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本刊讯]"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3月1日上午,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苏虎街实验小学通过师生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等爱国歌曲拉开了春季开学的第一课。苏虎街实验小学今年春季开学第一节课是以"向英雄学习,用行动向祖国致敬"为主题,通过唱爱国歌曲、讲英雄故事、说家乡变化、聊国家大事等活动开启新学期。在活动中,学生们纷纷表示,感动于英雄的勇敢,看到家乡的变化和祖国的发展,增强了对英雄的崇拜和祖国的热爱之情,认识到要珍惜现有的生活,激励自己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理想的中国娃。  相似文献   

2.
河东区第一中心小学,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其中讲英雄故事的活动最吸引学生。学校为了保证“爱国英雄故事”的演讲质量,请本校9名知识丰富、演讲能力强的中、老年教师担任讲师,编写了张衡、祖冲之、吉鸿昌、王二小、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23个古今爱国英雄及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的故事材料,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按低、中、高年级分别演讲。给低年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 通过“爱国志代代传”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讲爱国英雄故事、背诵爱国诗词的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并以杰出的历史人物为楷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热爱祖国的名人故事、诗词等。 要求每名学生能讲一个爱国名人故事或背一首赞颂祖国的诗歌。  相似文献   

4.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央的总体指导下,各省、市应充分利用当地的典型事例,尤其近代以来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英雄事迹,和咏赞这些英雄人物的诗词作品,讲好当地的故事。这样不仅大大地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也使这个活动更加深入人心,同时突显了当地的优秀文化传统。全国每一个地方都有爱国英雄留下的印记,都能听到咏赞爱国英雄的诗歌作品。就甘肃而言,鸦片战争中壮烈牺牲的朱贵将军、抵抗八国联军入侵中奋勇杀敌的回族爱国英雄马福禄将军的英雄事迹,和诗人们赞扬这些英雄人物的大量作品都是振奋人心的。林则徐、谭嗣同在甘肃留下的很多作品,也同样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赞扬克服家庭困难积极要求奔赴抗日前线的职员和兰州空军部队一次轰炸日军四十多架飞机的战绩及相关诗文,表现出甘肃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以“爱国之情”牵动全篇──《中国石》教学构想文符顺忠,杨劲松《中国石》是一篇阅读课文。全文以细腻而优美的文笔叙述了作者在戈壁滩上拣到“中国石”以及战士们精心保管“中国石”的故事,表达了战士们强烈的爱国之情。本文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爱国情感主线。教...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酒与《水浒传》关系密切,酒是英雄们情绪的载体,使他们或如虎添翼,或诗情勃发。而遍布各地的酒店又成了各路英雄们聚会的舞台,相识的驿站。正是因为酒,那么多的英雄才变得血肉丰满,可亲可爱,共同上演了一出出或精彩或悲壮的故事,但酒拯救不了英雄们的末路。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立国之邦的精神支柱,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也是维系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强大纽带。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中华大地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他们无不对自己的祖国流露出最深厚的感情。如何激励广大少先队员从小自觉学习英雄,立志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呢?又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增进队员们的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呢?【道德实践活动方案A】第一乐章字里行间学英雄策划心语:让队员们用喜闻乐见的读书方式,展示、交流读书成果,施展自己的才能,感受成功的喜悦,感悟英雄的美好情感,做一个热爱祖国的好队员。魅力展示:1.读故事,了解英…  相似文献   

8.
哈萨克族的传说故事《叶尔托斯特克》、英雄叙述诗《阿勒帕木斯》与希腊神话英雄珀耳修斯的故事、北欧神话英雄喜古尔特的故事、古印度著名的神话英雄罗摩的故事,在神性方面具有共同点,它们都遵循着某些共同的思维规律而产生。  相似文献   

9.
近来“孰不知”一语屡屡见诸书刊。请看①在他是做着一件庄严的工作,孰不知他正在自掘陷阱。(雷达《我喜欢徐光耀》,《文论报》2000年3月15日) ②民国时代,爱国学生们曾一度以为吴佩孚是拥护民主的“英雄”将军,孰不知后来这位“英雄”镇压起罢工来毫不手软,大开杀戒,原来也是个屠夫!(万军《看错“英雄”》,《杂文报》2000年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著的六年制小学思想品德教科书第七册第二课《爱国英雄吉鸿昌》中,关于“爱国英雄”与“民族英雄”的说法似乎有误,值得推敲。  相似文献   

11.
才子救佳人:中国的考试英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文化中的侠义精神往往带有浪漫爱情色彩。经典及传统故事中的西方英雄们经常为了自己的心上人甘愿赴汤蹈火,九死一生。在西方文化中,英雄救美,侠骨柔情更显英雄本色。中国的传统故事中虽然也充满了动作英雄,可是他们对美人的观感与西方动作英雄的观感恰恰相反。中国的动作英雄不但不拯救美人于水火中,反而认为红颜祸水;他们不但对美人没有展现浪漫情怀,相反是避而远之。那么谁来拯救中国的美人?在中国传统故事中,这个英雄救美的责任就落在寒窗苦读、金榜题名的才子们身上。他们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却能凭借在考试中拔得头筹而拯救佳人,我们因此称其为"考试英雄"。本文首先分别阐述东西方经典及传统故事中的动作英雄,然后回顾中国特有的考试英雄形象,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宋代农民起义的著名古典小说。北宋徽宗宣德(1119——1125)年间,我国北方爆发了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虽遭镇压而失败,但英雄们的故事却在民间广为流传,勾栏瓦舍陆续出现了水浒题材的话本和戏曲。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话本中已记有梁山三十六名好汉的故事,记叙虽简单,但已具《水浒传》故事的雏型。到元代,水浒故事中的起义英雄逐渐发展成一百单八将。元未明初,施耐庵、罗贯中在民间说唱的水浒故事和水浒杂剧的基础上,加工整理成《水浒传》这部巨著。后又经历代不断增删、润色,遂敷演成一百回、一百二十回、一百一十回、一百十五回等不同版本。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反动目的,对《水浒传》进行了删、  相似文献   

13.
唐美荣  刘新跃 《西藏教育》2024,(1):39-42+57
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产生了无数红色故事,高校思政课讲好这些红色故事对于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大学生坚定对党的历史自信、走向精神成人、增进对思政课“三性一力”的认同和传承红色文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要选择爱国爱党的故事、革命斗争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和英雄烈士的故事融入教学,须坚持情感与理性相融合、历史与现实相贯通、主导与主体相统一,探索讲好红色故事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生命的壮歌》是一篇讴歌生命的文章。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故事再现了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讴歌了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抒写了一曲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  相似文献   

15.
博尔赫斯创作的短篇小说《刀疤》讲述了穆恩怀着爱国理想参加了爱尔兰独立革命党,却在直面战争的残酷现实后为保全自身、背叛朋友的故事。这段经历并不是直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是穆恩以英雄的第一人称的形式向名为"博尔赫斯"的叙述者讲述关于刀疤的记忆,然而他自己实际上却是故事里的叛徒。文本中多重叙述者"我"的出现凸显了记忆叙事的不确定性,也暗示着穆恩人性的复杂与隐秘。  相似文献   

16.
前方战士们需要理解,少先队员更需要在“学英雄、树理想、做主人”活动中成长。为此,我们开展了“战士在我心中”系列中队活动。一、寻找战士成长的足迹。去年九月,我们搜集和剪贴老山战士的图片和文章200多份,办起了“老山英雄事迹”展览会,请丹阳籍战士、老山战斗英雄邵林的父亲介绍邵林叔叔少年时代爱祖国、有理想、勤学习的故事,使队员们感受到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找到战士们成长的足迹。二、讴歌战士的献身精神。中队举办“歌颂老山英雄作文比赛”,讴歌战士们美好的心灵;文艺委员主持“每周一歌”活动,带领大家学唱《十五的月亮》、《再见吧,妈妈》、《小草》、《战友之歌》等,让队员们用歌  相似文献   

17.
樊迷 《八小时以外》2013,(3):110-111
尼古拉斯·凯奇来了,带着他的新作《劫案迷云》,电影讲述的是凯奇饰演的主人公威尔在短短的12个小时里拯救自己女儿的故事。说到营救,这位英雄在光影艺术中营救过很多人的生命,让我们深深地相信这个世界上的确有“孤胆英雄”存在。但是一次次看到英雄们击败无数恶人后,从爆炸的大厦里安全甚至潇洒地跑出,我们必需怀疑了。凯奇忧郁的眼神和紧锁的眉头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没有超级英雄。  相似文献   

18.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历来是语文课本中的名篇,也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英雄故事。然而,几起否认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事件,搅乱了滋养中国人民半个多世纪的英雄记忆。首先是2006年4月,(大众电影)杂志第8期以《(董存瑞):“真实”创造的经典)为题刊登了署名为沙丹的文章,介绍了导演郭维讲述电影《董存瑞)的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热爱祖国是中华儿女的优良传统和高尚情操。在美丽的扬子江畔,泰兴镇中心小学的队员们开展了“五旗在我心中”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国旗、党旗、军旗、团旗、队旗飘扬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国旗在我心中”在升旗仪式上,队员们讲述岳飞、文天祥、郑成功、孙中山、闻一多等爱国人物的感人故事;他们深入泰兴革命烈士纪念堂、苏中七战七捷黄桥决战纪念馆,走访新四军老战士,聆听革命故事,举办爱国故事演讲会,体验到了正是因为无数民族英雄的舍生取义,才有了新中国的成立,对五星红旗和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也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20.
“故事牵强,逻辑混乱”,是《英雄》所遭受到的普遍指责之一。《英雄》的故事逻辑主要有三个层次:其一是表层逻辑,即客观事理逻辑,从这一层面看,《英雄》讲述的是一个“刺秦”故事。其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致命的逻辑漏洞;其二是中层逻辑.即故事中的人物心理逻辑,亦即人物言行背后的心理动机;其三是深层逻辑。即故事深层的文化逻辑和精神逻辑,它为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言行提供深层的文化合理性和精神合理性。张艺谋将影片取名为《英雄》而非《刺秦》。在影片风格上又明显采取了一种高度抒情写意的浪漫主义风格。这表明其逻辑构筑的重心显然在于后者。故考察《英雄》的故事逻辑时.应该主要考察其文化精神逻辑,但观众普遍未能看到这一层,因而导致严重误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