静态的课堂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语文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能充分挖掘和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它强调了学生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活动。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呢?一、让课堂成为语文实践活动的平台实践运用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语文课应成为  相似文献   

11.
黄洁 《考试周刊》2014,(96):56-56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细细品味这番话,不难发现当前语文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我校语文教学现状看,其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要么  相似文献   

12.
王大佑 《教育》2014,(4):55-55
2011年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活动,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见,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写日记、读笔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相似文献   

15.
在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超高的今天,我们应应用新的课程理念,改革小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一定的语言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健全的人格。一、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就告诉我们学好语文的关键是实践,即听、说、读、写,乃至眼、手、耳、口。让学生充分的读,认真地想,无拘无束地  相似文献   

16.
陈仲湘 《考试周刊》2010,(55):59-6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是这一思想的突出体现。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我们要打破语文教学的局限,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语文实践性作业就是很好的途径。语文实践性作业具有生动活泼、充满智慧与情趣等特点。这种作业,能使课内外加强联系,使各学科间达到有机融合,使学生由校内走向校外,变被动  相似文献   

18.
李艳 《贵州教育》2012,(6):35-36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而拓展训练、拓展阅读正是语文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通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去实践,获取知识,摸索学习方法,把语文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