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南录后序》是南宋诗人、民族英雄文天祥为他自编的诗集《指南录》所写的一篇序言。这篇序言记叙了他奉命出使元营后逃脱南归历经艰险的一段经历,表达了他坚定不移的战斗意志和忠贞不屈、生死不渝的爱国热情。《指南录后序》全文共有七段:前三段自叙出  相似文献   

2.
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一文,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这是一篇很好的序跋文章。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文中以简洁健劲之笔叙其事,说明了他的诗集《指南录》从写作到编纂之由来;快笔淋漓抒其愤,表达了他“壮心欲填海,苦胆为优天”的爱国之忱。读懂这篇文章,便能深刻理解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气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文字並不难。只要了解南宋末年的大致形势,  相似文献   

3.
宋代文天祥的诗集《指南录》及其《后序》,充满爱国正气,历久传诵不衰。关于诗集编辑成书的年代以及《后序》的写作时间,研究专家均认为在宋端宗景炎元年五月,即公元一二七六年六月。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古代散文选》中册收《指南录后序》,在“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日《指南录》”之后写道:“记作序的时间和诗集的命名。”又,杨德恩编的《文天祥年谱》第273页,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高级中学语文课本中,第十九课课文《〈指南录〉后序》中“呜呼!死生,昼夜事也”一句注解为“死生是早晚的事情,意思是随时都有死的可能”。笔者认为这是一则误注。文天祥把自己在1276年出使北营逃归福建过程中所写的诗编辑成集,取集中《扬子江》一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句意,命名为《指南录》,诗集有前后两序。在《后序》中,作者抒发了自己在九死一  相似文献   

5.
重教《(指南录)后序》,尝试从新的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我得出了全新的理解。“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是全文的关键,实际上,文天祥写这篇文章完全是为了自我辩解,向后人和历史剖白自己的心曲,留下一份证明材料,是一份自辩状。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指南录〉后序》增加了原来人教版删节的部分,即文章的倒数第二自然段。此段是全文情感抒发的高潮和主题的升华,我们可借此以管窥作者文天祥的整个内心世界。本文试图以苏教版《〈指南录〉后序》补充部分为分析对象,从“愧”与“无愧”两个角度,来探究文天祥的思想和其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7.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一文,列被驱北上、脱险南归所历十八种死境,读之令人感慨万端,唏嘘不已。惜乎囿于序言体裁,作者不可能详述历险细节,课文注释亦难详相关史事。所幸《指南录》等诗集诗文互证,留下了作者所历死境之翔实史料。今从《文天祥全集》(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本,下引文字凡出该书仅注篇名)等史籍中钩稽相关史事,与《后序》文字对读,对弄清文天祥“及于死者不知其几”之具体情形,或有裨益。 一、诋大酋:“狼心那顾歃铜盘,舌在纵横击可汗。”(《纪事》)  相似文献   

8.
解题公元一二七一年元世祖忽必烈发兵攻宋,开始了他灭亡南宋的战争。一二七五年元军沿长江东下直趋临安。一二七六年正月进占皋亭山(距宋都临安三十里)。南宋小朝廷摇摇欲坠。这时,文天祥奉命出使北营,被伯颜扣留。不久,被驱北上,走到京口脱身,历尽艰险,南行万里,终于回到永嘉。这期间文天祥以诗记所遭又亲自编辑成集,名曰《指南录》。《指南录》共四卷,卷首有自序两篇,课文选自《后序》。《后序》追记他与敌人  相似文献   

9.
高语四册《指南录后序》在记述了出使元营遭受扣留并被驱北上隐忍而行的经过之后,引用了这样一句话: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课本上注解说,这是唐朝名将南霁云的话。南霁云有什么样的为人?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文天祥写序时怎么独独想到了他,想到了他这句话?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文天祥的爱国情怀,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收录了文天祥的名作《指南录后序》,课文的注释在介绍该文时是这样说的:“作者写这篇序之前,已经为诗集写了《自序》,故本篇称为‘后序’。”(配套教参也有类似表述。)虽然只是简单的三句话,笔者读后却疑窦丛生。  相似文献   

11.
此图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制图系、附中语文组共同绘制,为《<指南录>后序》的教学用图。《<指南录>后序》记述了文天祥被扣留后对敌斗争的经历。他在宋(?)宗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出使元军时被扣到宋端宗景炎元丰(公元11276年)五月逃回福州,历时五个月。这五个月中,他抗辞慷慨、九死一生,表现了  相似文献   

12.
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有这么几句:“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语文》高四册)几乎所有注本都释“如”为“往”。可我们仔细一想,就会产生一个疑问:文天祥已经“至高邮”,“行城子河”,“至海陵”了,怎么又往高邮附近的“高沙”去呢?“文天祥脱险行程示意图”(课本第274页)清楚地告诉我们,文天祥是“至海陵”后直接往“海安”去的。是不是示意图有误?  相似文献   

13.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这是南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中开头叙述交代的一段文字。当时,文天祥已“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并且“都督诸路军马”,而众官  相似文献   

14.
徐晓岚 《文教资料》2011,(36):250-253
每每读及《指南录后序》,心中便有一种说不出的纠结。总以为文天祥是南宋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明知可以不死而选择死的英雄.而这篇文章在慷慨激昂的同时似乎又欲说还休。也许“怆怀非外至,沉郁自中肠”,那么作者为何欲说还休,沉郁的背后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作者读《〈指南录〉后序》,为文天祥九死一生的艰险遭遇打动,为其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感动,钦佩他含垢忍辱将以有为的报国情怀,感喟他万死不辞决意南归的无畏精神,从字里行间又读出了一个意气张扬的书生形象。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编选了文天祥的诗集《指南录》的《后序》,文章选得好,删节的也好。它集中而突出地表现了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层次、结构和语言也都保持了原文的特色而不露斧削痕迹。怎样认识文天祥的民族气节与爱国精神,是本文教学的第一个难点。文天祥生活的时代,极端腐朽的南宋小朝廷已经把国家推到了灭亡的绝境。早在1260年,就是文天祥出使前十六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于开平,定都  相似文献   

17.
一、《〈指南录〉后序》:“如”“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教材未注,《教参》把“如高沙”译作“往高沙去”,失之。按课本注释,海陵即今之泰州市,高沙则“在高邮附近”。从教材所附逃归路线图上可以看出:泰州在高邮的东南,二地相距一百余里。此时文天祥既已冒着生命危险,吃尽千  相似文献   

18.
1.ying 赢:余利;利润。晁错《论贵粟疏》:“操其奇赢。”(牟取暴利) 蠃:姓。苏洵《六国论》:“与蠃而不助五国。”(蠃,指秦始皇。) 2.yi 羿:后羿,古代传说中夏代有穷国的君主,善于射箭。马中锡《中山狼传》:“是羿亦有罪焉。”翌:明(天,年)。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3.di 诋:说坏话;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诋大酋当死。”砥:磨刀石。沈括《活板》:“药稍熔,则以一铁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4.bu 晡:申时,等于现在的下午三时至五时。司马光《李愬雪夜入蔡州》“晡时,门坏。”逋:逃亡;逃跑。马中锡《中山狼传》:“狼失声而逋。”  相似文献   

19.
《指南录后序》中的“都督诸路军马”许多人理解为“统领各路军队”。其实,除此意义之外,“都督诸路军马”还是宋代官职名称,不常置,常由宰相、枢密使兼任。在《指南录后序》一文中,“都督诸路军马”应为官职名称。  相似文献   

20.
文天祥渡海南归路线辨误及其他江苏陆宝旺孙良全日制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在文天祥所著《〈指南录〉后序》一文后附有一页文天祥被元人押解北行与逃离京口镇(镇江)后南归路线示意图,其中从通州(南通)渡海南归的路线明显有误,不仅与史实相悖,同时也使文中有关南归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