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教育》2006,(12):54-54
现在世界上各国各民族使用的历法,种类很多,可归为三种:阳历、阴历、阴阳历。而中国人的阴历(农历)则是阴阳历的一种。阳历是根据太阳来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作为计算时间的单位,计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使用方便,以365天作为阳历的一年。阴历是从月亮来的(月亮又称为太阴)。以月亮的圆缺变化的周期作为计算时间的单位,即阴历的月,计29.5306天,由此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阴历一年是354天。这就是真正的阴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冷热变化一次。  相似文献   

2.
现在世界上各国、各民族所使用的历法,种类很多,但主要可归为三种:阳历、阴历、阴阳历。我们现在日历上所载的阴历,其实是阴阳历的一种,而不是真正的阴历。阴历是从月亮来的(月亮又称“太阴”)。以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作为计算时间的单位,即阴历的月,计29.5306天,因此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阴历一年是354天。这就是真正的阴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冷热变化一次,阳历一年与冷热变化是一致的,但阴历与阳历一年相差11天,三年就要相差一个多月了。为了使这种历法能适应天气冷热变化的周期,每三年或两年就得增加一个月,这增加的一个月称为“…  相似文献   

3.
今年农历(癸酉年)是闰年,全年13个月,有383天。农历为何要设置闰年月?今年为何闰三月呢? 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作为根据的历法,所以又称阳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回归年其周期是365.2422天。因此公历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天。被民间习惯称作阴历的农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合历:所谓“阴”,它的历月以朔望月为基础,平均为29.5306天,因此大月30天,小月29天;所谓“阳”,它的历年基本适应回归年,以每年“立春”前后的一个朔日为岁首——正月初一。这样农历平年12个月只有354天左右,比公历年少11天左右,两三个农历平年就会与公历相差一个月左右,久而久之,会出现寒暑  相似文献   

4.
公历和农历     
所谓"历法"就是怎样安排年、月、日,让人们使用起来感到方便.它是根据天体运行的周期来安排的.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主要依据的叫"阳历",以月亮圆缺为主要依据的叫"阴历",两者兼备的叫"阴阳历".  相似文献   

5.
农历≠阴历     
关于我国的农历,不少人存有误解,把农历混同于阴历,甚至有人认为它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等等。世界上的历法共有三类:一类是阳历,即以地球围绕着太阳运行一周定为一年,共有365天。二是阴历,即以月亮的圆缺一次定为一个月,有29.5天,全年仅有354天。三是农历,即为阴阳合历。由于阴历比阳历少11天,又不顾太阳运行,不能反映季节,为了克服这个缺点,采取折衷办法,使与阳历配合得上,就规定每2~3年增设一个闰月以调整四季,使每年的天数与阳历的天数相接近,这样季候既能接近天时,又避免“寒暑倒置”,便于农事活动。我…  相似文献   

6.
既然2012年是一个与历法有关的特殊年份,我们就来谈谈它的特殊历法现象吧。历法是用年、月、日等时间单位计算时间的方法。年,指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月,指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日,指地球自转一周。尽管这是人尽皆知的简单常识,但用它们来准确计算时间却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复杂的原因在于太阳、地球、月亮这三个天体运转周期的比例都不是整数,谁对谁都无法除尽。我们通常说的"一年12个月","一年365天",都是一个概数。实际情况却是,地  相似文献   

7.
时间无声无息地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人们是怎样计量时间的呢?历史悠久的计年法很久以前,人们用月亮盈亏的规律来计量时间。他们把月亮的两次盈亏,看作是一个月,12个月定为一年。后来,人们发现以月亮计量的月份与以太阳计量的月份是不一样的。所以,就出现了两种日历。一种是在月亮计量月份的基础上,增加闰月来调整时间,如中国的阴历,也称夏历。另一种是以太阳为计量单位,创造了新的日历,即现在的公历,俗称阳历。:2000年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用了365天5小时48分45秒,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月,花了29天12小时44分2.9秒。这意味着如果用12个月亮月…  相似文献   

8.
历法,是依据年、月、日计算时间的方法。当前我国现行的历法大致有以下三种:阴历:就是完全按照月亮圆缺周期来计算年月的方法。它最早是由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通过对月亮圆缺变化的观察,逐步掌握其规律而创立的一种历法,后经阿拉伯人完善而成。我国信仰回教的民族采用此历法。阴历把一年分为12个月。月亮圆缺一次为一个月,即月亮绕地球转一周的时间(29.5305天),也就是29天零12小时44分3秒。全年6个大月,每月30天,6个小月,每月29天,共354天。回教创立于公元622年,即穆罕默德由麦加出走麦地那的时间。若计算回历今年的年代,应…  相似文献   

9.
历法就是依据天体运动的客观规律,按照某种人为的规定,把年、月、日等计时单位合理地编排起来,以便人们由此安排各种活动。古今中外的历法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阳历,也称太阳历。它是按照太阳的运行周期为天文依据而编制的历法。如古埃及历、古玛雅历及现行的格里历;二是阴历,亦称太阴历。它是以月亮的运行周期为天文依据,采用朔望月做为基本周期而编制的历法。如伊斯兰教历、希腊历;三是阴阳历。它是把太阳和月亮两者的运动局期同时作为天文依据而编制的历法,把回归年和朔望月并列为基本周期。我国辛亥革命前的历法(即现时的家历)及古巴比伦历都属于这一类。  相似文献   

10.
说起历法,我国古代对其的研究、应用,都是世界闻名的.我国在公元前21世纪的帝尧时代,就规定一年为366天.春秋末年,我国开始将一年分为365.25日,比西方早100多年,还规定一个月为29.53085日,也极精密.到南北朝时,祖冲之制定的大明历规定一年取365.2428日,它与现在世界上通用的阳历(格里高利历)完全相同,但要早大约400年.通常所说的“阳历”又名“太阳历”,系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周定为一年,为西方各国所通用.我国从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国元年采用阳历,1949年正式规定公元纪年.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为365.24219天(太阳年),按一年365天计算,每年少0.2421…  相似文献   

11.
李玉方 《语文知识》2003,(12):16-17
农历,是中国旧时通用的历法,也是目前我国与公历相配合使用的一种历法。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因农历是以月亮(太阴)绕地球的运动周期为根据的,故又称阴历。农历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十九年里设  相似文献   

12.
人类创造的历法,可分三种:阴历、阳历、阴阳历。阴历是历史上最早的历法。它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编制的,月相变化周期为29.5天。为了便于计算,阴历规定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古代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到地球上一个冷暖交替期间大约有十二个朔望月,因此,阴历一年为十二个月,全年为354天。阴历编排的程序和特点是,月的长度保持与月相变化周期相符合,制定阴历时,先确定月和月的长度,然后再规定年的长度。月的长度有客观依据,年的长度仅仅是历月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语文大百科     
农历甲子年有两次立春、两次雨水,即第一个“立春”在正月初三(阳历1984年2月4日);第二个“立春”在十二月十五日(阳历1985年2月4日)。第一次“雨水”在正月十八日(阳历1984年2年19日);第二次“雨水”正是甲子年的最后一天,即大年三十(阳历1985年2月19日)。能遇到“双春、双雨”是很难得的。因为甲子年六十年才轮一次,而两次立春、两次雨水要在六个甲子年,即三百六十年中才能有一次。据推算,上次的“双春双雨”的甲子年是在明代天启年间.这是我国旧历历法的人为编排.我国使用的旧历又叫夏历、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它的月份是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来定的一一每隔二十九天半,月亮圆缺一次。为了便于计算,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这样,十二月只有三百五十四天左右。而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圈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历法的起源十分久远。根据古代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历法叫“黄历”,相传是黄帝时期制定的。关于黄历的最初制定过程及具体内容已无法知道.好在,司马迁(前145-?)在《史记》中较详细地记载了尧历的修订过程,给后人以很多启示。在我国历法史上,五帝时期使用过的历法通称黄历,所以,尧历也属黄历的范畴。人类自古以来所使用过的历法大体有阴历、阴阳历和阳历三种,阴历和阴阳历的起源要比旧历早得多。据说,黄历起初就是阴历,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制定的,黄历一年有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天,比太阳回归年(太阳…  相似文献   

15.
闰月的由来     
正人们所说的"闰月",指的是在原本按顺序排列的月份中间多加一个月,这也是农历历法中特有的一种现象。那么,为什么农历中要设置"闰月"呢?阴历的一年我们从小就知道,现在我们使用的"阳历",也就是公历,规定一年是365天。但是,你恐怕不知道,中国传统的历法"阴历",也就是农历,它的一年可就不是365天,而是——354天!这是怎么回事呢?当初我们的祖先发明阴历时,是根据月亮的变化来计算时日的。月亮从满月开始,一点点变"瘦",直到变成一条月牙儿,也就是"新月",然后再一点点变"胖",又长回一轮圆圆的满月。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月"。但这"一个月"的时间,要精确计算,可不是正正好好的,而是29.5天。那这多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地球绕太阳转一周,在历法上称为一年。为了计算方便,平年是365天,四年一闰,闰年366天。因地球绕太阳运转并没有固定的始点和终点,故新年的元旦只是人为规定的,历史上各种历法并不相同。公元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阳历闰年.同学们会想起有关阳历闰年设置的许多有趣问题,例如,为什么现行历法中通常4年1闰(即每隔4年2月份从28天增加为29天)?为什么第100年不闰?为什么年份是400的整数倍时又加闰?这些问题,本文将给你解答.原来,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时间来制定的,而它并不恰好是365天,而大约是365.2421987日,约合365日5小时48分46秒,这样,一年中就多出了大约14日的时间.即365日5小时48分46秒=365+5×3600+48×60+4624×3600=3651046343200(日).它的分数部分,可用一系列的分数去“逼近”它,使它们相差得越来越小.这一系列的渐近分数是:14,729…  相似文献   

18.
历法年、月、日是三个自然时间单位,把这三者的关系编排成历,作为比较长的记时系统,就叫做历法。我国古代历法的内容包括年、月、日的配合,岁首、朔望、节气的决定,日、月、五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运行的推算等。朔望月月亮绕地球环行,走到太阳与地球的中间,月亮受日光照射的一面背着地球,地球上看不到月亮的那一天,叫朔。朔后月亮绕地球再走半周,地球位于日、月中间,月亮受日光照射的一面全对着地球,地球上看到满月的那一天,叫望。一个朔望循环的周期叫朔望月。一朔望月=29.53059日。回归年地球绕太阳公转,从地球上看,太阳就在恒星间由西往东移动,这种视运动的轨道叫黄道。太阳视中心自春分点沿黄道环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所需的时间叫回归年。回归年是地球上季节循环变化的周期。1回归年=365.2422日。岁差太阳视中心从上一年冬至到下一年冬至,沿黄道环行一周后并没有回到初始视位置,这种现象叫岁差。由于岁差,冬至点每年西移50″.24,即约71年8个月西移一度。(现代一度为周天的三百六十分之一。我国古代分周天为365.25度。按这种度,冬至点约71年7个月西移一度。祖冲之测定不足百年西移一度,不够准确。) 节气历法中节气和中气的总称。节气有立春、惊蛰、清明等,中气有雨水、春分、谷雨等。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决定的。取春分点为零度,由西往东算,则十五度为清明,三十度为谷雨,四  相似文献   

19.
二、历法的种类 根据编制历法的基本原则和对日、月、年处理方法的不同,在世界各地有过各种各样的历法,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即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 任何一种具体历法,都必须规定它的起始点,也即是开始计算的年代,这叫“纪元”;还要规定一年的开端,这叫“岁首”,一月的开端,这叫“月首”。 1.太阴历 通常把月亮称为太阴,按照月亮围绕地球公转运动周期而形成的月相周期变化,也即是按照朔望月的长度编制的历法,叫太阴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的大学家为了编制历法,对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周期已经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他们已经知道,在太阳运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内(即1年),月球要绕地球12周再加上些零头,因此在制定历法时有的年份是12个月,有的年份是13个月(即阴历是的闰年),活跃于公元前425年的默冬提出,19年包含235个月,因此,在每19年中,12个月的年份将有12个,13个月的年份将有7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