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地方理工院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新农村建设既是地方理工院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又是地方理工院校把握发展机遇、科学定位发展目标的明智之举,两者可形成良性互动、互利双赢。地方理工院校应努力做好自身教学科研工作,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应积极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送文化下乡,送科技下乡,送人才下乡;应大力发展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成人教育,投身农村高等教育事业,从根本上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基础和持久后劲;还应建立校地合作长效机制,切实做好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自2009年以来,邢台市紧密结合当地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以邢台农业学校为代表的23所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在全市深入开展了"送教下乡"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主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送教下乡”是一项党的惠农政策,是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有效载体,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 “送教下乡”是成人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暑假以来,河北省鸡泽县综合职教中心及时利用暑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送科技下乡活动。这是该校党支部深入学习江总书记“七一”讲话,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开展的一项活动,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该职教中心利用暑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不仅促进农民增收,也提高了师生的实践能力。截至发稿日,该校志愿者小分队共巡回到31个自然村,为农民现场回答问题、解决问题130多个,为各乡 镇培训技术人员17名。鸡泽县综合职教中心积极利用暑假送科技下乡@武自芳 @王利光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如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从分析新农村建设需要什么文化入手,就地方高校送文化下乡如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张玉爽 《成才之路》2013,(31):60-60
2009年以来,我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实施新农村双带头人培养工程。我们县级职教中心积极投入这一惠民工作中去,为培养新型农民推动当地农业发展服务。有的农村学员年龄跨度大、文化素质偏低、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能力和农业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所以,面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结合各教学点产业特色和学员特点进行课程设置,采用灵活多样、学员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发动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办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大学生三下乡要努力在六个方面发挥作用:一、调研农村工作;二、宣传党的政策;三、服务生产发展;四、监督民主管理;五、调解矛盾纠纷;六、传播乡风文明,并在此过程中锻炼成长。  相似文献   

8.
熊盛春 《职业技术》2006,(14):256-256
“送科技下乡”不仅仅是送一些适用信息给农民,它应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成部分。本文从本质、信息缺乏、农业现代化三个方面论述其重要性及途径。  相似文献   

9.
2010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笔者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名优教师送教下乡活动。这次送教下乡活动共分四组,每组由进修学校语、数教研员和技能科老师组成。连续几  相似文献   

10.
送教下乡是县市一级教研室一项常规活动,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从一些县市组织开展的某些学科“送教下乡”活动来看,效果并未达到最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地域广、学校层次多(镇乡中心小学、农村完小)、教师队伍庞大,而送教下乡活动按照惯例一般为到一个学校去上几堂课,再加一个报告,覆盖面非常小,受众十分有限;另一方面,由于送教下乡活动往往都是教研室“一厢情愿”的组织和策划,送教内容缺乏针对性,送教方式缺少互动性,活动虽然搞得热热闹闹,过后却是“涛声依旧”.送教下乡活动陷入一种困境之中.笔者认为,应该从送什么、怎么送、谁来送三个方面加以突破,创新内容和方式,以提升送教活动的效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实用人才,从2009年开始,山西省教育厅依托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太原市生态工程学校、忻州市原平农业学校等三所学校开展了“送教下乡”的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2.
时下,“送教下乡”活动在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常见一些城区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浩浩荡荡地开赴乡村学校,“教研”后又风尘仆仆地回去了。长期以来,“送课下乡”活动颇为盛行,乡镇学校也开始流行“送教下村”。  相似文献   

13.
在这人口只有680万人,占地只有12486平方公里,经济尚欠发达的北方小城,邢台职教人以牛所特有的勤劳与坚韧续,书写了一段职教飞速发展的佳话,她孕育出全国第一所高职院校、第一所集区域职教资源于一体的县级职教中心以及第一家城市职教中心.而今,由邢台市首创的新农村"双带"工程和"送教下乡"模式被誉为我国中职学校办学模式的一次大变革,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提出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龙头的农村职业教育,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注重的五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即明确服务任务、转变服务观念、构建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研究》2007,(12):66-67
为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着力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城乡教师均衡发展。我市从2002年起,扎实开展讲师团“送教下乡”活动。其中,集体组织72次,送教学科367科次,讲师团个人组织240次。直接培训农村教师33800人次,做观摩课、说课、评课950节,互动交流600场次,做讲座485场次;送各类培训书籍31250余册,光碟9000余张。该活动的开展深受广大农村教师的欢迎和好评。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相似文献   

16.
“送教下乡”是县市一级教研室的一项常规活动,旨在通过有效的组织和策划,将城区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传送到镇乡、农村学校。应该说,“送教下乡”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从本县市小学语文学科组织开展的一些“送教下乡”活动来看,效果并未达到最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地域广、学校层次多、教师队伍庞大,而“送教下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研究》2006,(2):156-156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批向城市转移,河北省县级职教中心及时调整办学思路,由“送教下乡”变为“送教进城”。此举帮助毕业生顺利在城市就业,使许多家庭贫困的农村孩子通过半工半读实现了在城市就业的梦想。同时,赢得了用人企业的信任,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还拉动了招生,使农村职业教育迅速火了起来。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和谐辽宁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县级职教中心承担着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供给县域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任务。为更好地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县级职教中心必须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加强综合功能建设,通过内涵提升工程,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真正将“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9.
县级职教中心是实施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重要基地,承担着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供给县域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任务。新形势下,县级职教中心必须解决现存问题,提升内涵,拓展功能,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相似文献   

20.
马建富 《江苏教育》2014,(12):12-13
<正>建设新农村,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靠什么?关键是走"化民"之路,实现人的现代化,必须通过职业教育培训等路径培养新型农民,实现农民自身素质的"华丽转身"。在去年教育部组织开展的关于"县级职教中心改革与发展"课题研讨中,我们就在研究,在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推进背景下,县级职教中心该如何拓展服务功能,谱好为"四农"(农村、农民、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