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轻松一刻     
《湖南教育》2005,(10):45-45
取名的难题易教授七十多岁才抱上孙子,全家对这小东西异常疼爱,越是这样,取名就越难,所以直到周岁还没取上名字。易教授研究文学,他认为孩子应成为一个诗人,所以应该叫易东坡;孩子的父亲是个京剧演员,自然认为孩子应叫易兰芳;小姨是个歌迷,希望孩子将来成为歌星,应叫易学友。大家各抒己见,互不相让。易教授发话了:“这样吧,在地上放上苏东坡文集、梅兰芳剧照、张学友唱片,让孩子自己来选,选什么叫什么。”放好东西之后,又把孩子放在地上。只见孩子瞧瞧这个,摸摸那个,但都没拿,只见他爬向墙角,抱起那里的一个空罐子哈哈大笑,大家惊呼:“莫非…  相似文献   

2.
近段时间,易中天品三国在央视《百家讲坛》一炮走红,媒体各界,众说纷纭。叶力云老师《由易中天品三国想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学历史教学》2006年第11期)一文对易教授的讲授方式大加称赞,并谈了如何运用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笔者从易教授幽默诙谐的语言艺术中也受益非浅。然而,笔者认为高中历史课堂并非《百家讲坛》,易教授的讲授方式不能生搬硬套。对叶老师提出的课堂教学要“历史知识故事化”,笔者实在不敢苟同,理由有下:  相似文献   

3.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自从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后,人气一路飙升,拥有了庞大的“易迷”(喜欢易中天的观众)队伍。易教授不仅讲历史津津有味、舌灿莲花,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独特方法。下面我们不妨来看一看易教授的“育女经”。从来不让女儿背唐诗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相似文献   

4.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中品“三国”,把魏、蜀、吴三国的人和事“品”得出神入化;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中“读”《史记》,把《史记》“读”的栩栩如生。可是,在听了易教授的“品”“三国”和王教授的“读”《史记》之后,我们是不是就不用读《三国演义》和《史记》的原著了呢?  相似文献   

5.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讲《品三国》,一时间盛况空前,对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影响很大。易教授的同名专著《品三国》也是难得一见的畅销书。笔者反复拜读《品三国(下)》,感到易教授的语言风趣幽默,史实清晰准确,说理透彻详明,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有个节目叫“百家讲坛”,是一个著名学问家、学者用自己的观点和方式评说历史、文学的节目,笔者非常喜欢看。最近厦门大学的易中天教授评点的三国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笔者还专门买了易教授的专辑DVD拿回家看,易教授品三国,确实品得不错啊!今天,笔者也想和小读者们品一品三国,不过我们不谈史书,不聊演义,我们只捡和电脑游戏有关的一点有趣的故事。从电脑游戏中品读三国,如果大家感兴趣,就听我惊堂木一拍,慢慢道来吧!  相似文献   

7.
易健教授主编的《成语典故与美》,体现了一条清晰的分阶段发展的美育教学教改轨迹:综合运用美育原理去发现成语典故中的美;通过对成语典故各种美的现象与本质的探索上升到美育理论。毫无疑问,这项教改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易教授为铺设这条教改轨迹采取了制订教改实验方案、实地操作、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三部曲。为了实施第一部曲,易教授在教改中安排了三个步骤。第一部是冰释疑惧。以往学生对成语典故只是从语言表达的实用的角度来注重,以审美的视野来发掘其价值则是学生甚少涉猎的,因此,疑虑与畏惧像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对此,易…  相似文献   

8.
教授的不同在一所大学的操场上,政治学教授、哲学教授和语言学教授围着一根旗杆。数学教授走过来,问:“先生们,在忙什么?”“我们需要这旗杆的高度,正在讨论用什么手段得到它。”政治学教授说。“瞧我的!”数学教授说着,弯下腰抱紧旗杆使劲一拔,把旗杆拔出后,放倒在地,拿出卷尺量了量,“正好五米五。”说完使把旗杆插回原地,走了。“这人!”语言学教授望着他离去的背影轻蔑地说:“我们要的是高度,他却给了我们长度,瞎添乱!”易教授70岁才抱上孙子,全家这小东西异常疼爱,越是这样,取就越难,所以直到周岁还没取上名。易教授是个文学家,他认为…  相似文献   

9.
《百家讲坛》采取讲课的形式,主讲人站在台上讲,观众坐在底下听,按理说这是一个极易枯燥的节目,但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却让万千观众如痴如醉,为什么呢?易教授“讲”得实在高明啊!如果我们能像易中天教授一样地“讲”,还怕学生不认真听吗?  相似文献   

10.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的舞台上大显神通,万千观众如痴如醉于他儒雅风趣的讲解。其实,易中天并没有什么更新的历史材料支撑,也没有道出什么惊世结论,仅仅依靠讲来吸引听众。惊叹之余,不禁深思: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学学易教授的“讲”,还怕学生不认真听吗?  相似文献   

11.
教过二十多年的书以后,我常想,历史教学怎样才能更加吸引学生,更加有利于学生心智的发展?当某一天,我偶然打开电视,欣赏了易中天所讲的《百家讲坛》之“汉代风云人物”系列时,犹如迷茫中的探索之人,眼界豁然开朗。虽然易教授品读历史的风格在学术界引起一番争议,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他凭着自身丰富的学养积淀,凭着自己独特视角的解读,把原本晦涩拗口、阳春白雪的历史,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学术象  相似文献   

12.
王辉 《教育艺术》2009,(9):60-60
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可是每当我想起那冷然的目光,那孤独的身影,就心痛不已。如果时间能够倒流多好,如果我的工作再细致一点多好,如果当时我多一点爱心多好……可是仅仅是如果!  相似文献   

13.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英语作为一种对外交流的媒介,被提高到极其重要的位置,从中学到大学,它一直是门必修课。许多教师为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但却收效甚微。尤其是在英语泛读教学中,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泛读最易教授,没有什么教学法可言;往往重视精读教学而忽视泛读教学。我认为二者的位置应调换一下。下面想就传统英语泛读教学法的缺陷和不足及如何采用国外新的教学法对其进行改革,谈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4.
赵冬梅 《父母必读》2011,(11):70-70
我家宝宝6个月4天了,可是小家伙从5个多月起晚上就要吃两遍奶,以前晚上只醒一次,喂点温水就行了,可是现在小家伙不干了。  相似文献   

15.
囫囵吞枣     
古时候,有一个年轻人在路上边走边吃梨和枣子。一位老医生看见了,对他说:“梨虽然对牙齿有好处,可是吃多了会伤脾胃,不能多吃。”年轻人立即掏出枣子来说:“那我就多吃枣。”老医生说:“枣对脾胃倒是有好处,可是伤牙齿,也不能多吃。”年轻人愣了一下,忽然说: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是一生当中最美好的阶段,可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上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爱美、叛逆、自我……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可是处理问题和麻烦又缺乏必要的经验,这时许多矛盾和烦恼就出现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多观察、多关心、多交流,这样才能帮助他们走出人生第一个重要的心理转折期。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中国历史、文学的人,不知几千几万,可有谁享受过被千千万万粉丝顶礼膜拜的殊荣?吃大众文化饭的不知几千几万,可又有几个真正被大众所认可、追捧?易氏不愧是当代大众文化的英雄、文化市场上的天才——靠一张嘴品评历史,一次就拿500万版税的人,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易氏是第一人。“易中天现象”带给我们的启发是深刻的,特别是我们广大教师更应该以易教授为榜样,反思自己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陆安 《山东教育》2007,(4):27-28
教过二十多年的书以后,我常想,历史教学怎样才能更加吸引学生,更加有利于学生心智的发展?当某一天,我偶然打开电视,欣赏了易中天所讲的《百家讲坛》之“汉代风云人物”系列时,犹如迷茫中的探索之人,眼界豁然开朗。虽然易教授品读历史的风格在学术界引起一番争议,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他凭着自身丰富的学养积淀,凭着自己独特视角的解读,把原本晦涩拗口、阳春白雪的历史,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学术象牙塔中解放了出来,  相似文献   

19.
爸爸,你又去外地打工了,我很想念你。可是,你总不回来,只是偶尔打来几个简短的电话。有时,我想和你多说一会儿话,可是你却说:“儿子,电话费非常贵。”我知道爸爸舍不得花钱,可你知道我有多想你吗?  相似文献   

20.
《父母必读》2010,(6):149-149
夏天,宝贝在户外的时间越来越多了。可是小家伙在院子里或公园里没待多一会儿,就会玩起土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