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经济学界流行“西方经济学本土化”、“西方经济学中国化”、“经济学与国际接轨”、“西方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西方经济取代是改革方向”、“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化只有先从组织上让非马克思主义的‘海龟’执掌院校”之类的观点。我认为,这些观点或多或少存在片面性和错误,较为正确和可行的提法及原则是“中国经济学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郑美华 《文教资料》2014,(26):160-162
本文通过对20世纪以来的西方经济学发展回顾与展望,提出当前我国普通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至少存在四大问题,即体系内容陈旧与前沿理论空白、重理论而轻实践、重主流思想而轻非主流思想和对西方经济学不分析不批判甚至盲目宣扬。为了实现新形势下国内外对人才的需求与要求,"十三五"时期《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应该全面、系统而准确地反映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基本理论及其新进展,要回归经济学的初衷"经世济用",同时要强调批判与借鉴并重,要达到这一目标需制定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动态调整政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方经济学教材建设滞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表现为理论与现实的脱节、自利与社会责任的矛盾、思想与主流文化的冲突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西方经济学教材的改革与创新,契合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的需求,有利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材虽然已经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特色,但作为率先尝试,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导向,从与时俱进、科学评价、结合案例、实践设计、创新思维等方面,推进西方经济学教材不断创新完善。  相似文献   

4.
驾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用马克思主义,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现代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而不能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现代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人的理论、只保护个人产权的理论、资源稀缺的理论是错误的或片面的。社会主义中国的主流经济学不是现代西方经济学,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现代政治经济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应成为无用的口号和标签。  相似文献   

5.
边际效益,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内容;边际学派,是西方经济学有影响的学派;边际分析方法,则是西方经济学经常运用的研究方法。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这种“边际说”,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边际效益的思想,在西方近现代经济学中出现的比较早而且普遍。作为资产阶级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产生至今已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以后四个阶段。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李嘉图,最早提出“收益递减规律”命题。18世纪末叶,随  相似文献   

6.
从比较研究的笔视角,就西方经济学、经典马克思主义计划经济学及邓小平的经济理论三者的比较研究中所提出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述了三种经济理论的理论共同点和差异,着重说明了邓小平经济理论对经典马克思主义计划经济学及西方经济学的突破和扬弃,从而引申出下述结论;一种融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合理因素在内的,以邓小平经济理论为基点的中国当代经济学即将"临盆"。  相似文献   

7.
一、为什么要构建政治经济学理论新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在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新成果。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搞市场经济的经验。需要向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学习和借鉴。因而。作为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西方经济学被公开引进,并迅速得到传播。这样,在我国就形成了两种经济学理论体系同生共存的局面。值得关注的是,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两种经济学似乎有明确的分工:过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兼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国民经济知识普及教育功能,如今。作为“两课”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在强化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经济知识普及教育功能已逐渐被西方经济学所取代。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当前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存在严重的“术”与“道”的不平衡,在新文科视域下,推行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为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营养。教师要从西方经济学课程中挖掘出知识层面的思政元素,再进行提炼、融合,使之上升到思想层面,目的是将价值观引领融入日常教学中,努力提升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经济学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期,中国型古典经济思想消亡,西方经济思想传进中国成为主流经济学;50年代初期,西方经济思想退出主流经济学的地位,让位于从苏联传进来的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经济学逐渐活跃,可能若干年后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共同居于主流经济学的地位,20世纪中国经济学研究取得4个重大成果:⑴把从鸦片战争以来至1949年的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定性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⑵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教育部及学校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吉林大学“百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有关要求,结合经济学院自身情况和笔者多年从事教学和科研的经验。从“西方经学课程的基本情况”、“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措施”、“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色和创新之处”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实施吉林大学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以达到学校“百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一些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在当前的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被削弱和边缘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我国是指导、主流,西方经济学是参考、借鉴,对待西方经济理论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应有正确的、科学的态度。经济学的教育既是意识形态的教育,也是分析工具的教育;所谓经济学的“国际化”,不能排挤马克思主义,向西方经济理论接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是以西方理论为指导的说法不符合实际,也会误导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在经济学教学与研究领域,要从教学方针、教材研究队伍、领导权等方面,克服、解决一些倾向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学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下专门研究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理论经济学,它既不同于具有一般普遍意义的经济学,也不是指导经济工作的应用经济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发展的特殊路径决定了中国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解释经济学”,它还肩负着“改造世界”的职责。政府主导型的市场模式和后发展经济使中国经济问题不都能在西方经济理论中找到现成答案,也不是仅仅利用西方现有理论来分析中国问题就能完成的。这需要中国经济学家从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问题出发,在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才能完成。在中国经济学建设过程中,德国经济学界在处理经济学国际性和本土性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汲取。  相似文献   

13.
王志伟 《红领巾》2005,(5):13-20
现代西方经济学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此过程中,呈现出理论和政策方面明显的“存异“和“趋同“现象.“存异“主要体现在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理论与政策取向之间的互不相容,“趋同“表现为两者之间互相吸收对方合理的理论并进行综合.“存异“和“趋同“与西方经济学发展过程中两大“转换“有着必然的历史联系.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促成经济理论的第一次大转换,即由新古典经济学向凯恩斯经济学转换.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的“滞胀“又促成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衰落.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新古典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互相接近,形成西方经济学“趋同“的发展方向.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基本的发展演变趋势,有助于对其理论主张和政策的时效性形成清醒的认识,同时把握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克鲁格曼既不是老凯恩斯主义者,也不是新凯恩斯主义者,而是属于“凯恩斯经济学的回归派“。就整体而言,同凯恩斯经济学一样,克鲁格曼的理论体系具有二重性质,即它是一个正确与谬误、科学探讨与诡辩献媚的混合体。克鲁格曼在和平发展的中国与霸权衰落的美国间的利益冲突中,是站在美国一边的,即使这种行为与他的理论相矛盾也在所不惜。将200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当今的非主流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客观上预示着西方主流经济学与非主流经济学的易位,即国家干预理论将取代市场原教旨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5.
从比较研究的笔视角,就西方经济学、经典马克思主义计划经济学及邓小平的经讲理论三的比较研究中所提出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述了三种经济理论的理论共同点和差异,着重说明了邓小平经济理论对经典马克思主义计划经济学及西方经济学的突破和扬弃,从而引申出下述结论:一种融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合理因素在内的,以邓小平经济理论为基点的中国当代经济学即将“临盆”。  相似文献   

16.
过分推崇科学主义理性,有意忽视人文主义本质,导致西方经济学联系实践的能力不足。面对此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要求,本文提出了经济思想、经济理论、经济分析的经济学研究三层次内涵:经济思想是经济学研究的“道”,即价值观;经济理论是经济学研究的“势”,即影响力;经济分析是经济学研究的“术”,即方法论。希望由此促成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在经济学研究过程中的水乳交融,为国家与资本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关系提供理论依据。价值规律与价值观规律貌似不同,实则呈现表与里、末与本的内在关联。为了形象说明三层次内涵的关系,以两个比喻作为结尾。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学国际化的物质基础。面向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应加快我国经济学教学体系创新;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对传统经济学课程结构进行调整;以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为龙头,加快课程内容改革;加强现代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经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本源,坚持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出发,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并借鉴了西方经济学有益成分。高校经济学教育应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统领,加快建立高质量中国特色经济学教育体系,为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需的经济学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分析中西翻译观之“似”与“等”背后深层的原因,从而尝试比较研究中西翻译理论。经过比较分析,作者指出:中译论涵盖美学,中国人思维方式上重直觉体悟,汉语重“意”不重“形”;西译论受制于语言学,西方人思维方式上有理性和认知性的特点,西语注重形式。  相似文献   

20.
高校《中国古代经济史》虽是历史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但性质属于经济学,内容客观而理性,缺乏故事性和趣味性。为避免课堂教学陷入死板死气和死学死记的境地,可尝试将授课内容贯穿以活的经济思想,通过热播影视剧、社会热点和与学生利益攸关的问题灵活导入,并通过情景教学法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树立活学活用的学习理念,达到“起死回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