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代中国反洋教运动中,湖南人民的斗争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湖南人民的反洋教斗争中,衡州人民的反洋教又占有重要的地位。从鸦片战争前后开始,直到义和团运动时期,衡州人民的反洋教斗争一直没有间断,发生的次数、斗争的规模及其影响都是在湖南乃至南方各省地方所罕见的,但以往史学界对此注意不够。本文仅就1855年、1861至1862年和1900年的衡州人民反洋教斗争,作一概述,并以这三次斗争为例,分析近代衡州人民反洋教斗争的总特点。不妥之处,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2.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义和团运动的基本失败,但是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并未就此结束。由于产生这些斗争的社会条件依然存在,各地反洋教斗争,特别是会党的反洋教斗争,仍在继续蔓延发展,成为当时农民反帝斗争的主要形式之一。 (一) 会党是19世纪八、九十年代反洋教运动的核心力量,义和团失败后,会党再次承担起反洋教斗争的领导职责。在20世纪初年重新成为反洋教斗争的主力军。当《辛丑条约》墨迹未干,西太后仍龟缩在西安行在的时候,广东兴宁的会党首先揭竿而起。1901年9月23日他们“聚众起事”,将兴宁县坪塘、罗岗、燕坑等地的德国教堂及教士房屋等全行毁坏,继而“攻扑县城”。德国公使照会清政府外务部,要求  相似文献   

3.
(三)周汉反洋教斗争的特点 周汉的反洋教斗争是颇具特色的。他编刊反洋教宣传品前后历时十年,官方对此案的处理也达八年之久。他编刊的反洋教宣传品,数量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内容之尖刻,均可谓无与比论,他感情激越,态度坚决,始终不渝。不仅如此,他还十分注意斗争的策略,虽然他所使用的武器仍是封建武库中的陈品。这里,我们试剖析一下周汉反洋教宣传品的形式和内容,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饶有兴味的。  相似文献   

4.
19世纪90年代,中外矛盾上升,帝国主义压力增大,国际环境对中国日益不利;与此同时,群众性的、大规模的反洋教斗争一浪接着一浪的发生,危及清王朝的统治。为了避免形势失控,洋人借端生事,张之洞一方面严厉镇压反洋教斗争,保护洋教;另一方面,抑制洋教势力,持平办理教案,平抑民愤。张之洞依照条约处理反洋教斗争和教案,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主权。  相似文献   

5.
受到当时中国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以风会党实现自身政治任务的政治意图所决定,晚清会党也积极参与了反洋教斗争;晚清会党在反洋教斗争中,往往能够依据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当时下层民众普遍的反洋教的社会情绪,采取较为灵活的斗争策略对外来侵略势力和清政府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但大量的史实也表明,会党在反洋教斗争的过程中其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史上,反洋教斗争是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00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可以说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反洋教斗争的总汇合。义和团运动以后,反洋教斗争仍在直隶、四川等省持续了一段时间,辛亥革命前,在大江南北的许多省份也时有发生,但总的趋势是逐渐沉寂下...  相似文献   

7.
民间秘密结社包括秘密会党和秘密教门。当义和团运动被镇压下去以后,中国社会并没有出现像历代农民运动失败后常见的长期沉寂局面,民间秘密结社的反洋教斗争尤其十分引人注目,而且性质和特点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内容上已经远远超出了反洋教的范围,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义和团运动后民间秘密结社反洋教斗争呈现出的复杂动向。  相似文献   

8.
1869年发生的安庆教案是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利益的重大事件。参加这次反洋教斗争的是官绅及平民,但真正的鼓动和策划者多为近代官绅阶层。官绅阶层支持参与这次反洋教斗争主要出于民族情感、信仰危机与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9.
1891年,在长江中下游江苏、安徽、湖北等省,接连发生以反基督教为形式的抗拒外来侵略的群众性斗争,各国驻华使臣纷纷向清政府提出抗议,认为此类事件皆由有人刊布诽谤西教、洋人的书画揭帖引起,而这些书画揭帖大半在长沙府造刊,其首要人物名周汉。要求设法禁止,并予惩办。于是造成了轰动中外、连续八年之久的周汉反洋教案。周汉是怎样一位历史人物?周汉反洋教案的大体过程怎样?用汉反洋教斗争有些什么特点?如何评价周汉反洋教斗争以及一般反洋教运动?这些就是本文试图加以论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教案研究的不断拓展,反洋教运动愈来愈为史学界所瞩目。本文拟将清末的反洋教斗争划分为四个时期来加以考察:一、从鸦片战争以后到中法战争之前;二、从中法战争到甲午战争之前;三、从甲午战争到义和团运动;四、从义和团运动失败到辛亥革命之前。笔者试就清末近七十年反洋教思想的演变,作一浅析,以期见教于学界前辈,谬误之处,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韩民教关系的比较研究,是一项饶有兴味的研究课题。基督教在中韩两国较大范围的传播,均始于19世纪后半期,而日后在两国的境遇却差异很大,在教会与普通民众彼此间的关系方面,表现尤为迥异。在中国,很长一段时期,民教关系紧张、对峙,各地民众自发的反洋教斗争此起彼伏,时起高潮。近代中国教案,若以1861年贵州发生的反洋教事件为起始,中经1870年的天津教案及1895年福州古田教案,到1908年江西赣州焚毁教堂案止,时间延绵数十年,冲突波及全国各地。而在韩国,民教关系相对和洽,如中国那样激烈的反洋教斗争…  相似文献   

12.
通过搜集、整理资料,从存史的角度,本文简要介绍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五莲县驼儿山一带发生的厉应九领导的反帝反洋教斗争.  相似文献   

13.
1910 年湖南发生的反洋教活动中,木、泥匠和会党势力是反教主角;士绅表面上不再反教,却暗中支持普通民众的反教斗争;湖南官吏是护教和镇压反教的主力。这说明近代湖南尚未完全接受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完成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1910年湖南发生的反洋教活动中,木、泥匠和会党势力是反教主角;士绅表面上不再反教,却暗中支持普通民众的反教斗争;湖南官吏是护教和镇压反教的主力.这说明近代湖南尚未完全接受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完成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1910年湖南发生的反洋教活动中,木、泥匠和会党势力是反教主角;士绅表面上不再反教,却暗中支持普通民众的反教斗争;湖南官吏是护教和镇压反教的主力。这说明近代湖南尚未完全接受西方先进的思想和化,完成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晚清禁教政策一步步解冻,是随战败订立的不平等条约逐渐实现的。传教士在此过程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被迫废除禁教条约在朝廷和民间引起的无奈和愤懑,是晚清此起彼伏的反洋教斗争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从1848年3月的江苏“青浦教案”到1900年义和团运动失败的50余年中,以中国农民为主体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反对西方教会侵略的斗争(有人称“教案”,亦有人称“反洋教斗争”),多达400多起。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来,随着思想的解放和史学的繁荣,教案问题的研究也出现了一个百花纷  相似文献   

18.
洋教本指一切外国传入中国的宗教,近代以后专指基督教。1840年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利用基督教对中国进行侵略,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形成了次数众多、延续时间长、规模庞大的反洋教斗争,即通称的教案。但大多数教案效果并不怎么好,多以道歉、赔款、惩凶结案。教案过后,基督教大多又卷土重来,且势力往往超过先前。但广西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则不同,其规模小,延续的时间也不长,虽也以道歉、赔款、惩凶结案,不过,效果比较好;大凡发生教案的地方,基督教很难再得以恢复和发展,从而有效地打击了基督教势力。基督教在明未清初传入广…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后 ,西方教会势力逐渐深入驻马店地区 ,其主要教派是天主教和基督教。西方教会以不平等条约为保护伞 ,进行种种侵略活动 ,给驻马店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激起了驻马店人民的无比愤慨 ,驻马店人民掀起了反洋教斗争的高潮 ,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相似文献   

20.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四十周年,对广大群众进行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传统教育,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将原有的陈列进行了修改和调整。于七月一日正式开放。陈列内容,以革命史为主,其中又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心。在旧民主主义陈列中,以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为主线,重点地陈列了作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全国人民反洋教斗争高潮的天津教案以及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反帝斗争——义和团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