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海》是老舍先生的文章。文中对大兴安岭的描写采用了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值得我们写景时学习运用。一是运用比喻写景。作者把连绵起伏的群峰比做林海的波浪,把俏丽的白桦比做林海的浪花,把青松比做“岭”的裙,把野花比做“岭”的绣花鞋。——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既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又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林海》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老舍以精巧的构思、清新的语言、巧妙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大兴安岭的岭、林、花,同时运用丰富的联想写出了大兴安岭与祖国建设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抒发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本课的读写训练重点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为了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悟出作者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以及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在设计本课板书时,力图使其成为一篇微缩教案,成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最佳思维流程图。使板书真正起到导引思路,画龙点睛的作用。可按“抓主线—…  相似文献   

3.
《林海》是一篇景美情深的文章。作者抓住岭、林、花的特点,描绘了大兴安岭美丽迷人的景色,抒发了浓浓的喜爱之情。教学本文,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赏景,读中悟情,是必要而可行的。但仅做到这些,似乎还不足以充分发挥《林海》的语言因素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起的特有作用。本文仅就如何引领学生揣摩作者的语气、触摸文章的气脉、培养学生的语感提一点建议。一、默读辨析,圈画出表达各种语气的句子课文中,表达感叹、反问、肯定、转折、递进语气的语句俯拾皆是,教师可在学生充分阅读、赏景悟情的基础上,提示学生圈画出表达以上语气的句子。…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案例《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的顺序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叙述条理清楚,是一篇比较适合进行朗读指导的文章。下面是我校一位老师执教这篇课文时的一个片断。师:春天的石榴树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5.
《林海》这篇课文,先总说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使人感到“亲切与舒服”。接着,在分述部分,作者对大兴安岭进行了由远及近、由粗到细的生动描写,以及由表及里的丰富联想,一层深于一层地“证实”了兴安岭的确使人感到“亲切与舒服”。描写部分分三层:岭的温柔;林海的壮观;野花的多彩。联想部分分二层:由眼前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春》是朱自清的一篇著名散文。全文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春天。作者观察细致,准确抓住了事物特征,大量使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全文显得清新活泼、自然流畅,特别适合学生朗读背诵、欣赏感悟。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林海》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是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典型教材。一、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也可促进说话和读写能力的提高。教学本课可通过下面的环节培养学生听的能力。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林海》这篇课文词句优美,描写的景色秀丽动人。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充分听的机会。听课文朗读录音是常见的一种方式。我在教这篇课文时,用悠扬动听的乐曲配以朗读,吸引学生欣赏课文化美的语言,领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配乐朗读输送给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教学案例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的顺序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叙述条理清楚,是一篇比较适合进行朗读指导的文章。下面是我校一位老师执教这篇课文时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9.
《林海》(第十一册)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大兴安岭的“岭”。这一段的教学可分如下几步进行: 一、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岭的特点 大兴安岭的岭给你什么印象?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二、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第五单元【单元学习要点】1 .了解记叙文中的描写、抒情及表达作用。2 .理清记叙的线索 ,了解记叙线索在结构安排和表现主旨上的作用。3.学习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 ;领会关键词语的含义。4.训练朗读技巧 ;通过朗读 ,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重点篇目】《荔枝蜜》【学法提示】结合单元学习要点 ,学习时最主要把握两点 :一是理清记叙的感情线索 ,了解记叙中的抒情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 ;二是了解借物喻人及联想的作用 ,掌握本文的写作技巧。一、感情线索首先 ,这是一篇富有诗意和哲理的抒情散文。文章以作者对蜜蜂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中应科学地渗透写作方法的训练,否则作文这一难关就难以攻破。那么如何渗透,渗透哪些方法呢?一是在学写景状物的文章中渗透。小学阶段中写景状物的文章很多,著名的有《林海?、《猫》、《草原》、《海上日出》、《桂林山水》等。仔细研究这些文章的写法:《林海》通过写“岭”、“林”、“花”几个方面表现出大兴安岭景色的优美;《猫》通过写猫的贪玩而又守职,温柔、倔强、胆小而又勇敢这几个方面写出猫的性格古怪;《桂林山水》更是如此,通过水的静、清、绿几个方面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通过山的奇、秀、…  相似文献   

12.
小学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方晓敏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的训练,掌握文章的语言,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从中揣摩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旨,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我就是这样将朗读...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组第1课。A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表现"窃渎"滋味的语句。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渎书的热爱以及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激发读书兴趣。3.学习并运用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生动。【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窃读时心理、动作的语句,体味窃读的滋味,领悟并运用动作及心理描写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4.
《放弃射门》(第10册)难点提示:本文对足球比赛中的场面描写和运动员动作描写都很精彩,语言准确、生动,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解决方案:文章第三自然段重点写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福勒带球突破,行云流水般晃过几名后卫,直插对方禁区。”语言生动,一个技术高超的世界级球星形象跃然纸上;“说  相似文献   

15.
《林海》是老舍先生的名篇,课文的第3自然段写得十分优美——“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描绘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一年前,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运用比较法学习了课文的第3自然段。学生朗读课文后,我着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优美,并提出问题:“这段话写了林海的颜色。描写绿颜色的词有很多,但是作者写林海的绿却只用了‘深的,浅的,明的,暗的’,这是为什么呢?”在学生阅读时,我让学生把这几个词替换成“深绿、浅绿、嫩绿、翠绿”等描写…  相似文献   

16.
感情朗读ABC     
感情朗读,是朗读的最高要水。它是在反复咏味作者语言,咀嚼、消化、吸收、领会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以有声语言为手段,准确把握停顿、轻重、语调、快慢来朗读课文,从而生动地再现文章中的艺术形象、意境、情感,以引起听众的共鸣。《大纲》对三至六年级都有一条共同的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什么如此重视感情朗读?这人公因为感情朗读是一个小学生必备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文字鉴赏能力、丰富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它对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生动形象 ,是记叙性文章中的一个较高的艺术因素。我们应在生动形象方面加强指导 ,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一、细节描写的训练我们学生的作文之所以不感人 ,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生动的细节描写。这里所说的细节 ,往往是生活中细小的事情 ,只要选取得较为典型 ,描写得较为细致 ,就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 ,就能使文章生动形象。但如果没有了它 ,文章就显得苍白 ,显得呆滞。例如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题为《中秋联欢晚会》的作文 ,第一次写只有 4 0 0多字 ,我问她为何不多写点 ,她说没东西可写了。真的没东西可写了 ?请看看文中击鼓传花这一节…  相似文献   

18.
鲁静 《考试周刊》2012,(88):53-53
教材简析:《九寨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写景课文,文章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九寨沟美丽的景色和灵幻的动物。本文层次分明,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是一篇很好的训练朗读和背诵的课文。  相似文献   

19.
《五彩池》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新编课文。这篇课文用词贴切,比喻准确,语句优美,过渡自然,生动地描述了五彩池极富神奇色彩的景色,是一篇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思想情感的文章。因此,在《五彩池》的教学中,应把着眼点放在语言训练与审美教育有机结合的训练上。  相似文献   

20.
宫翠茹 《考试周刊》2010,(25):48-48
在朗读训练时教师运用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能激起学生的情感,而情景的创设,又能使学生情景交融,让学生与作者心灵相通,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就能较准确地读出作者的心声,既达到朗读训练的预期目的,又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