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旭 《四川教育》2005,(12):42-42
【教学片段】师:(板书12÷6=2)今天我们先来研究这道算式。如果我们只改变这道算式中的被除数或除数,商可能会怎样?生1:商变了。生2:如果只改变被除数,被除数变大,商就会变大;被除数变小,商就会变小。生3:如果只改变除数,除数变大,商就会变小;除数变小,商就会变大。师:同学们以前学的知识掌握得真牢固!如果我们同时改变这道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商可能会怎样?这个问题有点难度,给同学们2分钟时间,举一些例子试试,待会儿我们来交流,好吗(?学生独立活动2分钟)生1:我让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2,算式变成了“6÷3=2”,商不变。生2:我让被除数和除数…  相似文献   

2.
数学练习课是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 ,并使其转化成解题技能与技巧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为目的的。因此 ,如何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谈谈几点做法 ,供大家商讨。一、针对重点知识设计层次练习对于数学中的重点知识 ,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拾级而上的练习。例如教学“商不变性质”时 ,当概括出“在除法里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 ,商不变”的性质后 ,让学生完成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 1)基本题 :5 7÷ 3 =( 5 7× 5 )÷ ( 3×□ ) ,5 40 0÷ 3 0 0 =5 40÷□ =5 40 0 0÷□ ;( 2 )发展题 :根据 1690 0 0÷…  相似文献   

3.
巧妙试商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学过表内除法和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部分内容中,学生掌握试商方法是关键。我们提供几个试商小窍门供大家借鉴。1.被除数的前两位是除数的一半,可试商5。例如,2454÷48,从试题中可看出24是48的一半,试除前三位为245,可直接商5,即48×5=240。结果接近并小于被除数的前三位。2.除数是被除数前两位的一半,可试商2。例如,368÷18,这道题中除数是被除数前两位的一半,可直接商2,即18×2=36,下一位必商0。3.除数与被除数的前两位上的数相差不超过10,且被除数的前两位上的数大于除数,可试商1。例如,275…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26页—2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能够正确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3.通过商不变规律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点:理解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准备:磁性小黑板、口算卡片、目标检测题。一、引入。1.口算下面各题(用磁性小黑板出示)。6÷2=20÷5=60÷20=16÷8=600÷200=1200÷400=2.师:请仔细观察这几道题的商,你发现了什么?(师根据学生回答…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六年制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第19页例4、第20页例5。教学过程:  一、比较导入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昨天学习的知识。  1出示“准备题”:5628÷67 (请一学生上黑板演算,其余同学“开火车”口算)。  1.5÷5  0.42÷7  2.8÷14  0.36÷18  0.56÷4  9.6÷6……  (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讲评演算的准备题。)  2投影演示:填写下表:(课本“复习题”)被除数15150除 数550500商3  填完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1)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  (2)运用了什么性质? …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商不变性质”,就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用字母来表示:a÷b=c时,(a(?)d)÷(b(?)d)=c(不变)。运用这一性质来解题,能使计算过程大大简化,收到化难为易的效果。如: 650÷25 =(650×4)÷(25×4) =2600÷100 =26 但是,当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时,得到的商是不完全的商,余数不是零,运用这个商不变的性质进行计算,学生往往容易出错。如:  相似文献   

7.
问题:计算5795.5795÷5.795×579.5。(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题)这是一道小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巧算题。解题关键是弄清乘除混合运算添括号的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性质:二数的商乘以某数,等于某数除以除数的商乘被除数。即:a÷b×c=a×(c÷b)。关系: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解题方法:方法一应用乘法分配律。方法二应用上面性质。方法三化成分数计算。解题:方法一原式=5795579.5÷5795×579.5=1000.1×579.5=(1000+0.1)×579.5=579500+57.95=579557.95方法二原式=5795.5795×(579.5÷5.795)=5795.5795×100=579557.95方法三原式=5795.57955…  相似文献   

8.
不难看出,A教师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采用课本上的方法,利用除法运算中被除数、除数和商三者之间的关系求解的。即先把方程中的2x看成一个数(除数)根据除数等于被除数除以商的关系,将等式变形为2x=3÷6,再由因数乘以因数等于积的关系,最后求出未知数x的值。  相似文献   

9.
120÷■=3     
解答等式谜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式子中数与数之间的隐含关系,选择有特征的部分作为突破口,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判断推理,把算式补充完整。例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字。120÷□0>3□□0÷40<8420÷□0>60□□0÷3<70分析与解:120÷□0>3的题意是120除以几十的商大于3。我们解答这道题的思考过程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一、先想120÷□=3。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除数的方法是:被除数÷商,所以120÷3=40,也就是120÷40=3。二、再想120÷□>3,在除法中,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反而扩大。要使120÷□的商大于3,除数必须是小于40的整十数。比…  相似文献   

10.
一、引入 1.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填空。(磁性黑板出示) 被除数÷除数= 。提问:谁来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口算下面各题。 8÷2 16÷4 800÷200 80÷20 40÷10 24÷6 师:请仔细观察这几道题的商,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商相同的算式,让学生猜一猜,今天可能学习什么新知识。  相似文献   

11.
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学生初学小数除法时 ,由于不善于分配注意 ,或受整数除法的影响 ,练习或作业中常常出现以下错误情况 :一、把除数变成整数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1 .只把除数变成整数 ,被除数不变。例如   2 5 .5÷ 1 .7    1 .7丿  1 .52 5 .5   1 7   8  5     8  5   02 .不管被除数、除数的小数位数是否相同 ,都同时变成了整数。例如   ( 1 ) 4 .6 8÷ 1 .2   ( 2 ) 2 .0 7÷ 0 .1 1 5    1 .2丿   394 .6 8   36 1 0 8   1 0 8   0   .1 1 5丿   1 .82 .0 7     1 1 5 92 0      92 0 …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自学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的目的,一是预习新知识,二是提高自学能力。因此,教师设计自学提纲时应考虑以下五性。下面以六年制第七册部分教材内容为例加以具体说明。一、启发性。着眼于启发学生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来解决新问题,总结新方法。例如,辅导自学“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一节时,从“启发性”的要求考虑应设计以下提纲。 1.看竖式口算结果。 4)24 2)86 7)89 6)300 5)158 2.一位数除多位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3.6÷2=3,60÷20=(),你是怎么想的? 4.看例1,思考下列问题:(1)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2)算式中除数和被除数有什么特点?(3)右边虚框里的算式是什么意思?(3)竖式中是从被除数哪里除起的?商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相似文献   

13.
商“9”小议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谈谈三位数被两位数除时商9的规律,供同志们参考。请看下面能整除的几道题: 801÷89=9 684÷76=9702÷78=9 468÷52=9603÷67=9 756÷84=9621÷69=9 495÷55=9 从上面商9的几道题中,我们可以发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9且能整除时,除数减去被除数前两位数的“差”,总是比除数首位数字大1,而且被除数与除数末位数字的和总是合成10。因此,我们可将商9且整除的规律概括为:“‘差’比除头若大1,两数末位合成10,商9没有余”。  相似文献   

14.
题目: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上数字,使算式中1-9这九个数字各出现一次。5796÷□□=□□□在除法里,被除数=商×除数,上面算式中除数与商相乘,积的末位上是6。根据题意,在余下的1、2、3、4和8这五个数字中,只有2和3、2和8两组数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5.
教“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教师可按铺垫、演示、探索、讨论和小结五个步骤组成教学。 1.铺垫。教师让学生完成下面两道题: ①比较数的大小:104 14 140 1004 ②下面各式中的商是几位数。 905÷5 7364÷4 828÷4 2110÷2 2.演示。教师用复合灯片(或图片)演示309÷3的计算过程。如下图,教师先出现图左部分(表示309根小  相似文献   

16.
教学指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教师的“教”又是短暂的,有限的;学生的“学”却是长久的,无限的。所以,陶行知先生指出:“好的先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不仅要研究怎样教,更要研究怎样学。语文教师是这样,数学教师也应该是这样。 现以“商不变性质”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1、感知新材料,明确“学什么”和“教什么”,克服小学生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1)学生口算下面各题,得出感性材料。 6÷3=(2) 60÷30=(2) 600÷300=(2) 6000÷3000=(2) (2)学生观察以上各题,提出一个“为什么”。 (3)教师指出: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都变了,而商却不变呢?现在我们就一步一步来研究其中的奥秘。 2、研究新教材,注意“怎么学”和“怎么教”,克服教师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学法指导的不良倾向。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重点问题。 ①“从上往下可以看到,6和3同时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商还是2。”——从上往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相似文献   

17.
填空j(15%) 。——、11.3立方分米=( )升 、.立方分米=( )升=( )毫升 1250立方厘米=( )毫升=( )升 一 2.因为1÷X专=1,所以1÷和昔互为( )。3*()=尚=0.75=( )÷36=( )% 4.一份稿件,甲打字员需4小时完成,5E-T-~需5小时完’成,他们的工作效率分别是( )和( )。 5·素÷15×( )。素X( )÷8 6.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4平方厘米,它的棱长是( ),体积是( )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记\/,错的记X。(8%) 1.如果一个数是a,那么它的倒数是÷。( ) 2.一个数除以假分数,所得的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3.某施工队2天完成了一项工程的÷,照这样的速度,完成全部…  相似文献   

18.
谷晓华 《云南教育》2001,(17):45-46
在计算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探索验算的算理,掌握验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提高学生自我检验的能力。下面以“除法的验算”教学内容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弄清算理,发现规律,掌握验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一、以旧引新感知规律   教学中要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商和除数相乘正好等于被除数这个规律。   1.直接说出结果,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2÷ 6= 36÷ 9= 56÷ 7=  6× 7= 9× 4= 7× 8=  通过口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如:被除数 除数 商 ↓ ↓ ↓ 42 ÷ 6 = 7   7 × 6 = 42 (6×…  相似文献   

19.
下面的除法算式很简单,却很有趣:13458÷6729=2.在这个式子里,被除数和除数共有九个数字,它们恰好是从1到9这九个不同的非零数字;相除所得的商恰好也是整数,而且是最小可能整数2(破除数与除数的位数不同,相除所得的商不可能是1).  相似文献   

20.
灵活运用试商方法的练习(出示小黑板): 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试商时把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最好?为什么? 576÷78 3145÷23 2995÷832 2469÷74 236318÷683 89860÷188 1.指名回答后,板演。集体评析。 2.教师从板演的怪式中选四题,用红笔在有关数上加上方框。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