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训练。理解课文内容和感受课文思想感情靠读,积累语言也要靠读。低年级读的训练尤其要注意激发兴趣和培养习惯,让学生通过读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教学中我按初读、再读、细读三步对学生进行指导。一、初读识音辨意,重在读通课文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2.
<正>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方式,如何让学生走进课文,以读促知,领悟文中情感,又让学生超越文本,读出个性呢?下面是我指导学生朗读的一些认识和体会。1,初读,读前激趣。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老师认为:"课文不读熟不开讲。"因此,初读课文阶段,一定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如何吸引学生在一接触课文就产生要读好的强烈愿望?这要靠兴趣。如:苏教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小学语文教学要把朗读训练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形式,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怎样在小学讲读课文中重视朗读指导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一、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初读课文,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正确朗读的要求是什么,即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不读错字,不丢字,不重复读,不顿读,不唱读。首先,指导词和词组的分节朗读。这是针对唱读而进行的正确朗读的基本训练。如教《我是中国人》一课,要注意引导学生划分词和词组后朗读,例如,“我是中国人,我爱五星红旗”。在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4.
席亚仑 《青海教育》2004,(12):24-24
一、自主学习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来表现。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人。加强朗读指导,组织不同层面朗读(理解的读———积累的读———运用的读)训练,使学生通读、熟读、有感情地读课文,以朗读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训练内容.朗读的好坏直接体现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又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注意引发学生的语感.一、范读课文,引发语感在初读课文阶段,通过范读,引发语感.文章是书面的无声的语言,语言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什么?叶圣陶先生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①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教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掌握语文工具的能力只有通过多种途径的反复训练才能获得,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即如何通过训练使学生读懂课文的语言。 一、要使学生读懂课文的语言,首先必须加强读的训练。学习语文,学习一篇课文,首先是读。不管是默读还是朗读,是速读还是慢读,是粗读还是精读,总之是先要读。可以说,没有读就没有语文学习。但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上的弊病之一恰恰就是让学生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纲明确指出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 ,最重要的环节”。我在教学第三册《小马过河》这篇童话故事时 ,采用以读为主 ,把读书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让学生在读中思意 ,从意中悟道。一、初读课文 ,了解大意。1 .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 ,读准字音 ,把句子读通顺。做到不加字 ,不减字 ,不读错 ,不重复。认识生字、新词 ,利用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2 .教师范读。学生对教师的朗读 ,看得着 ,听得见 ,可以模仿学习。想一想 ,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它的题目是什么 ?二、再读课文 ,分清层次。1 .…  相似文献   

8.
《延安 ,我把你追寻》是小学语文课文(人教版)第十二册最后一篇课文。教学阅读课文 ,要注意综合运用小学阶段学到的语文基本功 ,让学生自主、主动地去学习。在学习中 ,要特别注意把讲读课中学到的方法 ,迁移到阅读课文的学习中去 ,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阅读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提高。这篇新体诗 ,语言精炼 ,节奏鲜明 ,韵律和谐 ,在语言文字上没有什么特别难理解的。因此 ,要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探究 ,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 ,理解诗的意思以及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初读全诗 ,让学生借助字、词典扫除拦路虎 ,读通…  相似文献   

9.
近日,在一节校内语文公开课上,所讲的课文是《安塞腰鼓》。这是一篇抒情的诗化散文,语言多用排比、短语,节奏明快,语气激昂,情感充沛,非常适合学生进行朗读。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就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不过,从初读到读悟,再到总结读,均让学生进行集体朗读。确实,学生的声音高亢响亮,从表面看,学生似乎读得很投入,齐读的效果达到了预想的表现文本特点的作用。可是,如果细加分析,我  相似文献   

10.
“读”是人类活动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学习语文的一个窗口。在现代语文教学中,读是语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尝试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提高自己、认识自己,形成读书的能力。那么,怎样能让学生真正读进去,在读中感悟呢?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一、注重初读,整体感知“读”是“感”的前提,“感”必须以“读”为基础。初读也“大有文章可做”。初读是朗读教学的第一站,是朗读的“蓄情”阶段。初读感悟可以在课前进行,也可以在课上进行,学生根据明确…  相似文献   

11.
国内阅读教学改革中,以读代讲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以读代讲中指导学生朗读,尤其是朗读层次的设计与应用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以读代讲课堂中朗读层次的"四读"模式,即初读——读准读顺,感知大意;精读——点拨引导,理解感悟;品读——传递情感,内化语言;诵读——升华感悟,积累语言。  相似文献   

12.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这四项基础训练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十分关键。朗读是一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把教材中的文字以声情并茂的方式朗读出来,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运用习惯。而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则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合作式朗读。朗读,能够拉近文学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距离。通过合作朗读,不仅能够培养自身的朗读能力和合作能力,而且能全面地、深刻地、细腻地把握课文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文提出了合作式朗读的方法,通过合作初读、合作分角色朗读、合作演读、合作创读这几部分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我按以下的教学思路组织教学,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思考,在积极合作中有所感悟,在主动探究中有所创新,教学效果明显。具体做法是:一、初读课文摇自主思考1郾读题,自主质疑。齐读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从课题上看,你想了解什么?学生纷纷回答:我想知道狐狸和乌鸦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发生的?发生的结果是怎样的?通过质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郾初读,理清条理。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理清课文条理的角度思考:(1)狐狸和乌鸦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呢?(2)…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在评价体系上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一直在教学过程中孜孜以求、潜心探索。下面就结合自己针对学生朗读的教学实践,谈一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一、评价标准层次化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怎样才是学得较好、怎样才是有待提高,应该有个度。这就需要给各项评价定出指标,否则评价就难以进行。以“朗读”为例,我与学生明确了教学的基本途径:“初读——品读——赏读”,之后,再逐步评价。(1)评价“初读”。这是学生借助字词典、工具书等,自己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整体感知课…  相似文献   

16.
赵莉 《辅导员》2013,(16):82-83
<正>小学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也是贯穿语文教学中的主线。只有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作为长期奋斗在一线的语文教师,作为一位热爱朗诵的语文教师,我深知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感悟情感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希望借着朗读的翅膀带学生去感受世间的万物变化、冷暖人情。在课堂中让朗读促进学生感悟课文的情感,实现它的预期效果。学生真正将"读"与"悟"结合起来,经过了心灵的洗涤,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将"读"与  相似文献   

17.
郭秀萍 《广西教育》2014,(29):50-50
正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引入课题,待学生学完生字新词后就迫不及待地引领学生进行所谓的"研读课文"。然而不少学生在"研读课文"时一知半解,甚至不能把课文读通读顺。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书不读通不开讲",就是指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顺畅,这也是初读教学第一课时的重点。教师只有把初读教学第一课时的目标落实了,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打开阅读教学的大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怎样才能使初读教学更有效。第一步:随意翻看,了解大意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在初读课文时,可能会对文中的插图  相似文献   

18.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训练是对学生最重要的能力训练。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环节。教者只有采取优化的教学方法学生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笔者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阅读教学五步法:激情初读熟读细读赏读。通过以上过程,学生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味优美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激情这里的激情是指教者在教课文前通过对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简介或创设情景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想读、想学的愿望。如八册教材第6课《峨眉道上》一文,语言简…  相似文献   

19.
朗读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使学生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通过朗读强化语感能力语言感受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永恒的课题。因此,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随着语文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学界的重视。我们在书上常见到这个句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提倡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用朱光潜的话说,就是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在评价体系上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一直在教学过程中孜孜以求、潜心探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点滴体会。一、评价标准层次化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怎样才是学得较好,怎样才是有待提高,应该有个度。这就需要给各项评价定出指标,否则评价就难以进行。以“朗读”为例,我与学生明确了教学的基本途径:“初读——品读——赏读”之后,再逐步评价。(1)评价“初读”。这是学生在借助字词典、工具书等,自己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